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天地之人,就算不高尚,也不会作恶,莫老勿要妄自菲薄。您能有今日的家资和名望,乃是实至名归。”
莫子林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不似那些一夜暴富的商贾,宴客时为了显摆,恨不能把酒肉摆满桌子,莫府这顿餐,看起来十分简朴,但细品起来,每道菜都都不凡。
譬如那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阳澄湖闸蟹,
饭毕,领着三人逛园子时,他告诉慕懿,愿意出资二十万两,与太子殿下共襄此事,若后期缺钱,他也会继续投入,所以太子殿下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
这么一大笔钱,慕懿也不摆太子的架子了,“本宫先代那些致力于学医的学子们、和即将受惠于您的百姓们,多谢莫老了!”
莫子林谦虚却不谦卑,大方地受下慕懿这一揖。
就在这时,一道娇脆的声音传来,“祖父,福伯给我做的纸鸢飞起来拉!”
一个身着翠色衣衫的少女手里牵着一根线,飞奔着跑过来,那根线上挂着一只大蜈蚣纸鸢,飞得不高,还摇摇晃晃,她一停顿,纸鸢就掉到月亮墙的另一面去了。
少女气得粉唇一嘟,小脚一跺,“啊呀呀!怎么掉了!”
也顾不得还有客人,拔脚就过去找纸鸢了。
莫子林先是喊了两声,“咏娴!咏娴!”
可是孙女早已跑得没影儿,哪里还听得见他的呼喊,只得连连道歉,“这丫头!实在无礼!还请太子殿下、太傅、太傅夫人见谅!她爹在那场疟疾中走了,好在老天有眼,让她娘怀了她,只可惜她娘生她的时候,也难产而亡。一出生就没了父母,老夫难免娇惯些,就养得她缺礼少教。”
慕懿摆摆手,“无碍,她又不知道我们是谁。”
从莫府出来,三人的心情都很好。
钱这个大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都是毛毛雨。
三人趁热打铁,当即进宫,问晋文帝要地。
晋文帝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找到了二十万两,惊掉下巴:二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
要是能给他,都能干不少事儿!
眼红归眼红,这钱是儿子找来的,他这个老子也不好打主意,便履行承诺,在城北画了十多亩空地出来,作为医堂的地基。
慕懿立即拿着地契到工部,让工部尚书龚哲亲自监工,务必将医堂建得又快又好。
龚哲领了令,就带着几个极善工建的属下开始画舆图。
一边画,一边请示慕懿,慕懿只提建议,最终的决定权,全都交给赵锦儿,毕竟这医堂的最终管理者,肯定是赵锦儿。
赵锦儿第一次办这么大的事儿,虽然之前起过房子,但乡下起几间砖房,跟现在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说起来还是毫无经验。
好在秦慕修和鬼医都会时不时给她一些提点,舆图画得还算顺利,十多天就完成了草图,送进宫里给慕懿和晋文帝过目去了。
第604章 一家人
晋文帝是个文武全才,没有登基前,曾在刑部和工部历练过,看舆图不在话下。
一边看,一边点头,啧啧叹道,“龚哲你这老小子,这次是下狠功夫了。这些小点子,都很精巧。”
龚哲连忙道,“皇上错赞,微臣惭愧!这些精思妙想,都是赵医女提出的!”
晋文帝“哦”了一声,看向赵锦儿时,眉眼已经舒展开,带着一脸姨父笑,“这医堂分为前中后三院的想法,也是你提出的?”
赵锦儿点头。
她想着,前院做成诊厅,毕竟医堂里肯定要聘请不少有经验的老大夫来授课,天天授课,他们肯定吃不消,也略显无聊,到时候就安排他们穿插着授课、坐诊,坐诊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学生在旁打下手学习,这样还能顺道解决一些老百姓的求医问题。
中院嘛,就按照秦慕修给的学堂格局,打造成十八间教室,分给六个科每科三间,每科再把学生按照层次分成三级,分开教学,这样既不会拖累理解能力强的,也不会让接受能力差些的跟不上。
后院则是提供给师生生活起居。
晋文帝笑着用手指头虚点了龚哲两下,“你瞧瞧,你瞧瞧,这小丫头,是不是也能到你们工部填个大坑?”
晋文帝一开始让他辅佐慕懿修建医堂的时候,龚哲就有些不服气,毕竟他是一部尚书,已经好些年没亲自干过活了,太子年轻,想做业绩,也不必杀鸡用牛刀,随便指派个副侍郎不就足够了。
但这十多天熬下来,龚哲也开始敬佩晋文的眼光了——
这个太子没选错。
认真,严谨,不骄不躁,老练沉稳,哪里像个十二岁的儿郎。
而他更厉害的,是他身边那位太傅,秦慕修。
太子有时候犯点小糊涂,或看不出舆图的纰漏,他从来都是一针见血,让人信服口服。
他的夫人,小巧玲珑的,看着好像又乖巧又好说话,较起真儿来,却也不输男人,好多地方都是她坚持的。
正是这样,才会诞生这副完美的舆图。
龚哲笑着对晋文帝拱拱手,“老臣要恭喜皇上。”
晋文帝也笑,“何喜之有?”
“皇上得储若此,得贤若此,乃社稷之福啊!”
这话晋文帝爱听,“爱卿言重了,到底是年轻人,还需你这种老臣多多提点,他们才能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为东秦百姓,遮住一片安稳的天空。”
“皇上放心,这乃是老臣分内之事。”
舆图画好,便是开工。
莫子林已经亲自将二十万两银票送到慕懿手上,慕懿则是让龚哲提供所有预算计划,他分批次给龚哲批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