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儿叫秦老太放心。
赵锦儿带着两个毛头,秦慕修也帮忙,没多大会儿就收拾得干干净净。
秦慕修果然如之前所言,专门腾出一间空房,带两个孩子进去读书了。
木易自幼聪慧,三岁便有太傅启蒙,比寻常在书院读书的十五六岁孩子学得还多得多,柱子则是大字不识半个,天地人上中下写在纸上都是他不认识字,字不认识他。
两个孩子差距太大,读书的目的也大相径庭,一个是为经纶在腹指点江山,一个不过是为了不当睁眼瞎,将来能谋个生计。
秦慕修也就两套教学。
柱子只要念三字经就行,木易则是读《大学》和《中庸》。
师徒三个在书房忙着读书,赵锦儿在卧房里也忙得热火朝天,把家底儿都掏出来清点一遍。
给杨蕙兰和潘瑜接生,杨蕙兰封了五十两,蔺太太则是封了二百两,这里一共是二百五十两;秦慕修抄书卖给书院则是得了三百两,给秦老太和王凤英各一百两后还剩一百两。
这三笔是他们家收入大头,一共是三百五十两。
此番建房子、买家具,再加上今儿宴客,花去一百一十两。
因着之前把木易给的三锭金子用来给秦鹏赔人了,赵锦儿又刨出六十两单独放好,随时准备还给木易。
赵正治腿用的都是好药,后期还得起码吃半年药养身子,怎么的也得三十两。
还有平日杂七杂八使掉十来两。
现如今手里大概还有一百四十两。
当然,杨蕙兰认亲时送的那些金玉是很值钱的,但这些东西是别人送的心意,自也是不能动的。
一百四十两,对一个普通农家来说,是一笔巨款,可以躺平好些年了。
但他们这个小家毕竟特殊。
家里没地,也没有像样的劳力,如今添上木易和赵正父子,倒是有五张嘴吃饭。
不开源节流的话,这么多人,山也能给吃崩了,更别提什么去郡上买宅子了。
虽然跟蔺太太有点儿合作,赵锦儿到底不放心——钱财进口袋才是自己的,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哪敢就在家躺平了。
想来想去,还是跟里正申请几亩地靠谱。
置地从来都是农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此事秦慕修之前就说过让她全权做主,但赵锦儿是个乖的,又跟秦慕修提了一遍。
秦慕修笑道,“人家都说上了年纪才会啰嗦,你这年纪小小的,怎么就开始啰嗦了?不是叫你自己做主吗,又来问我。”
第176章 买地
赵锦儿抿唇笑道,“买地又不是小数目,你就是让我私自做主,我也没那个本事做主啊,我有事要请教你呢。”
看她这乖巧的小模样儿,秦慕修的心不自禁的就生出怜惜,一改对旁人的冷漠,眼角眉梢都绽出笑意,将她揽进怀中,在额头轻轻啄了一口。
“什么事请教相公,尽管说。”
“咱们整个郡的地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价钱不一。天字地肥沃平坦、引水方便,地字号次之,人字号再次之,到和字号,那地就是又贫瘠又干涸还偏远。天字地大概十到二十两一亩,往下每降一个等级价钱也降五两左右,你看我们买什么样的地呢?”
“你有相中的田地吗?”
赵锦儿最近确实都在偷偷看地,目前看得上眼的有两处。
一处跟老秦家的老地相邻,一共是三亩天字地,跟里正叔打听了,十四两一亩,加上过契的税钱,大概十五两一亩。
另一处就在她们这新宅后面不远,因着靠山,有些背阳,划成地字号,只要八两一亩,一共有十亩,若要买,加上过契得九十两下去。
而且以她两口儿的劳动力,怕是做不下来。
秦慕修听了,想了想,道,“要这块大的吧,做不下来就雇人做,或者典几亩给旁人做。”
赵锦儿其实也想买这块大的,地都是人养出来的,只要勤快,牛屎驴粪多多的撒下去,两年就肥起来了。
只是一下子要花掉九十两,她没这个魄力。
秦慕修对钱财看得淡,他想的是既然跟大伯他们分家了,田地最好也别连在一起,否则牵牵扯扯的不清楚。
大娘那个人又爱说嘴,一处做活,难免要给赵锦儿说刻薄话。
两口子商量好,秦慕修便和赵锦儿带着银子往里正家去落实买地的事儿。
里正媳妇瞧见小两口儿手牵手过来,笑盈盈的迎出来,“来找你里正叔?”
秦慕修点头,“找叔帮忙买几亩地。”
里正媳妇啧啧嘴,“这才建了新房,又要买地,怪道村里人都说你小两口儿发了横财。”
赵锦儿被说得不好意思,“哪里有什么横财,我俩本就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起房子再置地,身上也是掏得干干净净了。”
里正媳妇笑道,“掏干净能置办齐全就是大本事了,想当年我跟你叔起这几间屋,把亲朋邻里都借遍了呢。”
里正听到人声儿,叼着烟斗从里走出来,“是阿修啊,听你奶说,你们想置地,是来办这事儿吗?”
秦慕修点头,“正是为了此事。”
“看中了哪块?我帮你们弄。”
东秦百姓买地的手续还挺复杂,要由里正先跟镇上的亭长申请,亭长戳了章再送去郡上由郡守审核,审核过了,跟郡里交买地钱过文书,这块地才算到手,往后每年向衙门上缴地税就行了。
不过秦慕修的爹是退伍士兵,往下三代,无需交这个地税。
这也是赵锦儿坚持想买地的缘故,十亩地,一年能省下好几石粮食的地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