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378)

作者:阿杜行 阅读记录

说完, 也不等叶岁锦点头同意, 邓嘉佑大步迈出了府门。

叶岁锦看着邓嘉佑匆忙逃离的背影, 轻叹了口气,心想:这人现在怎么变了个样。

小时候不是还死皮赖脸的非要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怎么现在说句话都脸红的不行。

虽然这样想,不知是不是调戏了邓嘉佑一番,还是久违的看到男子脸红的好奇,叶岁锦心情很好, 哼着小调往院里走去。

在路上碰到专门等他的陶青, 看着阿姆,叶岁锦面上的奇怪很是明显,道:“阿姆, 你怎的在这里。”

往常父亲在家时, 总会缠着阿姆, 阿姆哪里有时间见他们两个。

想到这里, 叶岁锦心中对叶胥的那点不满又浮现出来了。

阿父哪里都好, 做父亲做的也很是称职,就是老是喜欢同他们抢阿姆,叶岁锦觉得阿父这么大一个人了,还跟他们抢阿姆, 很是不符合他的身份。

最令叶岁锦气恼的是:他和哥哥还每次都抢不过阿父。

小时候抢不过阿父,时间久了,也习惯了,所以猛地一见到陶青,叶岁锦才觉得有些反常。

陶青并未回答叶岁锦的疑惑,只是开口问道:“送回去了?”

知晓阿姆说的是邓嘉佑,叶岁锦脸不红心不跳,丝毫看不出是个已经定了亲的人,回陶青的话道:“送回去了。”

陶青观察叶岁锦脸上的表情,见他脸上没有丝毫异常,心中嘀咕:锦儿脸上怎么没有儿郎家该有的羞涩。

陶青有些不确定的开口问道:“他就没说点别的?”

叶岁锦说的大义凛然:“他说明日邀我出去。”

叶岁锦口中的出去,好似不是与情郎独处,好像是与兄弟一般出去替天行道。

陶青忽略叶岁锦脸上哥俩好的表情,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这样才符合常理。

只不过陶青心中疑惑,怎的之前提到邓嘉佑还一脸羞涩的小家伙,今日怎么变了个人。

陶青不知,倒不是叶岁锦心大,只是见到邓嘉佑一脸待嫁儿郎的模样,叶岁锦原本的羞涩不知怎的就消失不见了。

反倒是他见邓嘉佑脸红的模样就一阵心痒痒。

*

自古小道消息都是流通最快的,百姓们平日里无事可做,对官员家中的八卦自然也很是感兴趣。

于是,首辅大人家的小哥儿招婿的消息,不过一天的功夫,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知晓了。

而这上门女婿也不是别人,正是今年新出炉的探花。

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叶家招婿,而是探花入赘叶家,知晓这个消息的百姓们都炸了锅了。

某一面馆内,一大娘奇怪道:“这探花前途大好,怎的会愿意做上门女婿?”

天子脚下,一个砖头砸下去都能砸到五品官,因此,百姓们虽然对这官职没有什么深刻的了解,但他们也知晓这考中探花,前途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实在想不通,为何前途光明的探花愿意顶着流言蜚语入赘。

另一大娘见他这么说,顿时不同意了,她不允许有人对她的消息有半分质疑道:“我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儿子给叶府送柴,他是听叶府上的下人说的,叶府的下人亲口说的,这还能有假?”

那大娘听到这,心中对这个消息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些不屑道:“叶府上的下人?怎么可能给送柴的说这些。”

那大娘神神秘秘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儿子给叶府送柴时,府上的管事多给了些钱。”

“我那大姨家的侄子家的二大娘的儿子是个好打听的人,他见状好奇,多问了一嘴,那管事才解释的。”

“原来是这样。”那大娘接了一嘴,也不知道信了还是没信。

*

现在京中的百姓对首辅大人的印象很好,觉得他是个好官,暂且不说他开通海上贸易这件事,毕竟这种事与他们百姓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单单叶大人说取消人头税这一条,就够百姓们觉得他是个为民着想的好官了。

现在的人都讲究多子多福,自然愿意多生孩子,可多生孩子要缴纳的税,对于富商或者那些官员来说,他们也不少那点的钱,但这些钱对百姓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每年都要交的税,也够他们一家人吃上一阵子的了。

因此,知晓叶家不久后要办喜事,百姓们都替首辅高兴。

毕竟从新政推行成功后,百姓们都是受利方,自然欢喜,至于对富商们多收的税,与他们无关。

因此,百姓对叶胥膝下只有两个哥儿的事情,很是发愁。

更有极端者,甚至整天愁的吃不下饭。

还好叶胥整日忙着政事,对此时不知晓,叶胥若是有所耳闻,定会哭笑不得,他都不担心自己的身后事,这京城的百姓们倒是关心的很。

现在好了,百姓们听说有人愿意做叶家的上门哥婿,这人还是今年的探花时,都发自内心的替叶胥高兴。

不止百姓,就连那些小商贩们,他们也很是关心叶家的情况。

毕竟改革之后,对于不同的商贩,收的税也不一样了。

那些家缠万贯的税收都是一半以上,而他们这些小商贩,一搬都是一成。

叶胥还制定律法,禁止衙役乱收取商贩的费用,没有七七八八的税收,他们的日子自然好上不少。

叶胥虽然对家中没有男孩的事情觉得无所谓,可是架不住那些热心的百姓关心,自从知晓叶胥家中无男孩后,只要是闲暇时间,他们都长吁短叹的。

生怕这样的好官,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