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檀哥儿是个有本事的人,能赚钱能养家,换到谁家能不捧着?就他们多事!
年纪轻的哥儿和女子对这事儿却有些别的看法,第一反应是觉得檀哥儿做得太过了,但回过头再去想,还能咂么出些别的滋味,艳羡、酸涩、期待……种种滋味。
若是周檀知道了婶子们来的路上还在笑话他俩,定会大喊:“冤枉啊!”
他就是单纯爱睡个懒觉而已!
如果说平日里还能赖个床,今日周檀还真没敢留恋被窝,一听到公鸡打鸣他就噌的一个高起来,穿好衣裳后第一件事就是喊王二把院门打开。
喊完才从窗边挪开,下炕洗漱。
夏天不冷不热的井水一扑,困意顿消,整个人立马清醒了过来。
王二笑他平日也没见在意,今儿怎么莫名在意不能吃不能喝的脸面了。
周檀白了他一眼,“这哪能一样?”今天要是起晚了,那可是丢人丢到十里八乡了。
“你快去开门!”周檀凶道。
王二三两步走到院门处,将门插抽出来,打开院门。
他随意往外瞥了眼,就见不远处的小路来了一行人。
他回头看了眼洗漱完就钻进了厨房的小哥儿,这不是巧了吗?
这会儿王二不得不庆幸周檀起早让他开院门,不然惹了小哥儿恼羞成怒就够他喝上一壶的。
“婶子们来得早啊,快进来。”王二朝外招呼,也是给里面的周檀提个醒。
没看到想象中的画面,几位婶子也没有失望,她们还是知道今日是来干嘛的。
帮工嘛!
可不能为了点儿热闹,忘了正事!
周檀急急忙忙从里面出来,笑着招呼道:“多亏了婶子们来搭把手,不然今日我们俩还真忙不过来!”
“我去灶台那儿看着,你先带婶子们看看新屋吧。”王二拦住着急厨房灶上火的周檀,看着眼神禁不住往几间屋子上瞥的几位婶子说道。
不能见人的东西早被他们昨日收拾完藏在了地窖里,所以今天来的人随便看他们也不怵。
“那感情好啊!自从你们这屋子翻新好后我们还没进里头看过呢!”婶子们见怪不怪王二对檀哥儿的上心体贴,心神都飘到了新房子上头。
几间屋子桌椅板凳其实都还没进场,现在看只能看个空屋和炕,但架不住这青砖灰瓦对村里人来说实在唬人,看得几人目不转睛,连连赞叹羡慕。
“真敞亮啊这大屋子!”
“啧啧,这地面还是石砖铺的呢!晚上躺在上头肯定凉快。”
“就是这窗——”大全婶子拧眉迟疑道,其他人的视线也随之落在了窗上,瞬间明白了原因。
这窗也开得太大了吧!
比村里常见的小窗大了翻两番,透光防水的油纸往上一糊,怪不得敞亮。
大全婶子不赞同道:“你们俩可别为了贪凉开这么大个窗,等夏天一过,这窗子开这么大,化雪天能把人给冻坏了!”
周檀笑眯眯,知道婶子是好心才劝,也不恼,“冬天再说冬天的,先把夏天过了再说。”
窗户开这么大确实是为了透气通风和光线敞亮些,虽说牺牲了一定的保暖效果,但他们冬天有火炕和棉花厚被,到时候再把窗户用旧棉被挡上也不差什么。
对他俩来说,物资囤粮充足,还能吃热锅子的冬天,远没有除了冰块什么避暑手段都没有的夏天难熬。
所以开大窗,一定要开大窗!
宁肯冻死,他也不想闷死。
两者权衡取其轻,自然选大窗子。
要不是琉璃在这个朝代造价太过昂贵稀少惹眼,周檀甚至想给自家全都换上大玻璃窗,那才叫一个透亮!
既然两人都愿意,其他婶子们不认同也不会再说出来扫兴,毕竟这是人家自己的事。
倒是这里头年岁最轻的大全婶子小儿媳暗自撇了撇嘴,自家婆母说什么呢,要是自家能有这么好的屋子住着,窗口再大些她也稀罕得不行。
等她们看过一圈后,也想起了今日来的正事,赶紧催着周檀带她们去厨房看看,然后赶紧帮忙干活备菜。
还没进去呢,她们就瞅见里头正在切猪耳朵的高大汉子,打趣道:“哎哟,这里头已经忙活上了啊!要不说还得是檀哥儿家的汉子眼里有活儿,对人上心呢!”
周檀面上一窘,倒是王二身为被打趣的另一位当事人脸不红心不跳地接受了这份‘夸奖’。
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院子里的桌椅也都摆起,顶上也扯起油布横在院子上空,遮挡炙烤下来的烈日。
村里人离得近,请来的相熟人家基本都到齐了,五牙儿也从县里赶回来,帮着招待人。
陆陆续续,镇上和县里也来了人,这些人李五牙儿可不清楚,王二匆匆从厨房洗干净手出来,招呼人赶紧入座,顺便将带来的暖锅礼记录归置。
他们这边忙活得热火朝天,不知道今日的环水村里也炸了锅。
“乖乖,这么多辆马车和驴车啊!这周家真是发达了。”有人感叹出声。
一旁揣着手看热闹的李正根不忿撇嘴,“商贩子罢了,要说发达还得看杨家,人杨秀才都上县里读书了,日后混上官身,何愁什么暖锅礼……”
一旁人觑了李正根一眼,忽然想起了什么,带着些存心的意思故意问道:“哎正根叔,你可是就住王家边上,老话说这远亲不如近邻,难道王二没请你——哎呀,你瞧我这张嘴,没个把门儿的。”
李正根愤愤哼了一声,热闹也看不下去了,扭头就往家里走。
“你招惹他干啥?那是个游手好闲的混不吝,咱没必要惹。”树底下看热闹的人们心里门清,忍不住劝刚才口快的老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