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秋日风光甚好,从亭子向外望去,隐约可见远处漫山遍野都是染了红霜的枫树,像绯红的云霞一般连绵不绝,看起来赏心悦目。
这样的景致,青州倒是不曾有的,隔着帷帽的轻纱,苏云瑶举目远眺,静心欣赏。
“姑娘,请问这里是何处?”
苏云瑶循声看去,只见一个身着白袍,斯文清秀的年轻男子走进亭子,朝她有礼地拱了拱手。
原是个问路的行人。
苏云瑶道:“这里是城北坊,郎君要去何处?”
男子道:“在下要去城南坊,寻一间叫做保和堂的药铺,家母患了头风病,时常发作,吃了许多药,看了许多大夫,都不管用,听说保和堂的徐神医可治头疾,在下便想去试一试。”
苏云瑶扬起秀眉笑了笑。
真是巧合,若是问别的,兴许她不了解,可问起徐长霖的保和堂,再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详细与那郎君说了保和堂在何处,徐大夫什么时候坐堂看诊,她还特意叮嘱了年轻男子要早些去。
徐长霖虽有一手好医术,却也有些怪脾气,他一天只看诊二十个病患,若是去得晚了,就只能等第二日了。
裴秉安策马驰来,远远便就看见了她。
她一身浅青色长裙,身姿纤细而窈窕,虽戴着帷帽,遮着面容,他一眼也能认出她来。
只是,她身旁站了个陌生的男子。
他们并肩而立,不知在说着什么,男子低头浅笑看着她,还时不时地点头,一副受教的模样。
裴秉安立即吁马停下,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地朝她走去。
“为何会在这里?”
他开口说话时,苏云瑶才发现他来到了面前。
“将军?”她有些意外。
裴秉安唇角抿直,垂眸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的眼睛。
她称呼他将军,而不是夫君。
这个词,让他觉得万分刺耳。
当着外人的面,还没有和离,她连夫君都不肯叫他了!
裴秉安胸膛沉闷地起伏数息,转眸时,锐利冷淡的眼神瞥向那男子。
男子朝他拱了拱手,只是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他已冷漠地别过脸去,对对方的问好视而不见。
“天色不早了,回府吧。”
冷冷抛下这句话,转身大步朝亭外走去。
苏云瑶与那年轻郎君作别。
到了马车旁,车夫还没换好车轮,需得等半刻钟。
苏云瑶看了看,裴秉安那厮已翻身上马,此时高坐在马背上,隔着几丈远的距离,居高临下地看着她,面无表情的冰块脸,情绪难辨喜怒。
“夫君,你先回去吧。”与他偶遇,只是巧合,苏云瑶不以为意,同他挥了挥手,示意他先走。
裴秉安驱马往前走了几步。
经过她面前时,他突地伸臂一捞,将她轻松地带上了马背。
苏云瑶惊呼一声。
还没坐稳,脑袋先抵住了身后人坚实的胸膛,那感觉像是碰
到了一块硬实的钢板,磕的她脑袋阵阵作痛。
她揉着后脑勺,眼泪差点流了出来。
裴秉安这厮是在干什么,他不是最恪守规矩吗?
大街之上,就这么不成体统地将她捞到马背上,难不成要与她同乘一马回府?
就算他愿意,她还不愿意呢!
苏云瑶一手按住马鞍,作势要跳下马背,“放我下去,我要坐马车回府。”
一只长臂圈住她的腰,将她用力箍在胸前。
“不许动,坐稳了。”裴秉安不容置疑得冷声道。
他扬鞭催马,黑色骏马像失控了一样向城外疾驰而去,溅起一地凌乱的灰尘。
第35章
耳旁的风呼啸而过,两旁的景物在飞快倒退。
苏云瑶双手抓紧马鞍,帷帽上的轻纱如旌旗猎猎,随风扬起。
疾驰的马蹄声穿过城门,奔向人迹越来越少的山郊林畔,而身后的人仍然默不作声地扬鞭催马,丝毫没有停下的趋势,让她有些惊慌。
她从来没有见过裴秉安这种模样。
他是看上去冷肃寡言,周身也常常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但嫁给他三年,她却很少见他真正生气动怒。
她回头看了他一眼。
他双目直视远处,冷硬的下颌线紧绷,从当前的情形来看,他的心情显然不是很好。
一个莫名的念头突然闪过脑海,苏云瑶只觉身上一冷,不禁打了个寒噤。
这厮最近与宋婉柔卿卿我我,浓情蜜意,该不会已暗暗打算扶正了她,觉得她这个正妻碍事,便把她带到城外无人的地方,杀了她灭口吧?
毕竟他不知道她和离的计划,碍于裴家的名声,他也不便主动向她提出和离,若是正妻意外亡故,对裴家,对宋婉柔,都是最好不过的事。
她以前是觉得他不会宠妾灭妻,可人都是会变的,谁能保证他会同以前一样呢?
就如她刚嫁到裴府时,也曾产生过错觉,以为他是个忠君爱国的大将军,也许与别些高门贵地的男子不同,会对妻子温和体贴,一心一意。
可事实不早就将她的幻想击的粉碎了吗?
她不愿以极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该有的警惕性,还是不能少的。
这样一想,身后抵着的温热胸膛,腰间环着的有力长臂,都变成了催命夺魂的锁链似的,苏云瑶下意识挺直脊背,在马背上有限的空间内,与身后的人尽力保持着几寸距离。
日头西斜的时候,骏马穿过秋意渐浓的红枫林,在林中一处波光粼粼的湖畔停下。
裴秉安率先翻身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