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贵女在七零吃瓜看戏(225)

作者:斩千尘 阅读记录

曲灿是个乖巧的小姑娘,很少提要求,在航天院门口的时候,她突然看着飞机模型走不动路了。暴富的林青黛完全没多想,直接大手一挥,买下了一百多块钱的飞机模型,想了想,好事成双,她又买了一个轮船模型。

曲灿忙组织,“婶婶,我不要这个,太贵了。”

林青黛振振有词,“我也喜欢,两个人分摊一下,一点都不贵。”

曲灿咬了咬唇,下定决心,她以后一定赚好多好多钱,都孝敬给林青黛。

很可惜,这个决定她下早了,日后她变成了一个超级无敌吞金兽,林青黛都险些养不起她,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忐忑而来,满载而归,展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成衣厂所有人坐

上了回乡的火车。

许主任事情多,早就回去了,此刻车厢里还是她们这些人。

汪翠兰发表感言,“同志们,我觉得,有件事我们做的不好。”

于锦忙问:“厂长,哪里有问题?你说,我们肯定改?”

林青黛也做出洗耳恭听状。

只听汪翠兰痛心疾首,“你们不觉得,军属院成衣厂这个名字,没有代表性,没有特色吗?”

啊?众人一脸懵。

于锦马上附和,“没错!我在宣传的时候,也觉得这个名字在外商面前,烫嘴!”

国内一般厂子取名都属地化,很少有独辟蹊径的,但这名字,是真的没有特色,还冗长。

汪翠兰:“我觉得,我们应该换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黛这个字我们用的就很好,现在很多采购商认黛不认厂啊!”

于锦:“一个黛也不行,叫黛黛?不够响亮,叫青黛?组织那边不太好说,毕竟是国营厂,咱们还能叫啥黛啊?”

林青黛表达意见,“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叫黛,厂子的名字,不代表品牌的名字,我们现在有黛这个品牌,日后可能有兰,也可能有锦,肯定要百花齐放的,用黛字,局限了。”

汪翠兰一听觉得有理,“没错,我们不能把自己堵死了,得想个新名字。”

大家同时把目光放在了林青黛头上。

林青黛有些目,“你们看我干啥,群策群力啊!”

汪翠兰:“群策群力这个词,认识你之后我才知道的。”

于锦点头:“论吊书袋子,没人比你强。”

曲灿童言童语,“曲灿也很好听,婶婶取的!”

汪翠兰一拍大腿,“对啊,这个灿字意头就好,我是没听说,有谁叫灿的,以前我都不太会写。”

被众人寄予厚望的林青黛沉思片刻,她想到了自己的古今奇遇,又想到这群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女性,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她突然抬头,“我们叫新时代吧!”

从古走向今的新时代,从家门走向社会的新时代,从小平房走向国际的新时代!

“新时代好,就叫新时代!你们有没有意见?没有我回去就改名!”汪翠兰一锤定音。

久盛不衰的新时代集团,就在哐当哐当的火车上,定下雏形。

第111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林青黛等人回到了家,也没能就此休息,随之而来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

纺织办领导都是干实事的人,开完表彰大会,无缝衔接纺织业联合发展大会,林青黛推举汪翠兰上台演讲。

汪翠兰并不含糊,她除了某些巧思不如林青黛外,其他方面,样样不差,想想也对,如果只有林青黛一个人才,成衣厂不可能有如今的发展。

汪翠兰的分享很诚恳,“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想知道,我们厂为啥能高于市场价卖东西,为啥能卖这么多。说实话,这次展会,我们准备很久,每个环节我们都反复演算过,展会结束后,我们也进行了复盘,归根结底,我们能取得成绩有三点原因。一是我们做足的准备,预先调查了目标市场的需求,产品才能和对方口味。二是物以稀为贵,我们没盲目扩大产量,也没一位的追求大单,而是优中选优,保证产品绝对的品质。三是我们的广告手段,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合适的手段,能让事半功倍。”

“多方叠加,加上我们独到的设计和万众一心的努力,才能赢得开门红,我们复盘过,觉得这样的成功容易复刻,但很难持续这次的一举成名,毕竟手段变成套路了,也就不稀奇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本国的纺织产品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汪翠兰给的汇报可谓是掏心窝子了,许主任在台下不住的点头,悄声问林青黛:“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产品能挖掘?”

林青黛挑眉,“许主任,羊毛不能可我一个人薅吧?”

许主任拍出一纸调令,“林同志,纺织办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只要你签个字,以后你就是纺织办的一员了,咱们一家不说两家话。”

思前想后,许主任觉得,林青黛这样的人才,放在一个小小的成衣厂实在屈才了,把她放在津市纺织办的领导班子中才算合适。

说实话,面对这样的馅饼,林青黛非常动心,可惜,“许主任,真不是我不识好歹,你应该也了解我,不喜欢拘束,更不擅长和领导打交道,市纺织办很好,我喜欢,可我这个人吧,做事太无拘了,条条框框的,我实在遵守不来,你也不想我当了两天半的领导,然后你要去农场探望我吧?”

被拒绝,在许主任的意料之中,甚至还生出了果然如此的感叹,他摇摇头,遗憾道:“我是真的想争取你。”

林青黛手往台上一指,“我特喜欢在台下当观众,一点都不想上台被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