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神情动了动。
双亲的离世他固然很悲伤,但他是一家之主,去了的人已经去了,接下来要为儿孙打算。
温云起安抚:“我会提的。”
只一句,赵斌放心了。
反正他自己也不敢去提,外甥愿意帮忙,他就放心了。成就成,不成就算了。拿不到工钱,全家也能轻松些。
吴管事得知还有两个年轻人来帮忙,又听说是高家兄弟的表兄,自然是欣然答应。
吴老爷不缺银子,护送的人越多越好,但又不敢找别有用心的人……颇有种有银子都花不出去的憋屈感。
当天就敲定好了第三日启程,这两天的水全部攒好了放在桶里,到时放在板车上拉走。
值得一提的是,吴老爷有马车,后面还养着两匹马。
马儿养得比较瘦,但有他们拉车,同行的人要轻松不少。并且,吴管事都说了,那两匹马算是存起来的肉,若是买不到吃的……可杀了饱肚。
吴老爷身子虚弱,这一路走得不快。他不敢找太多的人护送,就只能越低调越好,于是在启程之前,还让吴管事将他院子里马车上围着的绸缎全部撕了,露出了木头的车厢。
虽然看着那车厢用料不错,好歹低调了不少。
温云起还为赵斌和杨大林也争取到了一份酬劳,接下来这一路他们同行,不害吴老爷,等到了江南,各自能拿到一
百两的银票。
吴老爷在他们眼中,就是财大气粗,拿银子砸人的主儿。
当然了,吴管事也强调,这银子只是给他们一行人,若是谁走漏了风声,酬劳一分没有。
两家忙不迭答应了下来,连连保证绝对不多嘴。
*
在离开山脚下之前,得把胡家解决了。
胡家人病了两日……他们病得重不重,只看那顿饭吃得多不多。胡家的妇人自然是要比后来才进门的女人吃得更饱,前者病得也更重。
但凡是能动的女人,能走的都走了,走前还悄悄带了一些粮食。只不过他们病着,本来也没什么力气,最多背个七八十斤。
此时的胡家,胡二福已经去了,胡婆子也已经离世,其余的人都奄奄一息。
胡三福带着侄子们,愤恨地瞪着温云起。
温云起一脸坦然,和胡文思一起把所有的棚子和板车都摸了一遍,找出了胡父从家里带来的细软和金银,贵重的东西胡家人藏得好,那些偷跑的女人想拿也拿不到。因此,没多久就全部找了出来。
“我找他们帮忙,把这些粮食拉去县城外卖掉。”
总不能把粮食撂在这儿吧?
县城外好多都是外地逃荒而来的灾民,手头的粮食都不多,有些甚至只是拿掺了沙石的粗粮饱腹,饿到吃土的也不是没有。
胡文思叹口气:“便宜点卖。 ”
五板车粮食,温云起和高志鹏,还有赵家兄弟,加上杨大林,一人拖一车。
胡三府等人特别愤恨,却一点办法没有。他们已经手软脚软,压根爬不起身,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被拉走。
第139章 逃荒路上的兄弟
在搜罗粮食时, 温云起和胡文思就先找出了里面值钱的东西,不客气地拿走了。
胡家人满脸愤怒,却也只能干看着,甚至不敢太大声, 就怕挨揍。
总共四个小箱子, 每个都有大半箱, 温云起把东西抱到了自家的草棚子里, 交给了赵氏看着。
不提赵氏看到这些东西心里有多慌张……她活了大半辈子了, 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和贵重东西。
她多看一眼都不敢, 这些东西不属于他们高家,是儿媳妇娘家留下来钱财。
想到这儿,赵氏忽然想起无论是高大伯和自家哥哥,之前都不赞同他们照顾胡文思。
还好他们坚持下来了。
娶了胡文思有这么多的好处……原本她还觉得这个儿媳妇娇气了些,又不爱干活, 如今嘛, 没有了一丝嫌弃,心中只有庆幸。
庆幸之余,她决定跟小儿子好好谈一谈,大笔钱财是大儿媳的嫁妆,夫妻俩愿意照顾弟弟,主动给了, 小儿子可以接着。但若是大儿媳没给, 那小儿子绝对不能伸手,真想要, 那就自己想办法娶一个好媳妇。
*
温云起并没有一下子把五车粮食全部拖到县城外,而是四个人先拖了一车过去,留下一人在偏僻处守着……若是卖粮食的时候有人来抢了剩下的, 那也是他们倒霉。
在当下,粮食和水都是硬通货,都一样重要。
尤其胡家的这些粮食还都是细粮,平时有银子都买不到。温云起卖三十文一斤……现在去粮铺,一人只能买五斤,同样的粮食至少也要四五十文才能买到一斤。
价钱便宜,粮食还多,众人一拥而上。温云起踩在板车上,先点了十个男人过来,每人给一斤粮食做酬劳,让他们帮忙守着板车,不许别人靠近。
即便是有十几个人守着板车上的粮食,也还是有不少人虎视眈眈。
除了温云起之外,其他几人这粮食卖得胆战心惊,生怕出事。
好在温云起带着一群人震慑住了众人,车上的粮食开始卖了,高志鹏就带着其中四个男人去了小树林里……也没有全部带过来,分了两次。
买粮食的人围拢过来,生怕自家买不到,一个个跟抢似的,一刻钟都不到。五板车粮食全都抢完。
就这,还是因为称粮食比较慢。
后来是相熟的人分一袋子,几下就拿走了。
粮食卖完了,温云起手头也多了些银子,三十文一斤,后来人多了,有人开始竞价,原本胡父出门时的两千斤粮食被胡家人吃了这一段时间,又被伺候了胡家男人的那些女人偷拿二三百斤,只剩下了一千五六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