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小叔名张礼彬,光是看这书生气十足的名字,就足以见张家父母对他抱了多大的期望了。
因着在镇上的私塾跟着夫子学习,张礼彬一旬才能回家一次,但只要回家无不是受到张母最好的待遇,虽不至于每次都杀鸡宰鱼,但是鸡蛋腊肉肯定是有的。
之前冉佳仪都是在月子里,也沾了他的光吃了点荤腥,但是还未打过照面,如今出了月子,才算真正的见上一面。
————-
张家这个如今才十三岁,还只是一个小小少年,但是却已经在镇上私塾读了五年的书了,在这之前还在隔壁村的小私塾里读了两年,算起来也是有七年的学龄了。
据张母说,明年就要准备下场了,就是考个童生也是光耀门楣。
对此,冉佳仪不以为意,看着对面那小书呆的样子,也不觉得这是一个有大出息的。
张家如今拢共七口人,连一桌都坐不满,更遑论分桌了,下乡人家也不讲究那些。
但张家因为有着一个读书人的原因,颇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饭桌上向来是没人说话的。
张家如今就冉佳仪一个儿媳,连一点风浪都生不出来,冉佳仪也乐得清静,当然如果张母说话不那么拐弯抹角就更好了。
不过,冉佳仪如今心思也不在这上面,而是想着改善自己的生活。
原主嫁进张家一年多了,真的是一分私房钱也没有攒下来,反而嫁妆贴进去了不少,说出去绝对被人笑话傻的。
嫁妆是一个古代女子在夫家安身立命的依仗,不仅嫁妆,连带嫁妆置的产业、赚得的银钱都是女子为数不多可自由支配的财产,至于其他的,夫家的永远也不会成为自己的,尤其这种上有婆婆的。
冉佳仪在这里生活了一个月,自然知道自己在张家对的待遇着实不算好,其中有张家不重视她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张家并不富有、还供着一个读书人,日子也过得扣扣索索的。
然而,冉佳仪可没有那么好心给张家增产,她宁愿回报对自己很好的娘家人。
而且,就是张家富了,她能不能吃好喝好还没准呢,但只要娘家富了,以这娘家对原主的疼爱程度、以及这一个月送了几次的吃食物件儿,冉佳仪有把握自己不会吃亏。
只是农家能有什么买卖能让娘家人很快学会并赚钱呢?冉佳仪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
对别的事情一上了心,张家的活计冉佳仪顾及的也就少了,原本有了儿媳,张母都不再做活了,谁知道有了孙子还要她这幅老骨头继续干活呢。
张母看着抱着孙子哄得儿媳,手上忙活的同时,也不由得将一旁还只知道闲耍的小闺女喊过来帮忙:“兰儿,还不过来帮忙。”
张兰不敢违背亲娘的命令,只得不情不愿磨磨蹭蹭的过去了。
冉佳仪蹭蹭怀里的小宝宝,心里满是柔软,娘的乖宝宝哎。
--------------------
第63章 第四个世界
上眼药水
张家的家务活其实两个人干足够了, 如今张母被迫承担了一部分,冉佳仪也就多了不少休闲时间。
闭门造车总是无用的,冉佳仪想到应该去娘家谢家看看才是, 于是就在一天晚间饭桌上提起了想要抱着孩子回娘家看看的要求。
“爹娘, 我月子里我娘家送来了不少东西, 不然石头也不能养得这么好,现在出了月子,我想要回去看看。”
冉佳仪这话一出口, 张父张母的脸色立即就黑了下来,即使事实如此,也不该如此直白的说出来, 弄得他们张家像是养不起儿媳孙子一样,还要亲家帮他们养。
但是大儿媳提出来了, 现在也不是农忙, 不好不答应,于是张母只好出声:“行,那你们明天去吧,记得早点回来。”
丝毫不提需要给亲家带去什么礼物,要知道, 农家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要带礼的,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断然没有上门白吃白喝的道理。
冉佳仪也不是没有打量的人,谢家人那么疼她、要是真的上门不带东西,她心里也过意不去, 只好动用自己的私房钱打算明天去杂货铺买点糖糕点之类的, 也是一份心意。
当然, 冉佳仪也没有忍下这件事情, 当天晚上就和张大柱抱怨起来:“大柱,你说娘什么意思,是不是不高兴我回娘家啊?”
张大柱挠挠头:“媳妇,你想啥呢,娘不是同意了嘛。”
冉佳仪气闷:“哪有出嫁女回娘家不带礼的,娘又不是没有娘家。”
张大柱顿时没话说了,村里的习俗他也是知道的,再说了以前娘回娘家的时候也是大包小包的一堆东西带回去。
冉佳仪那边却不消停:“要不就是娘舍不得银钱。”
这个猜测张大柱没法反驳,自家亲娘的脾性他还是知道一二的,说舍不得还真有可能,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在媳妇的瞪视下羞愧地慢慢低下了头。
冉佳仪没好气的看着这个身材高大、此时却缩得跟个鹌鹑一样的男人,暗暗鄙视他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开解他,最重要的是提出攒私房钱的建议,不然他们就得一直过得穷兮兮的了。
“都怪你,一点私房钱都没有,害得我回趟娘家还要动私房钱,我娘要是知道得心疼死了。”
冉佳仪算是发现了,对着老实人你还真不能好声好气,那样他们不长记性,倒不如狠狠骂一顿,保管他们能记好一阵儿。
果然,张大柱的头愈发低了,看的恶婆娘冉佳仪都有点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