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寒照怕宫里的事情会殃及到祝妙清。
还是多嘴交代了一句。
“嗯,我本就不怎么爱出门。”她点了点头,却还是忍不住问:“宫里要出什么事情?”
“没什么事。”
太子兴许会逼宫。
他怕她害怕,没说出来。
祝妙清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
第76章 你有哪一点能比得上你庶兄?
又是几日过去。
祝妙清沉寂的日子总算是有了点色彩。
她父亲和哥哥收到她的书信后,直接赶来了上京城。
多方打听下,找到了她如今住的宅院。
她欢欢喜喜的迎出了门,祝修远与祝叙正风尘仆仆的站在院中。
祝妙清瞧见他们的第一眼,这段时日心里所有的委屈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她眼里的泪珠像是断了线一般,接着滚了出来,瓷白的脸上泪水不断顺着落下。
她抽泣着叫道:“爹!哥哥!”
祝修远看见她这模样,心如刀割。
伸手紧紧攥住了她的手,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是爹爹做错了。”
祝叙赶去云州后,说了祝妙清不是被什么纨绔缠上了,而是被谢家真正的嫡子缠上了。
他当即差点昏了过去。
这些日子就没有一天不后悔的,当初就不该让她嫁到谢家。
祝妙清哭着摇头:“爹,你别这么说,这事怎么能怪你。”
要怪只能怪她当初轻信了谢寒照的为人。
明月在一旁看着,也跟着哭。
她只顾高兴了,还没注意到祝叙身边还站着一个人。
擦了眼泪后才发现,竟是——
江知年。
“姑娘,这不是江大人吗?”
祝妙清一愣,还以为明月在说胡话。
一双泪眼婆娑的眸子看去,才发现站在祝叙旁边的确实是江知年。
她惊得连泪水都止住了:“江大哥,真是你!”
祝叙红着眼睛左右看看:“你们认识?”
祝妙清点头:“认识,江大哥是我的恩人。你们怎么会一起来?”
江知年也没想到会跟着这父子二人就这么遇上祝妙清了。
他刚刚还以为是幻觉,一时站着傻了眼了。
他将来龙去脉说了清楚:“你还没来柏年县的时候,我调任来上京的文书便送到了县衙。因着我母亲当时身体一直不好,我便推迟到了这个月赴任。”
“来的路上,我恰巧与祝伯父他们住在一家驿站,结果半夜招了贼,我的钱袋子丢了,多亏祝兄帮我抓到贼人,将钱袋子又找了回来。”
江知年半年前写了一篇文章,这文章通过他老师的手多方辗转。
最终不知怎么就传到了皇帝手中。
当今圣上重文轻武,看了他的文章后,很是欣赏他的文采,便下旨将他调任到了翰林院任翰林修撰一职。
祝叙又接过他的话:“我看他一个文弱书生,又听着也是来京城,便让他与我们同行了。”
“原来是这样。”祝妙清点头,“外面冷,先进屋。”
她带着几人进了屋中。
身后跟着的梅香没见过江知年。
可院里今日守着的若影却认识,他将梅香拦了下来,低声道:“江知年是先前在荼州帮着少夫人欺骗小侯爷的人,他怎么突然来了?”
梅香竟不知道还有这一层关系。
她想了想,说:“你现在就回府,将这事转告给小侯爷。”
-
一家人加上江知年,聚在一起吃了饭。
饭后,祝修远将祝妙清单独叫了出来,仔细问了问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祝妙清怕他心疼,没把事情说全,只说了谢寒照不让她离开京城。
可不论她怎么说,祝修远都是会心疼。
他叹了口气:“妙清,这段时间让你受苦了。我绝不同意你嫁给他!我虽然多年不在京城,可也有几位从前的挚友还在朝中任职,若他真敢做出强娶的事情,我便去求他们,让御史台参他!”
祝妙清安抚他:“爹,你别着急,再容我好好想想。”
容她好好想想该怎么全身而退。
谢寒照不是说宫里要出事了,他这段时间会忙起来。
祝妙清虽不懂朝堂上的事情,可看这局势。
所谓的出事,极有可能与逼宫有关。
她在想,能不能到时借这个机会,让大夫人帮忙再逃一次。
本来她想认命的,可今日看到她爹爹后悔的模样,还有为她忧心的似乎苍老了好几岁。
又加上前几日大夫人的那番话。
她还是想离开。
只不过这次若是能走的成功的话,便是永远。
若是成功不了,她已经可以想象谢寒照会做出什么事来了。
祝修远哪里能不急,他愤恨的甩了下衣袖:“明日我去见见安定侯,他这个儿子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伯父,我父亲如今也做不得我的主了,您有话可以直接跟我说。”
父女俩正站在院中说着话,院门忽然被人推开。
谢寒照的声音远远的透过门板传了过来。
两人同时侧目看过去。
祝妙清瞳孔里闪过惊恐,他怎么来了?
她又看了看她爹,这会儿他拳头都握起来了。
她赶紧扯了下祝修远的衣袍,示意他不要冲动。
谢寒照这种睚眦必报的人,说不定会还手。
祝修远拍了拍祝妙清的手,告诉她自己心中有数。
他愤愤的哼了一声,目光看向他:“你来的倒是快。”
谢寒照拱手,说的却是体面话:“往后都是一家人,您来了上京城,我肯定是要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