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鲤娇妻:摄政王宠妻手册(216)

作者:一朵尘烟 阅读记录

章诗诗神色一紧,语塞片刻,又扬起脖子,“镇上大夫说我这是双胞胎,两个娃娃在肚子里,跟一个娃娃能一样吗?”

提到章诗诗的双胎,王凤英心情才好点,“锦丫,你还不知道吧,你二嫂肚子里的是个双胎。肚子自然比普通孕妇要大。”

章诗诗趁机反咬一口,“三弟妹说这话,也不知是个什么意思。可怜我们孤儿寡母的,男人不在家,就是处处受人欺啊!”

王凤英见她带了哭腔,就瞪了赵锦儿一眼,“你这丫头也是,怎么说话的!你大嫂已经不好,要是再把你二嫂气出个好歹,我不饶你!”

赵锦儿唇瓣嗫嚅,不敢分辩,“我、我没有那个意思。”

王凤英还待教训她,秦慕修却走过来。

不冷不热道,“锦丫是大娘喊过来给大嫂保胎的,药既然已经弄好,我们就先回去了,忙到现在,还没吃呢。”

王凤英这才想起,赵锦儿好像是她请回来帮忙的。

这分了家,就是不一样,都不好像从前一样随便数落了。

阿修这个瘪犊子,白养活他一场,如今有了媳妇,忘了大娘。

这不过说锦丫两句,瞧他护的!

正想连秦慕修一起骂两句,秦老太白她一眼,“你可给老娘闭嘴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又对小两口儿挽留道,“晚饭烧好了,你俩在这边吃。”

赵锦儿摆摆手,“不了不了,那边我叔和木易他们也都没吃呢,我得回去烧。”

秦老太叹气,心里不大是滋味儿。

小两口儿搬到新屋去以后,就再没回来吃过饭了。

原本一大家子人时,嫌聒噪,自从这两口儿走了,每次上桌,又觉冷清。

秦老太瞅着赵锦儿,总觉得她自打搬出去,清减不少,更是心疼。

就好像自己辛辛苦苦养出膘的小猪,几天没照应,掉了膘那般心疼。

“天这样晚,你们也是忙到现在吧?从这端点儿菜,回去煮点米饭,对付对付就是一顿,别再折腾着炒菜。”

王凤英撇撇嘴,“娘就知道偏心这两个小的,也不心疼心疼我这个做媳妇的,美玉出了这事儿,诗诗身子又笨,珍珠就更别提,啥也不会,我这日日伺候一家老小,也没听见娘一声儿好。”

秦老太狠狠剜她一眼,“两个媳妇是给你生孙子,你伺候不是应该的?至于珍珠,为什么这么又懒又馋的,还不是你惯的?你自己惯出来的懒闺女,自己受着吧!要我说你什么好?难不成我老太婆给你立块匾?”

秦珍珠躺枪,奶跟娘干仗,干嘛拉上她?

委屈巴巴:那我走?

王凤英嘴巴虽是数一数二的厉害,但碰着她嘴巴能飞刀的老婆婆,也只能认输。

秦慕修和赵锦儿同时拒绝道,“不用了奶,木易和柱子现在能打下手了,回去指挥他俩,也不费事儿,就能把饭做出来。”

秦老太知道,两口子其实是不想让王凤英说嘴,不由又在心里感叹,没娘的孩子命苦啊!

叹口气,“行吧,天黑了,路上石子儿多,阿修,扶着点你媳妇。”

秦慕修应了。

两人走出老屋门,踏着一地月华,往新房子走去。

赵锦儿嘀嘀咕咕道,“大嫂没怀孕时,做事就很仔细,绝不是个鲁莽之人,有了孩子以后,更是走路都怕踩死蚂蚁,怎么会闪着腰呢?”

“你没问她吗?”

赵锦儿摇摇头,“大嫂状态很不好,只顾喊疼,我没好问。”

“等她好点儿再问吧。”

赵锦儿想着刘美玉的事儿,秦慕修却想着温婵娟。

上次是在镇上碰到巴图,这次是在村里遇到温婵娟。

这简直太诡异了。

温婵娟是温相的独女,深得温居正的宠爱和器重,虽是女流,却丝毫不比男子差半分,能帮温居正做很多事。

她来到小岗村,肯定是温居正授意。

那片普普通通的后山林,有什么东西,能吸引得当朝宰相,派独女前来查探?

……

回到家中,木易和柱子在秦珍珠的几次恐吓下,果然老实勤快许多,已经把米淘好,青菜也洗好,都放在灶台边,等赵锦儿指挥安排。

赵锦儿让柱子烧火,木易掌勺,自己则是抱肩站在旁边,看着火候和油盐。

三人合作,不一会儿,竟还真捣腾出一顿晚饭。

秦慕修看着媳妇当孩子头儿带俩孩子,把家务活整得有模有样儿,不由好笑。

第195章 严厉的秦慕修

吃完晚饭,赵锦儿烧水,给一家老小准备洗漱。

秦慕修则是带着两个小的,去书房读书写字。

烧好水,赵锦儿先是给赵正打了洗脸水和洗脚水,送到房间,又去书房喊三枚男子。

一推门,只见两个小的在书桌一头端坐写字。

秦慕修坐在另一头,也正埋首写着什么。

三人都如老僧入定,压根没注意到她进来。

好奇心起,悄悄走到秦慕修身后。

却发现他根本不是在写字,而是在作画。

画中一位妙龄少女,着翠色衣衫,背后一个娟秀的竹篓,墩身在几朵蒲公英花边,采起一朵,放在鼻尖轻嗅。

但见她美目流盼,巧笑嫣然,宛如云端仙子下凡,又似山中精灵出尘。

身后是叠嶂千层,层峦万重。

山的浓绿,少女的淡翠,交相辉映。

不知是山美,还是人更美。

那画中少女,不是赵锦儿是谁?

秦慕修的工笔好得不行,画中的赵锦儿,栩栩如生。

仿佛随时都要从画中走出来似的。

上一篇: 上京缘 下一篇: 郎怀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