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吊梢眉婶子不满地冷哼了一声,她就当没听见。
等周檀端着盆走后,纳鞋底的老婶子眯着眼打量着小哥儿的背影,“啧啧,没想到这檀哥儿如今出落得这么好。”
想起周檀那张脸和身条,吊梢眉婶子绞尽脑汁也找不出反驳的话,她冷冷看了几个老姐妹一眼,
“出落好又怎样,三间茅草房,连件好衣裳都没有,这种祸害,也不知道能被哪个倒霉蛋娶进家。”
“杨大芬,你这么说话就难听了!
“人家檀哥儿要相貌有相貌,要身条有身条,怎么到了你嘴里就成了祸害!”桂花婶子看不惯她那副恶毒咒人的样子。
“就是,三间茅草屋也是屋,你们家丑丫连间屋都没有呢。”一旁手里还捏着鞋底子的老婶子嘀咕着。
杨大芬被顶了两句,脸上有些挂不住,“我说他是个祸害还说错了吗?难道周茂家那两口子不是被他给克死的?!”
说起这个,婶娘们都安静了下来,就连桂花婶子也带着犹疑和同情地看着周檀远去的背影。
纳鞋底的婶子也想起了这件事,心里头一惊,将刚才兴起的念头赶紧压了下去。
三间茅草屋固然好,但她担心自己命薄福薄,受不起这天大的便宜。
差点被讨论得绝户的周檀此时已经走到了院门口,丝毫不知自己成为了婶子们讨论的话题中心的同时,还收获了满满的忌讳和同情。
就算知道,他也只会叫好和庆幸。
有时候诋毁和谣言也是另一个角度的成全。
豆浆放到了大铁锅里熬煮,周檀坐着小板凳弯着头,往灶膛里头添着柴,时不时起身搅和几下。
顺带着心里大致算了下他目前的资产,拿出了怀里那份药材单子。
林郎中刚才亲自过来把药材送了过来,里正没有让钱三他们自己凑药材,而是将银子凑齐了交给林郎中配药。
这是明着防止钱三家使坏。
林郎中还给他列了份药材功效和价钱单子,让他可以对照着补身体,或者去镇上药铺卖药换钱也不至于被哄了去。
那份单子如及时雨,解了周檀不懂药的急。
面对不知道该如何感谢的周檀,林郎中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别耽搁时辰了,赶紧做豆腐去。”
周檀:“……”
……
展开药材单子——
土茯苓、山核桃、甘草、麻黄、桂枝、金银花干、干姜……
价廉价高都有,大多用于日常滋补或是风寒,样数很多,每样量都不多。
周檀仔细辨认着字迹,看到里头居然有干姜还有些喜色。
林郎中面冷但心很细,每份药材都挑拣着耐保存的法子处理好,最后还都用油纸包单独包了起来,以防串了药性。
周檀看完整张单子后,觉得暂且不急着将这些药材卖出去,如果豆腐能赚到钱,留些日常药材在身边也安心一些。
既然这十两银子暂且变不了现,他将目光放在了剩下的银钱上。
桥水村一共赔了五两多银子。
而除去牛车、黄豆钱和日结的柴火钱,周檀昨日和李桂两人将先前买的东西交给老文叔后,又冲进了瓦子里。
家中无甚存粮,他纠结半天,觉得光靠吃豆腐填饱肚子也不是个事儿。
南崖县不属于北地,也离梅雨纷纷的江南和西南十万大山相隔甚远,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至于大米,尤其是精米,被商人炒得价格高昂,他如今是吃不起了。
进了粮店:
一斗细面35文
一斗粗面8文
……
没有经验,周檀只能按照现代思维去考虑,现代一个成年男子的主食摄入是200克到400克。
但是在这个朝代,除了粗粮外,几乎没有其他营养摄入,所以这些面几乎就是他大部分的营养。
虽然没有研究过古代物价,他也听说过诸葛司马饭量之争,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口粮至少需要一斤。
也就是说,一斗面只能吃上半月左右。
粗面的粮价还在周檀接受范围内,但口感实在不敢恭维。好不容易将米缸里的黑面吃完,他实在不想再体验一把小刀剌嗓子的刺激了。
于是忍痛买了一斗细面、两斗粗面,打算两种面掺着吃,还能吃得久一点。
家里盐还剩下一些煮过的白盐,但他还是又买了一合盐。
小小一个茶杯大的竹筒,三十二文。
装着周檀之前见到的那种青白色盐粒子,里头还掺着不少泥土砂砾。
他原本还想买支马尾青竹牙刷,结果一问价钱居然要二十五文!
周檀顿时觉得杨柳枝加青盐渣子的组合又可以了。
豆腐还没有卖出去,在见到回来的银钱前,周檀还是打算省着点用,将银子用在刀刃上。
至此,他这几天一共花了一百七十多文。
除去跟春婶子用银角子换的碎钱,剩下五两银子皮儿都没破一丝。
可见在这南崖县一隅,五两银子的购买力有多强。
第11章 仗义
头一盆豆腐到下午十分已经彻底成型了。
灶台上还摆着剩下半盆的浆,这是他留着明日早起起来做的原料。
一盆豆腐被他分成了好几份,只给自己留下了一餐的分量后,周檀端着沉甸甸的木盆往村里走去。
林郎中家离他最近。
这回他站在院子外头,还看到了一个小童,在看林郎中捏起了簸箕中的药材在讲解着什么。
小童不敢走神,全神贯注地听着林郎中的话,倒是传授经验的林郎中听到了动静,回身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