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意又看了一眼天色,对几个小内侍道:“你们都在外头等着。”
然后豁出去一般推门进了养心殿,然而一抬头就吓得跪趴在地,满脸惊骇的他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养心殿。
殿内阳光照不到的一隅,年轻的帝王一手撑在书案上,一手遮住大半张面容,冠冕的十二旒轻轻晃动,有水迹从他的指缝间滑落,悄悄洇湿了龙袍的衣袖。
刘如意站在外面,等过快的心跳稍稍平复之后,对还在等消息的小内侍道:“你去跟孔大人说一声,让他想办法再拖一段时间吧。”
小内侍迟疑道:“今日皇上御极的大日子,要是误了吉时,那该如何是好。”
正犹豫着,养心殿的门从里面打开了,萧桓衍站在门口,脸上干干净净,神情已经恢复漠然:“走吧。”
皇极殿前,萧桓衍一步步踏上汉白玉石阶,来到香案前。
赞礼高声唱到:“陛下至——告祀天地——”
萧桓衍对天地叩拜。
“我甚至不愿意嫁人,不愿意与人共事一夫,因为我做不到三从四德,做不到像个仆婢一样伺候丈夫和婆母,我不愿意一辈子待在一方狭小的天地。”
“升御座,奏乐——”
萧桓衍转身面朝百官,缓缓坐在龙椅上。
“这个世道加诸女子身上的所有规矩教条,都是我厌恶所在,凭什么女子就只能任人摆布?凭什么我不能为自己做主?”
“百官拜贺——”
“所谓的清白和名节,不过是世间男子为了一己私欲,企图掌控女子的身体而强加在女子身上的陋俗罢了!”
“礼成!山呼万岁——”
萧桓衍双眼寂然地看着朝他跪拜的文武百官,心中却不断浮现苏蕴雪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与他抗争时倔强的表情。
他想,这样也好,让你离开,你是否就能找到真正想要的自由?
“鸣鞭!昭告天下——”
苏蕴雪站在城门口,她褪去了宫廷的华服,换上寻常百姓的衣裳,站在人潮之中,回头看去,欢喜的喧闹声几乎淹没了整座京城,新皇登基,与民同乐,百姓在这一日纷纷涌到街上,满心雀跃地听着皇宫传来的礼炮声,一同欢笑吵闹。
她笑了笑,转过身,再一次将京城的繁华抛在脑后,或许也是最后一次。
崔嬷嬷问苏蕴雪:“小姐,我们去哪?”
“去松江吧,桂花婶和冯叔不是还在那里吗?姨娘留给我的钱我一直留着呐!”
“那我们以后就在松江定居了吗?”
“当然不,等我准备好了,我打算出海,我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真的像孟行舟说的那样精彩!”
“我也去,我得照顾小姐!”
“嬷嬷你年纪大了,到时候和桂花婶他们一起看院子吧。”
“那怎么行……”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地从远方走去,身后的喧嚣渐行渐远,直到再也听不见。
敏元元年,敏元帝御极,本欲同日册封次妃苏氏二女为后,然红颜薄命,次妃于册封前夕重病不起,月余后病逝,帝悲痛不已,百官劝帝另立新后,帝皆不允。
敏元五年,敏元帝力排众议,立前朝已逝苏氏美人为本朝皇后,封号为宸。
宸后之立,举国震惊,然敏元帝心意坚定如山。
帝诏告天下,言宸后虽已香消玉殒,但其德行之高洁、才情之出众,足以成为后宫之典范。
为彰宸后之懿德,敏元帝诏令立法,许宁朝立女户制,女子得自营商业,再嫁他夫,而无家族之阻,千百年来加诸女子之重重枷锁,至敏元之世,始有解脱之兆。
敏元帝在位期间,勤政恤民,励精求治,外则荡平北漠,复疆土之宁;内则广开市舶司之权,嘉勉商人出海,以致宁朝港口贸易蔚然兴盛,国家因之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颂声载道,后世尊称为敏元大帝。
(正文完)
第95章 番外一
苏蕴雪穿着一件褐色短褐, 脸上抹了特制的蜜粉,原本雪白的皮肤呈现棕蜜色,眉眼也做了修饰, 乍一看上就是个相貌俊美的年轻男子。
她站在甲板上,满怀欢欣地打量着即将带她出航的高大沙船。
崔嬷嬷、桂花婶和冯叔站在岸边为苏蕴雪送行。
崔嬷嬷愁眉苦脸地道:“少爷,还是老婆子陪你去吧, 此去路途遥远,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可怎么行,我跟着去也好照顾你。”
苏蕴雪趴在围栏上,笑着对崔嬷嬷说:“嬷嬷你年纪大了, 还是留在松江和桂花婶他们在一起吧,这几年你跟着我四处奔波, 也该好好休息享享福了, 船主的老婆身手矫健, 有些功夫在身上, 我已经额外多付了船资请她照看我, 有她在不会有问题的。”
崔嬷嬷还是不放心:“外面花钱雇的哪有自己人放心, 就算不要我去, 那让老冯跟你一起去也可啊?”
老冯听得直点头:“让我跟着去吧, 出海在外,风吹日晒的, 若是有小……少爷顾不过来的, 我也可以帮忙出面。”
苏蕴雪连连摆手:“真不用, 你们守好家里的生意就行了, 你们不相信我, 还不相信孟大人吗?”
这几年老冯在松江,用崔姨娘当初留的银钱开了个铺子, 专门倒腾海上来的一些小玩意儿,渐渐还赚了些银钱。
孟行毓穿一身绛紫的细布直缀,抱着手皱眉站在一旁:“真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出海,你怎么就这么爱折腾?此番出行没个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这段时间几乎都要在船上度过,你能忍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