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念念勿忘(241)

作者:宜兔宜家 阅读记录

你告诉我,一周前我发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上了热搜,应该是儿医少女的那一条吧?我竟然都不知道此事。其实,我自己本人也很受触动,剪片子的时候哭了很多次。

战争最无力的地方就是,互相伤害的平民都是普通人,始作俑者始终安然无恙。这是一种无法将手伸进长靴里挠痒的无力感。

苏尔坦人和拉赫维人都是有血有肉、会流泪的普通人,大家都是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有理想、有梦想,有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为何非要置对方于死地呢?

为什么非得伤害无辜?为什么要互相残杀?为什么要有战争?

我看到经历枪战突袭后的公寓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坐在废墟中哭泣。那曾是她的厨房,如今已被火箭炮夷为平地。她失去了家园,没了食物,也没有了未来,或许某天就会悄无声息地死在街头。

孩子们在一旁捡着地上铜黄色的弹壳,对老太太野兽般的哭号声早已习以为常。

那些孩子才十一二岁,已经背上了步枪,沉甸甸的枪械压着他们稚嫩的肩膀,他们对舒凡的镜头扮鬼脸,问我要零钱去买大饼吃。

“你们以后想做什么?”我问他们。

“当炸弹。”

“你们不害怕吗?”

“不怕呀。”他们满不在乎地笑着说:“死后我们会成为烈士的。我们要为家族争光。”

9月20日多云转晴

今天天气稍微凉爽了一些,我和另一个通讯社的记者约好喝咖啡。

8月底前后,天气依旧炎热的时候,我去海边散步,遇到了莉迪亚。她是英国人,听说我参与报道了马拉松爆炸案后,便对我产生了兴趣,跟我成为了朋友。哥哥,你知道吗?她真的好高,感觉要有一米八了,肌肉也很结实,在她面前我简直弱不禁风。

对了,要是你现在见到我,说不定都认不出我了。我已经很久不曾化妆,前些日子收拾衣物时,翻出之前从国内带来的西装套裙,感觉恍若隔世。我不仅不化妆,头发也很少洗,因为这里时常停水,每天裹上黑色冲锋衣就出门了。

我和舒凡都见过了彼此蓬头垢面的丑陋模样,约好回国后都把这段记忆忘光。

再说我们一起喝咖啡的事情,这家咖啡店其实有一半被炸成了废墟,我

和莉迪亚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老板好心地过来提醒我们:“这个位置容易被袭击,你们最好换个座位。”

我心里有些忐忑,犹豫不决,莉迪亚却满不在乎地笑道:“可这里阳光最好呀。”

英国人对阳光的喜爱真是深入骨髓,果不其然。

出乎意料的,这家店的咖啡很好喝,巴姆拉也做得不错。下次我要带阿哈尔来吃,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巴姆拉。

9月25日晴

那家咖啡店被火箭炮袭击了,阿哈尔没能尝到,他很遗憾。

他问我自己是不是被巴姆拉下了诅咒,从此以后再也吃不到了?我说你别胡说,要么找一下菜谱学一学。他一脸认真地拒绝了,跟我说在拉赫维男人从来不下厨房,如果被人发现偷学菜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10月3日阴云

报复,又是报复。

一个炸弹在校车必经之路爆炸,死了二十多个拉赫维孩子和两个苏尔坦士兵。

那枚炸弹之所以放置在那里,是因为苏尔坦人在每个跨区的路口都设置了岗哨,两个士兵将车子拦截,上车检查的时候,一个青年走到车头前,化为一团炽热的火焰。

那是迄今为止死亡最多的自曝袭击,也是至今为止我最无法忘怀的梦魇。我拍着拍着忍不住哭了出来,因为那些孩子都才上幼儿园,很多孩子被炸得只剩一半,小小的一半,像是被人撕成片的杏鲍菇。

舒凡问我还好吗?我点点头,将眼泪擦去,咬紧牙关用我的手机记录下一切。

我绝不能倒下,绝对不能。

这是真实的战争,真实的冲突,活生生的人被仇恨撕成碎片。人们聚在一起开会,就能换来和平吗?那群身着西装革履的人,聚在一起讨论由他人代写的议题材料,能带来和平吗?不能。

战争太残酷了,太残酷了,人命如草芥,活生生的人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没有亲眼目睹此等残酷场景的人,恐怕不会明白这种令人战栗的恐惧。

至少让我把正在发生的事情,把此地的真相告诉世界,告诉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力量虽然渺小,但世界就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组成的。

我要把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

10月13日,早上下了一场小雨,干燥的空气难得湿润起来。

沈念起床后,看了会儿外面的雨景,打开了日记本,打算把下雨这件事记录下来。

她已经很久没有做面膜了,一开始她没能适应这里干燥的气候,把囤了一年的面膜都用光了。现在物流进不来,她只能湿敷一些保湿水。

终于下雨了。

雨后的空气清新安宁,少了许多血腥味和火药的味道,她很喜欢,把公寓里的窗户都打开,好好地通了会儿风。

今天暂时没有什么事情,她找了处信号好的地方,给赵涟清拨了视频通话,那边秒接。

时隔大半个月未见的面容出现在镜头里,她满怀思念地伸出手,隔着屏幕轻轻抚摸着他的脸颊。

“哥哥好像瘦了。”

赵涟清刚要开口,便咳了几下。沈念连忙问:“你怎么了?”

过了几秒钟,他缓了缓呼吸,平静地冲小姑娘摇了摇头:“没事,最近申城降温,我可能有些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