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1005)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所以这个念头也就从心头一闪而过,并未放在心上,也就错过了发现真相的机会,若干年后,局势逐渐明朗,奚丞相不得不为自己曾经的错过遗憾。

而此时的冉佳怡,在得到骆家的支持后,政务上确实顺手了不少,至少她提出的建议,两边臣子会真正讨论,而不是一听是她提出的就被直接否决。

冉佳怡不敢保证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的,臣子间的讨论和争执,也是在为她查漏补缺,接受度倒是良好。

时间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终于来到了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别提今年新的粮种播种,其成败关系重大,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翘首以盼最后的结果。

相比较于官员这些门外汗,真正种地的农人则有更深的体验。

即使再有经验的老农,也不能凭空定下收获的季节,而是等时候差不多了,时不时瞧一瞧田间地头的庄稼,看看是不是真的成熟了,也能估算出大概的亩产量。

也是因此,在正式收割前,他们心里对今年的收获就有了数。

不得不说,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即使保守估计,良田一亩千斤的产量,依旧让农人们心头澎湃,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在此之前,大靖朝种植南方水稻、北方盛产小麦,亩产量顶好也就在两三百斤,这也意味着,一亩良田基本只能养活一个成年男人,偏农家人多、最缺的就是田地。

所以,除去一些有家底的小地主外,真正的农人日子过得都挺紧吧,但是现在,有了新的粮种,他们就再也不愁了。

在京都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大靖朝由南往北都兴起了秋收的热潮,连几个皇家的庄子也不例外。

最后,各地的结果统计出来,竟然还是还是皇庄里的产量最高,达到了亩产一千三百多斤,这也是因为庄里土地肥沃、庄民伺候也十分尽心,而其他地方,好的能有一千出头,差的荒田也能有个五六百斤,震惊了所有人。

这般喜人的消息,自然很快就传遍了大靖朝上下。

宫里的皇帝虽然一心修道,可到底还是这天下之主,自然有下人们去通风报信,当然,这也是瞒不住的。

等户部将确切的数据统计出来,冉佳怡就喜气洋洋带着一本厚厚的账册去报喜了。

说是喜事也绝对没错,粮食增产、百姓安康,则意味着更多百姓能活下来,而大靖朝人口并不多,近几代朝廷一直在鼓励生育,奈何老百姓之家能生不能养,人口数量除了建朝初期大幅增长,后来始终没什么太大的增长。

如今,肉眼可预见的人口增长,可不就是一件大喜事。

人口增长不止体现在民生,就连军队,也可以大力增员,另一方面也算保证了大靖朝的安定。

————-

皇帝其实早几天就知晓这一消息,因而等皇后来报的时候,并没有太过意外。

“好,好消息,等冬日,朕与皇后一起祭拜先祖,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他们。“皇帝哈哈大笑,一副甚是开怀的模样。

只是,在皇后再次提起让他出来主持朝政的时候,忍不住盯了皇后几眼,似乎想看她是不是真心的,还是只是表面客气。

然后,他从皇后的眼中看到的只有真心实意,虽然笃定皇后一介女子也干不出什么名堂,可到底下前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入了心。

都说不遭人妒是庸才,更别提冉佳怡如今以女子之身跻身朝堂,甚至作为统帅代为总领朝政大事,看不惯她的不是一个两个,起码大半臣子看到她倒霉都会暗暗窃喜。

在皇帝面前上上眼药已经是小事一桩。

尽管很多臣子或者下人派来说,皇后心怀叵测、做的这么好指不定就是为了谋夺皇位,可皇帝倒不怎么相信。

倒不是真的多么相信皇后,而是单纯不觉得女子能有多大出息,他唯一忌惮的就是皇后背后的伍家,到底是武官世家,对军队有很大的号召力,若是真的有了不轨之心,怕是难以提防。

皇后扮演现在这个角色最为合适,所以,就得想法子将伍家给拉下来,最后能将人困在京城,也算是一个依仗。

再沉迷修道,皇帝也清楚,自己先是皇帝,皇帝的位置坐稳了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修道,所以,这一件事是一定要解决的。

“朕心意已决,皇后若是有心,就替朕多看管一下这朝堂吧。”

嘴上风轻云淡的说着,等到晚上,皇帝就悄悄出了道观,去了荒废依旧的御书房。

今日隔壁皇后所用的理事堂无人,正好方便了他召集人手。

往日里漆黑蔓延的御书房亮起了几盏昏黄的油灯,皇帝到的时候,已有几位臣子在内等待,若是冉佳怡能看到,定会惊奇,这其中竟有骆、奚两派的人员,在人前针锋相对吵成一团的人,背后站着的竟都是皇帝。

众人行过礼,一个个心急如焚劝说皇帝重返朝堂,”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套话都说烂了,皇帝就从来没听进去过,但还是得劝。

没办法,相较于其他朝臣,他们这些暗地里的皇帝派在没了皇帝之后的威胁显然更大,且没有了主心骨,总让人心里觉得毛毛的。

奈何还没说几句,就被皇帝打算,即使在众人意料之中,依旧让人有些沮丧。

“行了,你们没说腻,我都听腻了,今天找你们来是有要事相商。”

臣子们刚被皇帝一瓢冷水浇得透心凉的心又火热起来,皇帝还关心朝政,就还有希望不是。

谁知,接下来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