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征战时,他将苍狼国的军队赶出了北兴州,收复了宁山县等边境地区。当时朕派了四路军队各自去攻打苍狼国,其他的军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主帅被杀,只有他打败了苍狼国。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下面的大臣纷纷恭维:“皇上圣明。”
永胜帝接着说:“而在这一次的征战中,裴颂安更是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歼敌一万五千余人,还俘虏了苍狼国的右将军,真是令人兴奋啊。
“裴颂安,不愧是我们苍狼国的战神。下面朕宣布封裴颂安为定远侯、定远大将军,赏黄金万两。”
裴颂安听到赏赐立马上前说道:“皇上,此次征战不止我一个人的功劳,若不是将士们的配合,我也不会屡战屡胜。请皇上收回对我的赏赐,多给将士们一些封赏。”
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没想到裴颂安会如此为将士们谋福利。
然而永胜帝开口大笑道:“怪不得将士们愿意跟着你一起卖命。好,今天我就论功行赏,阳晖为车骑将军,郑中为卫将军……”
永胜帝将这次在战争中立功的人都进行了封赏,只是他们人不在昭明殿,永胜帝便命太监前去军中悬赏了。
这一次,皇上封赏的人非常多,然而很快就有大臣发现,这次的封赏和倪忠实所带领的军队没有任何的关系。
倪忠实站在大殿之上,神色稍稍有些落寞。
有大臣替倪忠实鸣不平,倪大将军守边境那么多年都没有封侯,裴颂安仅仅打了两次张就封侯。于是他向皇上举荐道:“皇上,倪大将军这些年来镇守边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裴将军年纪轻轻都能封侯,倪大将军也应该受封赏才对。”
裴颂安不忍看到之前帮助过他的长辈如此落寞,也说道:“倪大将军一直稳住后方,解了臣的后顾之忧,若没有他,恐怕臣也没办法这么快就获得胜利。还请皇上论功行赏。”
有了这两人带头以后,其他的一些官员也纷纷请皇上念在倪忠实这些年苦劳的份上,给倪将军一些奖赏。
永胜帝嘴角微微勾起,似笑非笑地看着倪忠实:“倪将军,这些年你镇守边境的确是辛苦了,你觉得应该给你什么奖赏呢?”
倪忠实:“皇上,臣不敢。为国尽忠是我的本分。”
“大将军客气了,你镇守边境三十几年,的确是劳苦功高,不如给你也封一个侯怎么样,听说倪将军生平最希望封一个侯。”
永胜帝的语气并不是很友善,倪忠实吓得扑通一声跪下地:“臣惶恐。”
“赶紧起来,免得众臣说朕不体恤老臣。”
其他大臣异口同声说道:“臣不敢。”
倪忠实内心忐忑,不知皇上想如何处理他?
第30章 冷淡他们之间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
永胜帝双眼微眯,面容紧绷,虽年轻,却有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
在如此慑人的气魄下,倪忠实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压力。他的头越来越低,还有大臣想替倪忠实讲话,然而大殿里的氛围越来越凝重,仿佛凝成了一股可怕的实质,他们噤若寒蝉,每个人都低下了头。
龙椅上的皇上突然笑了一声:“众爱卿说的有道理,只是建朝以来,封侯的条件就是比较苛刻,要么是捕获或斩杀敌方重要将领,要么是斩杀敌人数千名以上。倪大将军劳苦功高,先帝就曾想给倪大将军封侯,无奈条件没有达到,只能作罢。”
永胜帝这一番话有情有义,有理有据,和刚刚那个阴阳怪气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众人更是不敢再出声了,再加上倪忠实虽然劳苦功高,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达到封侯的标准。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道:“皇上说的有理,是下官糊涂了。”
其他人纷纷附和。
永胜帝脸上的笑意未达眼底,他看着这一群趋炎附势的人,内心冷笑不已,封赏结束,永胜帝就让其他的朝臣都散了。
只留下了裴颂安。
“颂安,
朕知道你念着以前倪忠实护过你的份上,对他还有一丝温情,这无可厚非,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不忘初心的。”
裴颂安点头称是,他说道:“皇上放心,微臣看得清。”
“你很聪明,既然你分得清,朕也不啰嗦。我们虽是君臣,却也是表亲。还记得幼时我们立下共同的愿望,就是要打败苍狼国,肃清朝野,让国家蒸繁荣昌盛。”
永胜帝拍着裴颂安的肩膀,感慨地说道。
“微臣永远不会忘记当初一起许下的心愿。”
那时,裴颂安的父母刚刚去世没多久,先皇因为苍狼国的事情愈发忙碌,根本没有时间陪永胜帝,于是这两个小孩因为对苍狼国共同的仇恨,走得愈发近了,甚至最后许下了共同的愿望。
裴颂安继续说道:“请皇上放心,我一定会打败苍狼国,至于朝政,微臣没法帮您,只能靠皇上一人解决了。”
永泰建朝以来,一直器重武将,渐渐地,武将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上的大臣们也喜欢向武将靠拢,逐渐形成了武将势大,文官势弱的局面。
然而治国安邦不仅仅需要武将还需要文臣,武将势大的局面就导致很多文臣提出的建议实施不起来,常常是还没有执行,就被武将们给否决了。所以永胜帝非常讨厌武将们在朝廷上指手画脚,但也拿他们没办法,毕竟需要他们守护边境,还不能对他们太过分。
好在这些情况都在慢慢地被改善。
皇上和裴颂安聊完之后,就放裴颂安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