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夫郎文学里疯狂赚米(39)

作者:荷包蛋里黄 阅读记录

周檀靠过去,好奇问道:“黄大娘,今日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热闹?”

日头都快下山了,断然不是村里嫁娶之类的喜事。

黄大娘看热闹看得正唏嘘,就被身侧忽然传来的话吓了一跳。

转头一看,发现是檀哥儿才舒了口气,“檀哥儿你走路怎么没声。”

话一说出口,黄大娘神情可疑一顿,似乎在懊恼自己怎么没看清楚是谁,话就不经脑子脱口而出。

周檀自然能看出面前这些人一看清是他后,神情立马就变了,明白这是差不多都知道了方才他的英勇事迹。

他心中不以为意。

实话说,村子里乡邻们也不是全然友善,他是个心狠手辣的哥儿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不是个坏事,起码能震慑住某些不怀好意的人。

黄大娘迟迟没有开口,还是一旁蹲在门槛上扒饭的大全家的瞅见了,热情地回答了周檀。

“今日可是大日子,大远和成子竟然活着回来了!”

周檀恍然,这是仗打完了,战士也陆陆续续放回家乡了。

大全家的二儿媳妇也忍不住顺着她娘的话感慨,“谁能想到去了北边这么多年,竟然还能回来,也真是福大命大。

“大远家的和成子老娘也算是熬到头了,以后都有福享了。”

有了话头,黄大娘也不磕巴了,眉飞色舞地和大家说着自己探听来的消息。

“我可听着成子和里正说,这次回来的可不止是他和大全,还有王花娘家那个侄子……”

第25章 身家

“王花那个侄子?!他也活下来了?那咋今日不见他人影呢?”

大全家的二儿媳刚嫁过来没几年,只记得当年征人时的热闹场景,其余个中缘由还不是很清楚。

黄大娘十分乐意为不了解缘由的新媳妇答疑解惑。

“这你就不明白了吧,人成子和大全是家里有老娘和媳妇等着,那王重家里前几年早被饿没了,就剩下王花这么个外嫁女,他还回来干啥?”

大全家的二儿媳和几个年轻媳妇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不是还剩王花这个亲姑嘛,咋也不回来看看?”

不知是哪个小媳妇顺嘴说了句。

“什么亲姑?她还有个亲姑样儿?”

“重小子没走前她这个亲姑也没见着多亲近,逢年过节嫌人家晦气,怕晦气沾上她家青小子,连回去看看都不回去。

“老猎头撒手后,就剩这么个小子,豆丁大小就会自己上山找猎物养活自己了。”大全家的终于扒完了饭,翻了个白眼儿回答,显然是看不惯王花那副做派。

黄大娘也眉头紧拧,点头附和。

“你们做姑娘的时候老子娘可能没和你们说,别看青小子人不错,但他娘王花可不是个有良心的,当初重小子征兵时得的二两安家银都被她给拿走了,可不是丧了良心吗!”

这些事上了年纪的村里人都知道,只有这些年轻媳妇不知道。

原主常年被拘在屋里,所以周檀也不知道这事儿,站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怀里头还抱着几根柴。

几人站在院子外头端着碗听故事,听得几个才嫁过来的年轻媳妇和年纪尚小的哥儿女子连连惊叹。

直到不远处锣鼓声渐歇,周檀才意犹未尽地抱着柴各回各家。

炕烧上了,周檀从怀中翻出钱袋子,又从脑海中唤出两个占据了可寄存物品柜的木匣子。

挨个打开,一个木匣子装着《手把手教你做豆腐》的A4纸,一个装着周檀挑拣出来的不常用或是价值高的干药材。

在他不死心地探索下,终于将‘盲盒’外挂的另一种用法搞明白了。

自带的两个物品柜只能装两种物品。

一种是从盲盒里抽出来的原始物品,比如手上这张豆腐方子,辣椒苗。

还有一种就是以眼前这个手臂长的木匣子为媒介,凡是装进木匣子的东西,都能收进去。

后者不仅能收任何东西进去,还能使收进去的物品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这个结论还是周檀用半块热豆腐实验得来的。

而这个发现,对身处古代没有冰箱的他来说,简直就是惊喜翻倍。

他打开钱袋子,将全部的身家和积蓄都倒在了炕上。

打十个木框子一共花去一百五十文,这几天还有些零零碎碎的花费,最后一共花了一百八十二文。

第一次卖豆腐只磨了半斗豆腐试试水,赚了五十三文。

第二次卖豆腐除去磨豆腐和原料本身,赚了四百三十八文。

最后加加减减,应该是六百三十几文。

周檀在心里将这几日的账默算完,又数了一下炕上的铜板,将账对上后舒了口气。

除去钱三家赔付的十两银子的药材和另外的五两银子,还有六百三十一文。

先前花出去的银钱不仅赚了回来,还余出不少。

他穿进来这段时日也算没有白折腾,现在也是小有身家的人了。

数出三百文重新倒回钱袋子里,周檀将剩下的银钱都倒入了木匣子里,和装着药材和豆腐方子的木匣子一起,都收到了物品柜保存起来。

两个物品柜已经满了,但周檀有种预感,它不止如此,以后总会扩大。

晚上吃的是鸡蛋酱手擀面。

粗面混合着精白面儿加水和成面,擀好,再切成不细不粗的面条。

往锅里一扔,筷子一搅,等锅里的水再次沸腾就赶紧捞出来。

家里还剩下一把婶子之前送来的菜干和前几日剩的几个鸡蛋,菜干先泡会儿水,周檀转身去挖瓦罐里的酱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