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太子,势在必行!
趁着身子扛得住,他还能亲自带着太子习学几年,也能亲自帮太子拉拢人心,再遇到什么,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手忙脚乱了。
“儿臣知道。”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你既心中有数,哀家也既不多说了,你好生歇着,哀家和你长姐明日再来瞧你。”
“儿臣慢送母后。”
太后走后,晋文帝扫了一圈殿中之人。
没有重臣,都是新人。
但这些,都是他看好的未来栋梁。
“太后的话,你们都听见了?”
众人都低下头。
“朕生病这段时间,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平王能够顺利继位登基,接下朕肩上的担子。如今天可怜见,朕捡回一条命,依着鬼医老人家的说法,朕大概还能活几年,所以也无需平王即刻继位,朕想着,就趁这次机会,立平王为太子。”
慕懿立即跪下,“父皇挺过这关,还有千秋万代,儿臣年幼,不足之处很多,立储之事,还请父皇三思。”
晋文帝冷睨他一眼,“朕知你孝心,但有才而不担当,表面为贤,实则为无担当!”
慕懿被训斥得面红耳赤,“儿臣听凭父皇安排。”
晋文帝不再理会他,而是看向秦慕修、封商彦,“朕对你们俩的要求,和先前所言一样。”
两人跪下,“请皇上放心,微臣/草民定会尽心辅佐太子!”
晋文帝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冯红雪、裴枫,“你们都是新科进士,东秦的将来在你们手上,朕希望你们忠心于朕的同时,也尽心辅佐、监督太子,切莫让他走上歪路、错路!”
两人亦是跪下,“微臣定当唯皇上与太子马首是瞻!”
半月后,三殿下平王被封为太子的圣旨大召天下。
端王和景王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忙活一场,竟还是等来这个结局,哪里能够甘心。
不甘心归不甘心,景王慕青倒是做出一副识时务的好哥哥模样,立即将御林军的指挥印送到了未央宫。
彼时晋文帝还在静养,只不过对自己的身体已经有了信心的他,不再瞒着外界自己生病的消息了,直接推病并没见端王,只命人收了指挥印。
慕青心惊胆战地退出皇宫,心知这回退印是退对了。
父皇收得那么干脆,说明早就打算收回,自己就是不给,人家也会来硬的。
一贯以沉稳贤良的端王,这次倒是来了个大叛逆。
一听到封太子的消息,他整个人就像疯了般,仰天嚎问,“凭什么?为什么?!本宫是嫡长子!本宫是中宫之子!本宫矜矜业业,本宫鞍前马后为父皇干了这么多年的差事,为什么不是本宫!父皇是把本宫当傻子耍吗!”
第593章 芳芳妹,你瘦了
慕佑不止发疯,还跑到未央宫门口大闹一场。
和慕青一样,晋文帝推病不见他。
他便像个泼妇般,站在门口,又哭又嚎,质问父皇为何选最年幼无德的三弟,都不选他这个中宫。
皇后得到消息,吓得花容失色,衣裳都来不及换,小跑着奔过来捂他的嘴,却被他一把把脸薅烂了。
皇后急得连扇他三巴掌,直到宫人跟过来,才把他制服住,连拉带拖弄走了。
也不知皇后回去后怎么跟他说的,反正没再出来闹事。
倒是皇后这个当娘的,没过多久就换了一身素衣,卸去所有簪钗首饰,重新来到未央宫门口跪下,宫人们劝她,她就说自己教子无方,这是替端王请罪来的。
话传到晋文帝的耳朵里,晋文帝倒是笑了,“她明知犯错的是她儿子,自己跑来跪着又有什么意思呢,要跪,也是端王来跪才像样。”
这话,哪有人敢再传回皇后那里啊,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国之母,可怜巴巴地跪到了半夜,直到子时天空下起一场冷雨,魏连英提醒晋文帝皇后还在外头,晋文帝才道,“让她回去吧。”
不一会,魏连英折回来道,“皇后说,皇上不原谅端王,她不敢起来。”
晋文帝勃然大怒,“她还威胁起朕来了?那就让她继续跪着吧!”
可怜皇后淋了一夜冷雨,第二天太后和长公主看不下去了,把人架了回去。
太后自是两头劝,跟皇后说的是,“佑儿那么懂事的孩子,怎么在这种大事上犯糊涂呢!立太子是天大的喜事,他如何能闹?这下可好,惹恼了他父皇,连累你这个当娘的!依哀家看,皇后你就别管这个不孝子了!由着他闹去,总有他老子治他。”
皇后哭着道,“皇上是他爹,再治他也不会要了他的命,平王如今立了太子,迟早要登基继位的,兄弟可不是父母,到时候记不记他这个仇,谁说得准!”
太后眉头紧锁,心想皇后平时看着大方得体,终究是装出来的,骨子里还是小家子气。
“太子是皇帝千挑万选出来的,若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皇帝也看不上他!”
几句话说得皇后面红耳赤。
老三的品性被朝臣和长辈所赞颂,她的儿子,正经八百的嫡长子,如今却沦为全东秦的笑柄!
太后安抚下皇后,又去晋文帝跟前游说,“动怒最是伤身,你的身子自己也知道,何必跟自己儿子置气!佑儿做了这么多年嫡长子,要是对这个位子毫无想法,反而不正常了,只是他的涵养差了些,得知弟弟被立太子竟如此失态,属实不该,你就罚他去祠堂狠狠跪上一个月,再扔出京城,或打发去边疆,交给随便哪个信得过的大将带着去打仗,或是弄去长江黄河治水去,几年不许回京,他的心死了,也就老实了。将来说不定成为老三的臂膀也未可知,兄弟到底比外姓人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