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有不少港台的女演员,因为出演了他的小说改编的大女主武侠片,收获了载入影史的形象,得保一生的荣华富贵。
俗称,一个角色吃了一辈子。
总之,再没有比余文畴,更尊重女性的武侠小说家了。
那么,余文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苏椰有提前查过,但了解的不细。
网上的零碎信息,也不及小vi像说评书一般,说的有首有尾,起伏转折,引人入胜。
在她沉入梦乡的那一刻,小vi的讲述,开始了——
“余文畴出生大陆G省的书香之家。
祖父是清末的举人,父亲亦有举人之才。
但科举废除,没了进身之阶,便回到乡下,开了一间大药房,做了一个修心养性,乐善好施的乡绅,常常免费赠药,给条件困难的乡民们。
余家在当地,有着极好的名声。
余文畴幼时,便熟读诗词典籍,擅对对联。
十五岁那年,患了严重胃病,不得已休学在家,远在北平的祖父,给他寄了一本棋谱和一本拳谱,书信里盼他强身健体,早日康复,同时,多多思考,脑子不要废掉。
他迷上了下棋,但不怎么爱打拳。
多余的时间,都用来看书。书看得多了,就忍不住自己动手,开始写起了文章,往报社投稿。
44年考入G省省会大学的新闻系。
才上半年,省会就沦陷了,城里的人都逃往乡下避难。
在这期间,他的父亲接济、庇护了很多文化界的名人,其中,历史学家费友文先生,还喝了他的拜师茶,教了他不少学问。
亲身经历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他,有着澎湃的民。/族责任感。
45年日。/本投降,他回到了学校,在校报上发表了数篇左。/倾文章,引起了曾在陪都从事过地下。/党工作,现任香港《新月晚报》总编辑,鲁夫先生的注意。
49年,他在费友文的引荐下,入职《新月晚报》。
从英文翻译,做到了正刊编辑,并以‘白夫人’为笔名,在新设的“白夫人信箱”这一专栏上,解答女性读者们,来信咨询的,五花八门的情感问题。
这也是他感情经历一点都不丰富,终老一生、唯爱一人,却能以女性视角写武侠小说,还能将情爱一事,写得朴实无华,又细腻动人的重要原因。
同一时期,他的同事秦庚,则在影话专栏写影评。
昔年的、今年的,东方的、西方的都写。
两个人志趣
相投,常于伏案工作之余,品茶下棋,联诗作対,也爱看、爱聊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几次聊到停不下来,误了下班时间。
49年南下的,除了文人、商人,还有很多武术名家,跑到香港去开武馆,谋求生存,一来二往,难免有摩擦。
某日,黑虎门的掌门邓力夫,登报挑战太极拳传人吴檀望。
各大报纸跟着起哄架秧,把这件事越炒越热。
战后无聊的香港市民们,期待这两位‘武林高手’,能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巅峰对决。
比武当天,两个人气势汹汹地上了擂台。
第一个回合,两个人亮出了架势,但谁都没有先出手。
第二个回合,你试探一下、我又回挡一下,有来有回,但莫名其妙。
到了第三个回合,观众席上,已经‘嘘’声不断了。
年长些的邓力夫,脸上挂不住了,猛出一拳,抡在了吴檀望的鼻子上。
猝不及防的吴檀望,捂着流出了鲜血的鼻子,踉跄间给了邓力夫一脚。
一场事先张扬的比武,就这样无聊地结束了。
裁判宣布,不胜不负不和。
看得围观群众们一脸懵:就这???
显然,没爽到。
在场的鲁夫先生,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敏锐地嗅到了,曾在民国时期,大受欢迎的小说题材——武侠,至今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看这几天的热闹,和现场的反应,就知道。
而他们新月报馆,正好有两个熟读武侠小说的编辑——
来自G省的余文畴,和Z省的秦庚。
鲁夫估量了一下,秦庚出身世家望族,族谱上有二十多个进士,让他放下身段,去写武侠小说?是很困难的。
而且,秦庚骨子里挺不驯的,学生时代就被开除过两次。
自己若强迫他去写武侠小说?搞不好,也要被骂法。/西斯。
于是,鲁总编瞄上了更好说话的余文畴。
一回到报社,他就找上了余文畴,先聊了会儿刀戈、夷陵老叟们的经典作品,又聊了会儿刚结束不久的那场比武,最后从大局着眼,给他的思想上高度——
年底了!报社销量好,大家分红才能多。
余文畴这个人,性情随和,是不大懂得拒绝别人的。
他本着早开工、早交差、早结束的平常心态,在看过鲁总编亲笔撰稿,有关那场比武的报道后,只酝酿了一个晚上,就开始动笔了。
***
1955年,大陆兴起了‘清除有du害的图书’运动。
‘武侠’这一门类,赫然在列。
民国旧派武侠文学的发展,被迫中断了。
就在同一年,香港诞生了1部 新派武侠小说——
以邓力夫和吴檀望的那一场,轰动了整个香港,但雷声大、雨点小的比武,为原型的《龙虎演义》。
蹭着比武的热度,登在了《新月晚报》上。
人们一看,这比真人、真事精彩多了啊!
‘余文畴’这个笔名,随着《龙虎演义》的连载,火遍了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