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锦鲤娇妻:摄政王宠妻手册(458)

作者:一朵尘烟 阅读记录

章诗诗却是丝毫不把她放在眼里。

俗话说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她是有几分自信在身上的。

哼哼,前头那一个,坟头草都两丈高了。

这一个新来的,算个屁!

“哟,什么风,把新少奶奶吹到我这蓬门小户来了?”

邱少奶奶柳眉弯弯,双目含笑,乍一看和气极了。

眼底的狠辣,却是不轻易能被人察觉的。

她朝身旁婆子使了个眼色。

那婆子二话不说,走到章诗诗跟前,扬手就甩了她一个大耳刮子。

“啊!”

章诗诗吃痛,整个人跳将起来。

“你敢打我!”

邱少奶奶继续嗑着瓜子,看猴戏似的看着章诗诗。

婆子凶神恶煞道,“这一巴掌,是惩戒你对少奶奶不恭。”

“我什么时候对她不恭了?”

“少奶奶是名正言顺的少奶奶,你阴阳怪气的加个新字做什么?”

“她本来不就是新来的……”

话未说完,章诗诗的脸上又挨了一刮子。

“对主子指手画脚,没规矩!”

接连被刮了两巴掌的章诗诗,整个人都疯了,朝邱少夫人扑过去。

“臭婆娘,你敢打我!我跟你拼了!”

还没挨着邱少夫人的衣袂,院外就蹿进来四五个彪形大汉,七手八脚给她摁倒在地上摩擦。

邱少夫人,这才缓缓走到她面前,弯下腰,居高临下地,啐了她一脸瓜子壳。

“连个通房都没挣上呢,就敢在我面前叫嚣?你是不是还做着跟我分庭抗礼的美梦呢?”

章诗诗只管尖叫,“放了我,放了我!二爷回来,要你的命!”

邱少夫人笑笑,在她耳边低声道,“你说,二爷要是知道你们这一家子寄生虫,害死了他的发妻,会要我的命,还是要你的命?”

章诗诗惊恐得双目差点喷出来。

“你、你、你怎么……”

“我怎么知道的?”邱少夫人不屑地拍了拍她的脸颊,“你以为所有人都像孔氏那么蠢?”

“少奶奶我呢,一向仁慈,现在给你两条路,其一,带着你的臭虫父母和孽种儿子,悄无声息地滚,孔氏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不会透露给旁人;其二,我将此事抖开,就算二爷愿意保你,你觉得孔氏娘家能饶你?孔氏的郡守爹会放过你?”

这么大的辫子,被人家抓在手里,章家哪敢再放半个屁。

当天就卷铺盖回乡下了。

这老少仨早就不会种地了,又没有了积蓄。

回到乡下,就是坐吃等死。

于是又打起老秦家的主意。

就有了后来的种种。

几个人听得瞠目结舌。

秦珍珠到底年纪小些,又不像赵锦儿似的担得起事儿,沉浸在震惊与恐惧之中,眼角都不自禁地挂了泪。

裴枫见她神色不对劲,连忙揽住她的肩膀,安慰道,“往后咱们跟他们别走动了,这家人心术不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背后给人一刀。”

秦珍珠绷不住了,小声哭道,“小时候,二姑对我们挺好的,诗诗也没那么讨厌。怎么现在就变成了这样?她们竟然杀了人!奶奶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伤心。”

裴枫深深叹口气,这孩子只是看着大喇喇的,其实心里都明白呢。

为了转移她的伤心,裴枫朝秦慕修问道,“这邱少夫人好奇怪啊,依着她的性子,为何不直接把章家一家子送进大牢?那样不是一劳永逸吗?”

“把章家一家送进大牢,她就得接受那两个孩子,作为后母,还必须得把孩子养得好好地,否则只会落人口实。”

裴枫恍然大悟,“真是没想到,一个妇人能有这样的心计。”

“相公,你从哪里打听得这么清楚?”赵锦儿好奇道。

秦慕修笑笑,他亲自找到了邱少夫人,问她想不想斩草除根。

邱少夫人怎么可能不想斩草除根,那可是两个儿子!

随时都能对她的地位,造成威胁好吗?

但她不想沾上腥臊,所以才会逼迫章诗诗自己离开。

现在有人,能帮她把这个心腹大患斩草除根,她自然求之不得。

秦慕修便在邱少夫人的暗地帮忙下,写了一封匿名状书,将章五仁残害孔氏的事抖落开来,递进了平安郡衙门。

郡守孔如海中年丧女,本就伤心欲绝。

眼看着原来的亲家,新娶了媳妇,心里更不是个滋味。

奈何自家闺女命短,也怨不得旁人。

就在这个时候,却收到这样一张罪状,当即就派人到泉州郡将章五仁拿了。

“你是说,二姑父已经被平安郡的衙门拿走了?”秦珍珠瞪大眼睛。

秦慕修漫不经意的点点头,“嗯,应该就是昨天。”

章诗诗和秦二云,就是两头只会狂吠的狗,真正咬人的,是从不叫唤的章五仁。

这些天出的这些事儿,全是他在背后搞鬼。

不把他绳之以法,老秦家是不会有消停的。

“啥,是二姑他们,撺掇得丁婶子故意斩了自己两根脚趾头?”

联系起前后因果的秦珍珠,整个地开始怀疑人生。

今天的她,一夜长大。

第411章 去大牢送饭

正如秦慕修所料。

章五仁一被抓,章诗诗母女,顿时如被抽了筋的提线木偶,没了主心骨。

章诗诗又急又愤,“那个贱人,要断了我们的后路!要逼死我们娘几个!我去跟她拼了!”

秦二云拉住她,“你疯了?要是从前,你还能跟她争一争,咱们这一回来,谁知道这些日子她怎么吹的枕边风,二爷和老爷太太八成已经被她收服了,两个孩子,只怕也被她作践得不行,你就是回去,二爷也不一定认了。”

上一篇: 上京缘 下一篇: 郎怀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