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恶毒女配被放肆爱(32)

作者:么串苦茶子 阅读记录

“你跟我进来”又叫时笙进屋。

时笙忐忑地走进屋,心脏跳得飞快,她偷偷瞥了眼许强枫,许强枫则投来鼓励的目光。才把门关上。时母把包递给她,脸上的神情不再是强硬与不满,而是带着几分无奈。

随后,时母缓缓蹲下身子,在床底摸索了一阵,摸出一个旧存折。她站起身,将存折递到时笙手中,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这个给你,你这丫头从小就倔,我和你爸呀,生怕你以后过得不好。我不是看不起乡下人,我是怕你以后吃苦。”她轻轻拍了拍时笙的手,继续说道:“这3000块,是我和你爸给你存的嫁妆,给你弟弟也留了一份。彩礼你也自己收着,自己留个心眼,别什么都告诉他。”

时笙愣住了,她盯着手中的存折,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她怎么也没想到,母亲看似强硬的态度背后,藏着这么深沉的爱。她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时母抬手轻轻擦去时笙脸上的泪水,嗔怪道:“哭什么,大喜的事儿。”时笙扑进母亲怀里,泣不成声:“妈,我错了,我不该跟您顶嘴,不该误会您……”时母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小时候那样安抚着她:“傻孩子,都过去了,只要你以后过得幸福就好。”

许久,时笙才从母亲怀里抬起头,她看着母亲,用力地点点头:“妈,您放心,我会的。强枫他真的对我很好,我们会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的。”时母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时,时父走进了屋子。时父看着母女俩和解,脸上满是笑意,打趣道:“这下好了,家里可算没‘硝烟’了。”

许强枫也走上前,恭恭敬敬地喊了声:“爸,妈”时父笑着应下,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许强枫眼眶微红,感激地点点头:“爸妈,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笙笙,不辜负你们的信任。”时母看着许强枫,认真地说:“孩子,以后要是笙笙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你多担待着点。”许强枫连忙说道:“阿姨,笙笙很好,是我能娶到她,是我的福气。”

时栋也凑了过来,一改之前的傲娇,笑嘻嘻地说:“姐夫,你怎么赚钱的,带带我呗。”时笙破涕为笑,轻轻戳了戳他的脑袋:“就你鬼点子多。”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窗外,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细碎的光影,照进屋内,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温馨又美好。这一场因爱而起的风波,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时笙和许强枫的新生活,也在这充满爱的氛围中,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12章 娇气女知青12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到了时笙开学的日子。许强枫为了能让时笙安心求学,提前数月就开始四处奔波看房。那些日子,他不辞辛劳,跑遍了学校周边的大街小巷,仔细对比每一处房源的优劣。终于,在开学前夕,他成功买下了学校附近的一套小房子。

搬家那天,许强枫忙得脚不沾地,他一趟趟地搬运着行李,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时笙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动,想要帮忙,却被许强枫轻轻推开:“你歇着就行,这些粗活我来干。”安置好一切后,许强枫又陪着时笙去学校报到,熟悉校园环境,从教学楼到图书馆,从食堂到宿舍,事无巨细,他都一一过问。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许强枫在黑市摸爬滚打时积累的敏锐商业嗅觉,让他迅速捕捉到了时代赋予的机遇。他察觉到市场经济的浪潮即将汹涌而来,毅然决定投身商海。

许强枫不愧是天选男主,起初,他只是从一些小生意做起,凭借着诚信和勤奋,慢慢积累起了人脉和资金。

时笙没有毕业,许强枫已然在商场中翻云覆雨。他凭借着果敢的决策和独到的眼光,不断拓展业务版图。从最初的小本贸易,到涉足制造业、服务业,再到新兴的电子产业,他的商业帝国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

每一次市场风向转变,他都能精准把握,带领团队一次次突破困境。那些曾经对他投来质疑目光的人,如今都被他的商业成就所折服。这两年,时母时父看他是越看越顺眼,眼中满是骄傲与欣慰。曾经的担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女婿满满的信任与赞赏。

小舅子时栋更是成了他的跟屁虫,整天跟在许强枫身后,学习商业知识,参与公司事务。在许强枫的悉心教导下,时栋也逐渐成长起来,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得力助手。

每年过年回家,许强枫都会开着锃亮的小轿车,载着时笙和满满的年货回到家属院。车子缓缓驶入,引得周围邻居纷纷侧目。曾经那些议论纷纷的声音,如今都变成了夸赞与羡慕。“时笙可真有眼光!”“谁能想到以前那个乡下小子,现在这么有出息,小轿车都开上了!”邻居们围在车旁,眼神里满是惊叹与钦佩。

终于等到时笙毕业,也有时间回一回青山大队了。许强枫亲自开车,载着时笙和时栋,一路驶向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车窗外,风景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时笙的思绪也飘回到了下乡的日子。

在地里忙活的人们,看到一辆崭新的小轿车缓缓驶入村里,纷纷好奇张望。锄头停在半空,人们手搭凉棚,目光紧紧追随着车子。当车子停稳,许强枫率先下车,他身姿挺拔,穿着笔挺的西装,与曾经那个朴实的乡下青年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