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鲤娇妻:摄政王宠妻手册(1456)

作者:一朵尘烟 阅读记录

“怎么与我无关呢?我这是关心关心你们。”慕佑打量着两个人,很是好奇,“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慕青居然不生气。

一旁的晋文帝皱眉,缓缓开口:“不过是夫妻之间的那些事,等日后你有了妻子便知晓了。”

“这样啊……”

慕佑一知半解。

虽说他跟蕊蕊有过床事,但慕佑从未想过娶蕊蕊,即便是此刻,他都未曾想过蕊蕊会怎么样。

——

另一边,京城内。

秦慕修安慰过他好几次,虽说可以松懈下去,但是偶尔也会担忧暗卫找不到晋文帝,他们会出事。

此时,秦慕修又过来了。

慕懿看到他立即上前,朝着他说着,“老师,难道我们真的要就这样等下去什么都不做吗?”

派出去的人至今都未有消息。

昨夜,他甚至还做梦梦到晋文帝与蔚绵绵以及小公主倒在血泊中,他的眼底满是对慕懿的失望。

以及那一句:“慕懿,你为何不来救我?你想让东秦的所有人都唾弃你,说你是一大逆不道之人吗?”

一字一句,慕懿即便醒来还是心有余悸。

他更担心晋文帝会出事。

“皇上,太上皇绝不会有事,您安心便是。”秦慕修语气淡淡,看似一点都不着急晋文帝的事情。

可慕懿不一样。

他坐在一旁,手紧紧抓着膝盖,咬牙说着,“昨夜朕做了一个梦,梦到父皇被他们给杀死了,父皇还骂我,说我不孝……”

“那只是个梦罢了。”秦慕修低声说着。

慕懿眼圈发红,抬眸看向秦慕修,嗓音嘶哑,“老师,你平常不是很足智多谋吗?为何父皇这次出事你只是一直让我等,若是父皇的暗卫未曾找到他,那个梦万一是在告知朕父皇出事了呢?”

“……”

秦慕修不难看出慕懿对太上皇跟蔚太妃以及小公主的事情。

一旦他们出事,对慕懿的影响也极大。

接着,慕懿继续说着,“可能对你而言他只是太上皇,与你没太大的干系,可是他是我的父皇,我应该在他出事的瞬间就出去的。”

他被昨夜的梦折腾了。

总感觉那十分真切,所以也让慕懿此刻心里难受至极。

“皇上,您无需这么难受,梦乃是相反的,他此刻定相安无事。”秦慕修压低了声线安慰他。

慕懿摇着头,“万一是真的呢?”

“……”

蓦然,慕懿走到秦慕修的跟前,质问道:“朕一向很尊敬您,不管您说什么我都很认可,但父皇不一样,他身子骨弱,小公主更是经不起折腾,我们必须要赶紧救出他们,您能否帮帮我想个办法出来?”

她在恳求。

“皇上,恕臣无能,想不出什么法子来。”秦慕修朝着慕懿微微拱手,面色沉沉,也看不出多余的情绪。

整个寝殿内,气氛变得十分诡异。

两人周围弥漫着一股强大的气场,似乎谁也不让谁,而慕懿第一次对秦慕修心生了些许不满。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秦慕修不帮他想个法子出来?

不管如何,都比他们在这里干坐着要好。

慕懿脸阴沉沉的,他拳头紧握,他其实一点也不想对秦慕修产生此等想法,但控制不住自己。

最后,打破这股气氛的是秦慕修的一句话。

他低着头,依旧保持着拱手的姿势,语气淡淡,“皇上,今日臣前来还有一件事。”

“什么?”慕懿的语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一瞬间希望秦慕修是能帮他想出什么法子来的。

“臣娘子身子越发的笨重,臣之前也答应过她要在家中陪她。”秦慕修也不太愿意说出这样一句话。

可是刚才的情形,他不易留在此地。

慕懿对他心生不满,不如在此时离开,而他也无法帮慕懿想出一个法子,他们如今也真的只能等晋文帝行动。

“朕明白了。”慕懿清楚,秦慕修是不打算帮他了。

他一抬手,看着秦慕修不打算松口,他也开口说了句,“既然你都提出来了,那就在家中好生陪着她吧。”

“多谢皇上,臣告退。”秦慕修说完这句话,退后几步离开寝殿。

第1257章 爹爹陪你玩

他离开了,整个寝殿内安静如初。

慕懿坐在那想看奏折,可是一个字都看不下去,最后把奏折狠狠扔在了一旁,胸口处烦躁蔓延。

说到底,慕懿不过是想让晋文帝跟蔚太妃以及小公主安然无恙。

可是——

秦慕修这么多年以来对他的帮助他都看在眼底,但是此刻却对晋文帝的事情宛若视若无睹,实在是让他没法子定心。

最后他躺在榻上不再想那么多。

至于秦慕修。

他自然是回了汝南王府内,今日他倒是未曾去书房,而是去往了赵锦儿此刻所在的院子内。

赵锦儿见到他倒是有些诧异,“今日不忙?”

“娘子,你不是之前常说我没空陪你?今日我自然是来陪你的。”秦慕修没多说什么,走上前同她说了句。

陪他?

可是,宫中最近似乎很忙,赵锦儿不太明白这又是出了什么事,但又不多问,觉着他应当会处理好的。

秦慕修见她发愣,挑眉说了句,“怎么了娘子,你这是不太想相公陪着你?”

“自然不是。”

赵锦儿抓着他的手,低眸,纤细的小手把玩着,随后嘀咕了句,“只是我心里有些许好奇罢了。”

“娘子放心,你相公怎么会有事?你不是说要去街上给我做几件新衣裳?走,相公带你再去买几件衣裳。”秦慕修带着赵锦儿,一同走出了汝南王府,打算在街上的裁缝铺内让人做几件衣裳。

上一篇: 上京缘 下一篇: 郎怀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