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白月光不再做垫脚石(379)

作者:月落山水间 阅读记录

“我说,你会不会看病?别是什么靠关系户塞进来的。”

林母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今天怎么跟点了炮仗一样,伸手拉了拉林蓉的衣服。转头不好意思的跟沈知意道歉。

“医生,不好意思。我女儿被我跟她爹养得娇气了一些,你不要放在心上。”

林蓉话里话外对林蓉的维护,让沈知意对这对母女彻底失去了好感。不过她也没有忘记的职责,什么都没有说。

“你是哪点不舒服才来看的?”

自己的道歉被沈知意忽略掉,林母脸色有那么一瞬间不好看。她看向沈知意,一张年轻的脸蛋上全是冷淡。无法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沈知意的话。

“我就是腿有点风湿,想要来输点盐水。”

听了林蓉的话,沈知意仔细检查了林蓉的腿。了解到林母需要输的盐水,她笔洋洋洒洒的写下药方,对林母嘱咐了一句。

“你们现在先去找个病床躺着,我去给你们拿药。”

沈知意才走出门口,林蓉就不高兴的甩开林母的手。

“娘,你拉着我干什么?那就是一个庸医,谁来看病还要问的啊?她自己不是长了眼睛看的吗?”

林蓉无理取闹的话让林母这个做娘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她只能温柔的带着林蓉去找病床。

“蓉儿,医生不都是要问的吗?你就别管这么多了。”

林蓉有心再说上几句,拐角出现的一个人影,让她把自己尖酸刻薄的话给说了回去。

林蓉这么乖巧的模样还让林母很不习惯。她摸了摸林蓉的额头,又跟自己额头上的温度对比了一下。

在心上人的面前被自家娘给这么对待,林蓉尴尬的跺了跺脚。

“娘,你这是干什么呢?”

林蓉娇羞的模样又把林母给吓得一跳,她那冷漠张扬的女儿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

还没有等林母想出来,一会儿过来的陆明就给了她答案。

陆明提着饭盒就要绕过林蓉母女进去。眼看陆明一眼都没有看自己,还马上要离开,林蓉按捺不住了。

她激动的大喊一声:“陆老师!”

陆明转头疑惑的看了林蓉一眼才认出来,林蓉就是昨天那个奇奇怪怪的女学生。陆明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就冷却了下来。

“有事?”

陆明冷淡的声音并没有击退林蓉想要接近他的心。林蓉努力做出自己照镜子时最完美的笑容。

“陆老师,你好!我是你的学生,你这是来给家人送饭吗?老师的家人也生病了吗?老师,我可以去看看……”

林蓉边说着还边看陆明手上的饭盒,不是陆明那个在学校里面常用的。

陆明可没有耐心等林蓉唠唠叨叨,再让林蓉说下去他媳妇只能吃冷饭了。

陆明冷漠的扫了一眼林蓉跟她旁边一脸惊讶迷茫的中年妇女。

“我来给我媳妇送饭,我家人都没有生病。就算是我家人生病了,也用不着你一个学生去看望。”

林蓉听到第一句的时候,就震惊的抬头望向陆明。

“陆老师,你说什么?你说你有媳妇了?”

林蓉震惊不敢置信的表情和话都让陆明感到不舒服,什么东西嘛?她有媳妇怎么了 ?他媳妇可是大美女,还是人人尊重的医生。

一向斯文的陆明说不出脏话,只能用更加冷淡的态度对待林蓉。

“我当然有媳妇了,我跟我媳妇是大学认识的。我们早就结婚了,现在过得很幸福。”

陆明说这话的时候盯着林蓉旁边的林母,他相信这个疑似林蓉母亲的人是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去纠缠一个有媳妇的老男人。

跟陆明料想的一样,从自己女儿有了喜欢的人和自己女儿喜欢上一个有媳妇的老男人这两件事情中,林蓉晕晕乎乎的,但是在陆明冷漠带有杀气的严重还是收回了一点神志。

她拉住自己的女儿,不让林蓉再丢人。就刚才那么一会儿的功夫,她已经看到有好多人在看热闹了。那些人看着自己女儿的眼神都不怀好意。

被自己老娘给掐了一把的林蓉,总算是回过神来。

她委屈的看向陆明:“陆老师……”

“阿明,你先在办公室里面等一会儿,我给病人输上液就来。”

林蓉还没有来得及向陆明诉说她的委屈,就被突如其来的声音给打断。转头就看见一个刚才那个她看着怎么都不舒服的医生在笑着亲密的喊自己的心上人。

林蓉立马转头看向陆明,她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心上人的反应。

当看到陆明宠溺的望着沈知意,林蓉一下子就崩溃了。

第347章 八十年代城里媳妇7

她脸色扭曲的望着陆明:“陆老师,你就是为了这个贱人才不愿意理我的?”

沈知意听到林蓉这话,意外的朝林蓉望去。

沈知意仅仅只是疑惑,陆明则是怒气冲天了。他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不符合他形象的狠戾。

“你再说一遍?”

林蓉这个时候不仅是脚痛,头也开始痛了。她慌忙拉住自己的女儿,生怕陆明动手打自己的女儿。

林蓉使劲的甩开林母的手,大喊着。

“娘,你放开我!我不用你管!”

陆明把手中的饭盒递给沈知意:“媳妇,你先去吃饭,这些杂碎就让我来处理吧。”

沈知意接过饭盒拒绝了陆明的提议:“我陪你,我很好奇自己是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位女士,让她骂的如此难听。不过我记得自己也没有杀人放火啊?怎么这位女士一副我杀了她爹娘的表情?”

说完沈知意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哦!我懂了。不好意思啊,这位女士。我不知道你没有父母,难怪没有人教你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记得节哀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