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赵家时,天已经大黑。
柱子又起了热,赵正看着也恹恹的,赵锦儿实在不忍心。
便对秦慕修道,“阿修,要不你赶驴车先回去,我想留下给他们熬药,再把家里收拾收拾,顺道把他们年饭做好,明儿下午回,行吗?”
“那怎么行!”秦慕修一口回绝。
赵锦儿也觉得自己要求有点过分,她毕竟是老秦家的媳妇,年关谁家事儿都多,该回去帮忙的。
“那……你等我会,我切点肉给隔壁福婶子送去,让她这几日帮叔和柱子煮饭熬药。”
秦慕修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
赵锦儿愣住,啥意思这是?
“我是说你一个人留下不行,不是说不许你留下照顾叔,我陪你一起留宿一晚吧。”秦慕修解释道。
“真的?!”赵锦儿高兴坏了。
“你我夫妻,哪有丈夫丢下妻子独自走的道理?再说,鹿儿村离小岗村还不近呢,走路都得两三个时辰,我怎么舍得让你一个人走?碰到坏人怎么办?”
常年卧床的人,耳力一般都比普通人强,赵正也不例外。
饶是小两口低声的嘀嘀咕咕,他还是全都听了去。
长叹一口气,“你婶子一辈子不靠谱,倒是给你找的这个夫君,歪打正着,也算是你的福气。”
赵锦儿俏脸羞红,娇滴滴朝秦慕修看了一眼,也是满意得不行。
她也没想到自己能嫁到这么好的男人。
多少像她这样的姑娘,嫁给粗鄙的男人,短短一二年,就被磋磨得毫无生气,变成一个死鱼眼样的妇人。
可秦慕修跟那些村里汉不一样,他英俊、斯文、儒雅、万事有主意,待她还这样好!
秦慕修看着赵锦儿那双能掐出水的杏眼,心中也是一阵阵悸动。
这丫头,越来越有味道了。
再大个几岁,不知出落成什么妖精。
好在,已经嫁给他做妻,得捂紧了看好了。
“我去熬药。”
赵锦儿羞答答跑开,在杂货房找到一个落满灰尘的小炉子,擦干净,开始生火熬药。
赵正见她拿柴枝点火点得费劲,便道,“那边柜子下面有几本破书垫脚,你抽一本出来点火。”
赵锦儿走过去,果然在靠墙的一根柜脚下,看到几本烂隆隆的书,便托着柜子抽出一本。
笑道,“家里怎么还有书?”
赵正道,“还不是你爹留的,也不知都是些啥书,反正没人看得懂,你婶子就拿来垫柜脚了。”
赵锦儿心念一动。
爹爹留下的?
秦慕修闻言也走了过来,“给我看看。”
赵锦儿便递给他。
“神农本草经,这是医书。”
赵锦儿赶忙又把剩下几本都抽了出来。
“伤寒杂病论,五十二病方,肘后备急方,脉经,黄帝甲乙经,金匮要略,全都是医书。”秦慕修一本本吹灰念着,最后一本是个白皮书,书封上一个字都没。
赵锦儿却高兴的夺了过来,“这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那本手札!我说怎么找不到了呢,原来被婶子藏到柜脚下了。”
赵正看两人如获至宝的样子,奇道,“这些书很值钱吗?”
“不是值钱,而是难得!有了这些医书,我就能学医了!”赵锦儿兴高采烈,“叔,明儿我能把这些书带走吗?”
“本就是你爹留下的,有甚不能带的。”
“阿修,回去你就教我认字,我想读这些医书。”
秦慕修点头,“好好好,不过读书可是个苦差事,每天都得练字,你能坚持得下来吗?”
“你都可以,我怎么就不可以。”赵锦儿倔强道。
这些书让赵锦儿高兴坏了。
秦慕修心里却是奇怪得不得了——
岳父怎么会收藏了这么多珍贵的医书?
这些书是他自己的吗?
他有看过吗?
若是看过,他的医术不说名扬天下,至少在郡县内也该小有名气了。
可他就是个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赤脚大夫。
“锦儿,爹在时,有没有跟你说过这些书的来路?”
赵锦儿摇摇头,“除了那本手札,其他书我连见都没见到过。怎么了?这些书来路不正?”
她现在特怕这些书不属于他爹,那她不就看不了了嘛。
“没有的事。”秦慕修笑了笑,“只是奇怪岳父怎么会有这么多医书。”
赵锦儿歪头想了想,“书怎么来的我不知道,但这本手札爹爹跟我提过。”
“说来听听。”
第96章 偶遇章诗诗
“爹爹小时候啊,其实和叔叔一样都是目不识丁的庄户小伙儿,不同的是,他从小就好学,那时候我们村有个总也考不上秀才的老童生,没事儿爱教小孩子们认认字,我爹每次都凑上去学一点儿,久而久之就认识不少字。
到了二十来岁,有一年冬日农闲,进山捕猎时,爹爹无意间救了一个采药的老大夫。
那老大夫闻得爹爹识字,就送了一本手札给他以谢救命之恩。爹爹也正是凭着这本手札,弃农从医,做了赤脚大夫。”
听了赵锦儿的话,秦慕修翻开那本手札。
整本翻完,发现手札记录得很乱,字迹还潦草,很多手绘草药也画得不甚传神,若非有一定岐黄功底的人,恐怕很难看明白。
除了少数几个药方浅显易懂且记录完全,大部分倒像是草稿或者随笔。
而赵锦儿给他治疗肺喘的的方子,便是这几个记录清晰的药方之一。
随手一个药方,能把秦慕修身上缠.绵十多年的肺病连.根摘除,其医术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