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廷有些不太情愿,觉得还是自己亲自看了之后,心中才安稳。
陶青之前在与陶姆的信中知晓,陶廷之前感染了风寒,在床上躺了小半个月。
因此在陶青心中,陶廷的身子弱,于是他更不敢让陶廷一个人去看榜。
在陶青的万般劝说下,陶廷终于放弃了亲自去看榜的想法,待在家中与陶青一起等小厮的消息。
陶廷和陶青紧张的连早膳都吃不下去,就坐在大堂上,等着小厮的消息。
坐在大堂中的二人心中很是紧张,尤其是当事人陶廷,生怕自己这次没有考好,还要再等三年,心中紧张的陶廷又喝了一杯茶水。
看着上前来添水的丫鬟,陶廷觉得自己好像有些想去如厕。
等解决完生理后的陶廷回来后,一眼便看到了陶青。
陶青心中的紧张不比陶廷少,他觉得以陶廷现在的身子,不知能不能参加三年后的会试,陶廷的身体赢弱在陶青这里印象深刻,即便是陶廷参加完会试后,能面不改色的走出来,他还是觉得陶廷的身子弱。
当陶廷发现陶青好像比他还要紧张,因为此时陶青手中的帕子已经被他揉的不成样子了,还时不时的望着府门的方向。
陶廷见他哥根本坐不住,像是那椅子上有钉子一般,陶青时不时的都要站起来看一下,生怕自己错过了小厮的身影。
陶廷见陶青竟然紧张成这个样子,心中的紧张竟然诡异的舒缓了一些。
他甚至还有心思调笑道:“哥哥,你怎的这般紧张,甚至比我这个当事人还要紧张。”
被陶廷说笑了一番,陶青脸上的表情并没有缓和下来,瞪了一眼满脸笑意的陶廷,紧绷着脸回道:“这怎么能不紧张,这可是事关你前途的大事。”
见陶廷此时还有心情说笑,陶青严肃的开始数落陶廷道:“都这个时候了,你怎的还有心思调笑。”
被陶青数落的陶廷不仅没有将陶青的话听进去,甚至还有心思开玩笑道:“原来这般紧张,怎的这比哥哥当时去书肆推荐自己的话本还要紧张吗?”
陶青瞪了一眼不正经的陶廷,然后继续盯着府门的方向,然后又派了小厮去看榜。
说到话本的事情,这是被陶廷无意间发现的。
*
自陶青跟随叶胥一起去地方为官时,掌柜的就没有收到过陶青写的话本了。
因此也书肆的收入也少了一笔,掌柜的收入也跟着减少。
所以当叶胥回京之后,知晓这个消息的掌柜的第一时间便找上了陶青,很是委婉的询问他:是否可以继续写话本。
说来也巧,陶青在地方时,闲来无事,便会写话本打发时间,积累了几年的时间,陶青也写了几本。
陶青回京时,便带上了这些年写的话本,原本他是想等自己休整好之后去寻掌柜的,看看自己写的这些能不能出版。
若是能出版,那自然很好,若是不能,陶青就准备当做纪念留下来。
之前的话本,是他和莘欣然一起写的,能大卖,陶青觉得是他们二人共同的结果。
而他手里的这些是他自己构思,自己写的,没有其他人的参与,所以陶青并没有把握自己写的这些能被卖出去。
见掌柜的亲自上门,陶青便将自己这些年来积攒的话本递给了掌柜的,因为不确定里面的内容符不符合现如今京城人的口味。
陶青还给掌柜的打了一剂预防针。
第181章 道:“掌柜的,不如等……
道:“掌柜的, 不如等回去,您仔细看了这里面的内容后,再决定要不要出版。”
陶青这是第一次尝试这种风格的写法, 他不敢确定能不能卖出去,怕掌柜的会亏,才劝掌柜的仔细考虑一下。
掌柜的丝毫没有体会到陶青的苦心,面上道:“叶夫郎这不是见外了, 您写的东西, 怎么可能卖不出去。”
但陶青坚持, 掌柜的只好先将书接了过去之后,准备回去看看再做打算。
掌柜的看完之后,才知晓陶青为何这般,与他之前写的不同:之前陶青和莘欣然他们二人写的不过是一些小情小爱,因着二人的生活局限于一亩三分地内,他们的见识有限, 只能与市面上所卖的话本一样, 主要是写一些情情爱爱。
而这些年来,叶胥每次外出下乡时,陶青大多数都会跟在叶胥身后。
因此, 也见识了不少的地方风情, 见识的多了, 陶青自然不会拘泥于小情小爱, 于是, 陶青便将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一一写了出来。
所以,与其说陶青写的是话本,不如说是陶青写的是地方的风土人情,是他眼中的世界。
陶青在文章中, 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朴实无华的笔触,将自己亲眼所见,所闻,所想一一写了出来。
掌柜的将陶青写的内容细细阅读之后,一时间有些惊讶于陶青竟然能写出这般波澜壮阔的东西,可细细思索之下,心中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但若是让他放弃印刷,他有些不甘心,陶青写的这般吸引人,若真的放弃,着实有些可惜,一番斟酌之下,掌柜的便试探着出版了十几本,署名依旧是陶青之前的笔名。
掌柜的想着,若是真的卖相不好,也许会有人看在署名的面子上,买一本。
虽然陶青离京有些时日,但架不住陶青之前写的话本大卖,陶青用词言简意赅,文笔细腻,因此收获了一批多愁善感的深闺女子和夫郎。
印刷出来后的书本,也确实如掌柜的所想一般,书粉们见陶青的笔名竟然时隔多年,再次写了书,纷纷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