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江湖送外卖(198)

作者:叶凫舟 阅读记录

“我的意中人,是一个万霆一样,义薄云天的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以江山为聘,穿过千军万马,带我离开这个鬼地方……”

随着83云麾的播出,“武侠热”在大陆再攀新高。

市面上大量的纸张,被用来印刷盗版武侠,甚至挤占了中小学生的教材用纸,学校都已经开学三个月了,课本才印好、送到。

鸿沉客以华侨身份,回大陆省亲,看到地摊上全是盗版武侠小说,有他自己的,也有同行老友的,简直惊呆了。

他对上提出了,开放正规出版的建议。

***

85年,经中。/宣批复,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当前出版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

报告上称,武侠小说可以择优出版。

就这样,武侠小说迎来了第二次,字面意义上的解禁。

不过,正规的出版,需要层层的专题报批,内容包括书名、作者(笔名+原名)、故事大纲、版本情况等,一级、一级地递上去,再批下来。

出版社辛苦了一年,才能完成一本正版武侠小说的出版。

而这时,盗版书商已经盗印了,同一位作家的全集,在市面上流通了。

正版怎么打得过盗版?

利益驱使,还多出了不少冒名家之名的三俗武侠。

上头一看:淫。/秽啊!

86年,武侠小说第三次遭禁。

除了重罚非法出版,还下发了重申严禁淫。/秽出版物的规定,指出武侠小说现状太多太滥,强调两三年内,“各出版社一律不得再安排此类品种”。

出版单位也会提出抗议——

“余文畴、秦庚都是统一战。/线对象。”

“出版武侠小说,也是打破传统禁锢,这是符合‘双百方针’的呀!”

但抗议无效。

盗版盛行,冒名无数,港台的武侠名家们,都深受其害。

台湾的还好,大部分火起来的时候,约稿不断,忙不过来,就找代笔,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名声么,自己也没多爱惜。

香港那几位,可都要脸。

余文畴几乎一辈子,都在写折罗曼派,都在写“反清复明”,主角除了秦冲等个别人士,都是折罗曼派一代又一代的传人。

前传、后传、同人传,都在他自成一派的宇宙系统里。

没有给盗版书,留出什么发挥的余地。

秦庚这么重视名誉的人,也不想被盗版啊。

看到那些秦更作品、泰庚作品、秦康作品、秦庚原作、秦庚新作、秦庚巨作、秦庚名作、秦庚续作、秦庚力作,真的好气。

生完了闷气,就想出了一个绝招儿来——

亲手写了一副对联;

对联里的每一个字,代表他的一部作品。

写完拍照,刊印到自家的《野马》报上,打出名气。

这样一来,真正的秦庚迷们,都懂得,正主的作品就这些,多余的一本都没有。

本来么,台湾的武侠小说家,文品就不如香港的。

爱找代笔,代笔都形成了产业链了。

再经盗版一折腾,名声就更不如了。

***

武侠小说的流行,是市场逻辑的产物,禁不如导。

磕磕绊绊地,又迎来了第三次解禁。

90年,大陆正式颁布了《著作权法》,隔年施行。

92年,CN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一个月后,新闻。/处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选题管理规定的通知》,放宽了武侠小说的审批,由专题报批,降级为“按照一般选题管理程序安排出版”。

至此,盗版书商们的好日子,将尽了。

95年前后,大陆的正规出版社,陆续地跟秦庚、余文畴、鸿沉客、司空昙、翁在鼎等人签下了出版合同。

大陆的读者们,才得以看到他们的正版作品集。

折月楼主因病早逝,已离开很多年了。

他的好朋友方病骸,帮他协调了所有作品在大陆的出版问题。

到97回归,港台武侠小说的流通,基本完成了正规化。

第106章

车祸现场……

苏椰是真没想到——

原来,武侠曾经在大陆这么火热过啊!

无论上头怎么禁,都禁不住,且越禁越热。

红红火火地,养肥了大陆的盗版书商们十余年,到一切步上正轨了,反倒越来越不火了。

她的印象里,这几年就没有什么收视率很高的武侠剧。

看来,是生不逢时啊。

她查资料,查的很投入,这一段“武侠”在大陆反复被禁、解禁的历史,虽不及各方势力在香港的角逐那么复杂,也很好品。

期间,姐弟俩没有过一句交流。

时间一晃,就到了中午。

她这才抬头,看了一眼欧阳阳,见他在草稿纸上划拉两下,就挠两分钟的头,再划拉、再挠,反复几次了,愣是一个字都没往练习册上填过,像是被什么难题困住了?

以往呢,她都会走过去,敲敲桌子。

问他哪里不明白?然后坐下来开讲,给自己定位为“弟弟课业上的及时雨”。

这一次,她改变看法了。

既然人家没有主动寻求场外援助,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努力,解决难题,她这个当姐姐的,就得成全他呐。

她把一道难题,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听。

他当时是懂了,能应付作业了,或许,这种题型也大概会了,以后再遇到,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但如此一来,他的思维永远得不到真正的锤炼。

永远不懂得,如何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吸收,再自主延伸,灵活运用。

因此,阳阳不开口,她也就不吱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