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160)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这个冯嫂子之前上扫盲班可是最认真的,现在提出这样的要求,她虽然有些诧异,可也到底在意料之中。

“嫂子,这种事情我也不清楚,改明儿我去公社学校给你问问。”梅知青最后也没有直接应承下来,她不习惯打无准备的仗。

冉佳仪听到了也不失望,梅知青愿意去试一试,总比她自己一个人摸不到门路要好得多。

这么想着,冉佳仪露出一个感激的微笑:“那梅知青,真是谢谢你了。”

“不用谢,你们喜欢学习,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了。”

在这之后,梅知青给冉佳仪出了一套初中试卷,见打得不错这才心里有了数。

冉佳仪说完了自己的请求、昨晚练习题就趁着夜色回家了,回去的一路上,还是不由感叹。

这个时代的形势虽然很是复杂,可同时,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可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这种敬业的老师们,为了一个好学的学生,愿意尽己之力帮助学生。

这一点,比冉佳仪在现实世界的时候好多了。现世随着教育的普及、老师团体的不断扩大,教育和利益的结合,也不可避免的在老师团体中混进来一些不好的老鼠,虽然大部分都是好的,可到底破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怀抱着满腹的感慨,冉佳仪回到了家。

冉佳仪在家里等消息等的焦急,可也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需要时间的,尤其在没有前例的时候,指不定梅知青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做了多少努力呢。

终于,足足等了半个月,梅知青那边终于有了消息过来。

两人见面详谈,冉佳仪才知道梅知青这位同志,看着性子温温和和的,可做起事情来也很是粗暴。

人家去公社学校打听清楚了初中没有给冉佳仪这样的成年人颁发毕业证的先例之后,只是苦恼了一阵,就另辟蹊径了。

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啊。以前谁会重视农村的村人识不识字,可现在下乡给村人扫盲也已经成了知青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了。

这代表着上面是重视农村的教学的,而今扫盲班有人想要拿初中毕业证,这就是他们积极响应领导号召的表现啊,学校怎么能够不支持呢。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原先丝毫不在意的公社初中校长李校长也愁的快要秃头了。

如果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拿到毕业证,那他们学校也不用开了,可知青把事情说的那么大,仿佛不让人家村民拿到毕业证,就是不服从大领导安排一样。

最后一群校领导集体讨论出来的结果就是,想要毕业证也可以,但是必须参加初二学生们的考试,平常的考试和毕业考试都要参加,如果成绩的话,才可以派发毕业证。

梅知青得到这个回答也是心满意足了,她是想帮助冯嫂子,可也不想学校的毕业证随便乱发。

冉佳仪细细听了一通,再三感谢的同时,也不免感叹着梅知青真是艺高人胆大。

“梅知青,真是谢谢你了。”

梅知青很是谦虚:“不用谢,要不是你学得好,我也不会去帮你的。”

尴尬的沉默中,冉佳仪继续开口问问题:“梅知青,我去参加考试就行了嘛?还需要准备其他的东西吗?要交学费吗?”

梅知青:“学费的事情我没谈,不过你参加的考试多少也一些费用的,到时候开学你去学校报到,能交一些钱当学费最好,如果实在困难就算了。”

冉佳仪连忙道:“不困难、不困难的。”她哪里好意思去学校不花钱啊。

————-

夸下海口的那时候,冉佳仪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等到回家之后,看着家里的存款又陷入可疑的沉默中。

在她来到这里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她辛勤劳作的结果就是,家里粮食勉强够吃、存款基本持平。也就是说,一年的活干下来,也就勉强够一年的吃喝,不亏、可也没赚。

明年秋天便宜儿子要去上学,又要多一笔支出,冉佳仪不由得愁绪万千。

于是冉佳仪在除了好好学习之外,也开始为自己自己能去学校做一点准备了。

赚钱、赚钱、赚钱,冉佳仪满脑袋瓜都是钱这个字,可是贫瘠的农家,哪里有什么可以拿来赚钱的,地里的产出都是一般蔬菜,也卖不了几个钱。

冉佳仪在自家院子里,看着外面凉飕飕的天,再看看身后自留地那一片绿色,不由得心下戚戚然,人生真是格外的艰难啊。

蓦的,一从矮矮小小的菜进入了冉佳仪的视线,当即脑海里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哈哈哈,就说嘛,她一个现代人,怎么会被这简简单单的赚钱事业给难倒呢。

自此,冉佳仪开始了白天努力赚钱、晚上刻苦读书的充实生活。

这样的时间一过就是几个月,等到枯黄渐渐褪去,也就以为着冬天慢慢过去了。

随着绿色逐渐蔓延至田野各处,春天到来了,村人们窝冬的日子宣告结束,时间也正式跨入了1970年。

现在的时代,每前进一年都是对冉佳仪的莫大鼓励,就如同吊在骡子前面的胡萝卜,告诉着她未来会变好的。

劳作的日子逐渐多了起来,冉佳仪白天忙着上工,身体累的够呛,晚上还要坚持看书做题,脑子也用的团团转,要不是有初中毕业证在前面吊着,冉佳仪觉得自己肯定时间坚持不下去的。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冉佳仪的热切期盼下,公社中学终于开学了。

这又是一天傍晚下工时候,冉佳仪正打算如同以前每一天一样下工回家,却远远的看见了梅知青的身影逐渐走过来,离自己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