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116)+番外

作者:七初九 阅读记录

这出行待遇,也是绝了。

姜澄没有一路坐车,在一些古老的街巷中,姜澄带着老外下车,走进胡同中。

“大家看这里的墙,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做成这个波浪形吗?”

老外被姜澄的话吸引了注意力,华夏的历史与古建筑都是吸引他们的点。

“这样的墙叫做云墙,非常美的一个名字,但它实际上是根据地势起伏,以及需要遮挡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来的。”

“这里的屋檐是悬山顶,悬山顶是因为排雨水的需要……还有硬山顶……”

“这是瓦当和滴水,瓦当是保护木质飞檐以及美化轮廓……”

……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姜澄的沉浸式讲解,完全将一群外国人狠狠代入了她讲话的情景之中。

可在周遭人看来,他们一群人盯着一个破屋顶看,看的连连点头,啧啧称奇。

就像一群傻子似的!

等姜澄一群人看好离开后,几名老大爷大妈走过来,抬头。

“你说他们到底看啥呢?”

“管着看啥呢,都是外国人,大家注意点形象!”

“对对对,赶紧拿块布给这擦擦,人家看肯定有人家看的说道。”

该说不说,眼下的群众民族荣誉感极强。

姜澄带着一群老外走街串巷,对着一块普通的砖她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后面跟着的四名陪行人员,虽然听的不是很懂,但依旧佩服。

因为以往的任何一个翻译就只是翻译,绝做不到姜澄这样牵头在前面走,她说什么是什么。

一向都是外国人问,翻译回答,非常的被动。

一上午的参观,一群外国人跟着走了很多的路,可以说是筋疲力尽。

姜澄见差不多后,带着外国人返回车上,回宾馆吃午饭。

午饭,大厨按照姜澄给的菜谱,做了西红柿炒鸡蛋,宫保鸡丁,软炸里脊,凉拌黄瓜菜,还有一道黄瓜馅的水饺。

几名老外早就走饿了。

一个个洗好手之后,分别坐下,拿着餐盘开始分餐。

“姜,一起吃。”

“对,快来!”

姜澄假意推脱两下,实在推脱不过,也就加入其中了。

她也跟着分餐,在盘子里将每一样食物都装了一点,唯一的不同就是她使用的是筷子。

分餐之后,大家纷纷开动了。

“天啊!这个西红柿太好吃了!”

“这个叫什么,好好吃。”

“这个炸肉非常好吃,我喜欢。”

只是吃了一口,老外纷纷出言赞美。

接着就是大口吃起来,真的是太符合他们的口味了。

姜澄看了一眼等待评价的厨师,默默竖起大拇指。

吃的几分饱后,大家开始一边聊天一边吃喝。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饮食文化差异上。

几名外国人对华夏的食物做法多有抱怨,认为华夏多用油,不健康。

姜澄也不和他们争,只是反问道:“你们做一次甜点会放多少黄油?”

“又会放多少糖?”

老外一听,面带思考,好像是挺多的。

姜澄见大家思考,她不想给任何人难堪,给出台阶的道:

“我们的饮食文化有差异很正常,我们只需要寻找适合自己,令自己喜欢的食物即可。”

……

一顿饭,姜澄从饮食讲到瓷器的烧制。

老外听的入了神,不知不觉间饭菜都吃光了。

这是他们来华夏以来吃的最饱的一次。

“这顿饭真的是太好吃了!”

“如果这个好时候可以来一个甜品,就更好了。”

“我真的可以吃一点甜的。”

姜澄听后,建议道:“甜品?我们准备了华夏的甜品,不如尝尝?”

老外一听有甜品,一个个又来了精神。

姜澄给了大厨一个信号,大厨心领神会的回了厨房。

没过几分钟,一个大大的托盘上,晶莹剔透的水果插在细细的木签上,出场了。

姜澄起身介绍。

“这款甜品叫做糖葫芦,是我们华夏特有的甜品,里面是洗干净去籽的水果,外面裹的是糖浆,大家可以尝尝。”

大厨放下托盘后,与姜澄站在一起。

外国人纷纷起身,一人拿了一个糖葫芦吃了起来。

嘎嘣脆的糖衣,酸甜可口的山楂,恰到好处的满足了老外对甜品的需求。

他们一个个吃的正上瘾的时候,结果餐盘中没了。

“姜,还有吗?我真的还想再吃一个。”

“我要吃好几个!”

“太好吃了!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甜品!”

姜澄早有所料,假装为难一分钟,又和大厨商量了几分钟。

最后,姜澄看着外国人道:“厨师说还有水果剩下,不如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些如何?”

“真的吗?太好了!”

“一定很有趣!”

“我好期待,已经等不及了。”

就这样,下午的活动也安排好了,手工糖葫芦。

外国人别说

抱怨吐槽了,他们甚至在结束的时候依依不舍。

最后的最后,几名外国人纷纷拿出小费,给了厨师和姜澄,还有在场的工作人员。

所有拿到小费的人,一同看向冷领导,眼神写了同一个信息:这钱?给谁?

第98章 喜欢上了?

姜澄等人的小费被批准自我保留。

一众人开心的不行!

这可是实实在在到手的钱!

老外给的是外国货币,需要进行兑换,冷领导干脆一步到位,给所有人做好登记后,帮着进行了兑换。

姜澄和厨师得到的最多,每人各二百外币,兑换之后一千八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