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矫情,越棠嗤笑了一声,扭过头,专心欣赏起春莺啭的歌舞。
宴饮花团锦簇地结束了,过后便是各式各样的余兴节目。花萼楼四周建有“日”字形的双层回廊,“日”字上半的“口”中,便耸立着花萼楼,下半的“口”,则是一片开阔的广场,足以容纳上千人,或演歌舞,或演百戏。此时众人可以登高,视野宏阔,也可以漫步至回廊上,从各种角度观看表演,总之各有各的趣味。
女眷们三五成群地闲逛,男子们也有聚在楼中高谈阔论的,每逢中秋,免不了有对月饮酒、邀月入诗的环节,今年看不见月亮,总是一段缺憾。
有人不死心,隔上一会儿便瞧瞧天色,可惜始终不能如愿。连皇帝都说:“赏不成月,便早些散了吧,各自归家,共叙天伦。”
然而有一个人跳出来,至皇帝跟前,朗声道:“陛下,臣有一议。”
“哦?”皇帝眯着眼看过去,“段将军有何提议啊。”
众人原本都准备好散场了,忽然被打了岔,不由齐齐侧目,想看看是谁闲得发慌。皇帝发了问,众人才知是近来风头正劲的段郁,只听他说:“陛下容臣卖个关子,移步花萼楼外,臣在龙池边准备了一件宝贝,一定能弥补陛下未能赏月的遗憾,陛下一见便知。”
哇,居然敢和皇帝玩神秘,众人皆被激起了浓浓的好奇心。皇帝哈哈一笑,说准了,带头移步花萼楼西侧,众人也跟着挪出去,分散在楼前正对龙池的空地上。
这时候才发现,此处不
知何时支起了两根长杆,足有三丈来高。两根长杆大约相聚十丈远,张挂起石青色的纱罗,几乎与夜幕融为一体,后头不知藏着什么花样。
越棠站在人群中,猜想着,大约和宴前她在楼上看见的那奇形怪状的物件有关,没料想竟是段郁的手笔,暗暗赞叹他总有奇思妙想。
越棠既期待,又有些担心,玩这么大,万一在皇帝面前玩脱了可怎么办。
“吱呀呀——”
池边忽然响起一阵声响,紧接着是哗哗的水声,然后叮咣一顿磕碰,“唰”的一下,众人眼前忽然出现了无数个斑驳的光点。其中有一团光晕又圆又亮,其余的黯淡许多,四散在各个方向。
人群一片哗然,呆看了一阵,看不明白这算什么名堂。随后小声议论起来,直到有人一声惊呼,“快看,好像动起来了!”
动起来了,那些细碎的光点缓缓移动着,而最明亮的那团光晕从西边一点点挪上中天,众人终于看明白了,这是圆月与星空,照映在那层纱罗上。
光影投在幕布上,全不足为奇,可这样多的光点有序地移动,仿佛天地被按下了机簧,在眼前加速着演换,沧海桑田不过须臾,有一种被浩大吞噬的微茫之感。众人晕陶陶望着,像是陷入了一个奇幻的梦。
然而还没有完,又是一阵辘轳绞水的声响,幕布的右上方,忽然又多出了几道快速掠过的光线。那光线与其余稳定移动的光点完全不一样,带着流水一般的光影,从边缘忽然出现,然后消失在另一角,轨迹各不相同,源源不断地涌现又消亡。
“是,是流星吗......”有人惊叹。
看到这儿,越棠忽然明白了什么,这是上次错过的流星,段郁还是硬生生地送到了她面前。这是怎样巧夺天工的技艺啊,越棠忽然很想哭。
身边有人小声地喊了一声“王妃”,将她拉出了梦境,垂头看,是个小女使。
“有人托奴婢来问王妃,想知道这幕布背后的奥秘吗?”小女使见她猛点头,比了一个方向,细声细气地说,“王妃若想,就随奴婢走吧。”
越棠压声问:“是段将军让你来的吗?”
小女使没说话,一双大眼睛扑闪了两下,算是默认了。
越棠忙请她带路,小女使领她向南走出了人群,然后靠近龙池边,在夜色掩映下,又沿着蜿蜒的池岸又往回走了十来步。从这个角度望去,已经隐约能看清幕布背后的东西了,有一架缓缓转动的水轮,外层水流不断倾泻,内层架嵌着数不清的灯盏,斜后方还有一件更大的物体,可惜看不清晰。
小女使指了指岸边一块半人高的石头,架起一只手臂,“王妃想站上去吗?奴婢扶您。”
越棠正有此意,笑着向小宫女道谢,提裙踩上去,不等站稳,便迫不及待向灯影处探看。小宫女慢慢地收回了手,小声说了句“王妃当心”,越棠漫应一声,往边上踱了小半步,然而就是这小半步,悲剧不幸地发生了。
白日里下了整天的雨,石缝间还蓄着水,夜色正浓,她又不曾细看,这一小步便踩中了湿滑的苔藓,脚下一踉跄,“砰”的一声,都来不及呼喊,就这么扎扎实实地掉进了龙池里。
完了完了......身形崴倒的一瞬间,越棠在心中惨叫,倒不是怕死,岸边的池水能有多深,只是这么大的动静,只怕免不了丢人。果然的,才一落水,便触到了池底,她甚至在站起来还是继续躲下去间犹豫了一瞬,最后还是决定小命比脸面重要。
隐约已经听见岸上的骚动了,有人高呼着向岸边奔来,越棠苦笑着,想用一种尽量不那么丢人的方式从水里冒出头。然而用力一蹬脚,足踝处竟然一阵剧痛,她仿佛都能听见“嘎吱”一声,骨头脆生生地错位了。脚下一软,整个人就要往池底沉下去。
怎会如此......大惊之下泄了气,冰冷的池水灌进鼻腔,呛得她直恍惚。
意识模糊前的最后一刻,越棠悲伤地想,有史以来溺水的人中,她遭遇池水可能是最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