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佳仪回忆到这里的时候,恨不得将原主拖出来打一顿,这得有多傻一姑娘啊!
夫妻夜话结束,想着明日里还要早起赶回娘家,于是两人齐齐歇下了,只是冉佳仪一晚上要照顾小婴儿,也没怎么睡好,早上起来眼圈都是黑的。
在张家用过早饭,冉佳仪就抱着孩子跟张大柱一起出门了,两人皆两手空空,丝毫不见羞愧,两个村子相隔不远,走路也就是一个时辰的事情,两人也就走着去。
只是一路上但凡遇上人,冉佳仪总要停下来笑着说几句,人家问她干什么去,她就说回娘家去,人家再看看小夫妻俩什么都不带,就知道张家是个什么态度了。
相熟的妇人们眼神对视间,就明白了对方心中闪动着的八卦之意。
以前只以为这张家子慈母孝、婆媳关系融洽,小儿子又在读书指不定有大出息,她们心里除了羡慕还有嫉妒。
如今,自认为发现了张家隐藏的矛盾和秘密,彼此都是了然的笑笑,打算待会就将这消息扩散出去。
她们在笑,冉佳仪也在笑,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妇人的嘴,只要一个人知道了,要不了半天整个村子都能知道。
只是不知道张母一直以来维护的好娘亲、好婆婆的形象溃散了,又会是个什么反应。
只有张大柱看着笑着离开的嫂子婶娘们,再看看身边隐含笑意的娘子,半天也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摸摸脑袋,得,还是继续赶路吧。
--------------------
第64章 第四个世界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 在冉佳仪刻意下,没人的时候紧赶、有人的时候慢赶,一个时辰的路硬生生走了两个时辰, 总算是在晌午前来到了隔壁的杏花村。
冉佳仪在进村子前的一家杂货铺, 花钱买了点小吃食玩意儿, 才叫张大柱提着去往娘家。
张大柱看着前方眼熟的丈母娘家房子,松了一口气,可算到了, 这一路折腾的他话都不敢多说两句,丈母娘为人和善,想必能安抚住妻子。
张大柱想的美好, 但是以前都是因为原主报喜不报忧,现在冉佳仪只会背着告状, 张大柱哪还能收到丈母娘的好脸色。
两人到达谢家时, 谢家大人都出去干活了,只留了几个小孩在家里玩耍,看到姑姑回来,一股脑就全拥了上来,冉佳仪一问才知道谢父谢母和几个嫂子是去田间地头忙活, 三个兄长则是去镇上打零工去了。
谢家老两口年纪也不大,下面又有三个壮小伙子, 一大家子都在干活,因此,谢家的日子着实不错, 比起节衣缩食的张家都要好上不少。
冉佳仪和张大柱甫一回到家, 最大的侄子喊了声姑, 就飞快跑去地里头喊爷奶和娘回来了, 冉佳仪连拦都没来得及。
将饴糖分给几个孩子吃了,其他带来的东西放在桌上,大侄女给端了两杯水上来,两人这才歇息了会儿,冉佳仪问了点家里的事情,一炷香的时间,谢父谢母就带着三个儿媳回来了。
谢母一回来,就盯着小女儿看,发现女儿并没有在谢家变瘦,才放下心。
女儿月子里她就足足去了谢家三趟,可等出了月子,她也就没有理由去了,娘家人老是上门对出嫁女不好,同样,出嫁女老回娘家也不好。
冉佳仪一看到谢母,连忙招呼:“爹娘,大嫂、二嫂、三嫂。”然后便飞扑依偎在谢母身边,软糯糯一连声喊着:“娘,娘,娘。”
谢母看着怀里的小女儿的动作,嘴上嫌弃:“你看看你都多大了,还撒娇。”只是眼角眉梢露出来的笑意却暴露了内心的欢喜。
冉佳仪这才松开谢母,只是嘴里依旧嘟囔着:“我再大也是娘你的女儿。”
谢父满意的看着老妻和小女儿的互动画面,不苟言笑的面上也难得露出了几分笑意。
这时,在一旁候着的张大柱也终于站起身,诺诺喊了一声:“爹娘,大嫂、二嫂、三嫂。”一脸拘谨。
谢父淡淡“嗯”了一声,张大柱早已习惯老丈人的严肃劲儿,只是这次,一向和蔼的丈母娘也只是淡淡应了一声,让张大柱颇为意外,立即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第一时间自然就想到了这趟来老娘没给钱来导致又花了妻子嫁妆,然后又想到妻子月子期间母亲的苛责,越想越觉得自己有错。
可是,他也没有办法。
家里有一个读书郎花了不少钱,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小弟这两年还要去参加考试,花的钱只会更多,娘就更加抠唆,从这几年的伙食越来越差就知道了。
越想张大柱越是苦恼,也越发恨自己没用,赚不到钱,让家里日子难过,也让娘子破费。
就在张大柱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时,冉佳仪将孩给大嫂抱着,自己则已经跟着张母进了厨房,其他两位嫂子自觉各忙各的,给母女俩留下说话的空间。
————-
好不容易有了独处的时间,张母自是将满腹的关心问出了口。
“杏花啊,刚在外面我没有问,你这次回家是为了啥?”
冉佳仪听着杏花这个名字还是直皱眉,可是村子女孩名都这样,她大侄女还叫小草呢,她也只能安慰自己,至少花儿比草儿要好。
“娘,我没事就不能回来了啊。”
谢母看着小女儿的模样,笑问:“我还不知道你,过去一年都没回来几次,这次咋就回来了。”
冉佳仪有点为古代的女子悲哀,像现代世界,出嫁后住在娘家的女子比比皆是,在古代却是一项不合时宜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