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236)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冉佳仪乐在其中 ,在观摩大厨们厨艺的同时 ,她也逐渐尝试着自己去制作一些美食,并不是完全的模仿,而是凭着自己的手法一点点去尝试、去改善,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烹饪技艺。

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冉佳仪可以学习借鉴,但总归要有自己的东西,而有时候仅仅是食材的处理手法不同、加配料的先后顺序略微调整,整个菜肴的味道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就这样锻炼着、进步着,冉佳仪在这间大酒店里呆了足足三年。

从一开始单纯的帮工、到帮厨、再到最后真正有自己一席之地的大厨,其间也不过隔着短短三年的刻苦练习。

同为大厨的几位前辈都笑呵呵的称赞她有本事,而只有冉佳仪知道,这是内心的喜爱在发挥力量。

这是原主喜欢做的事情,看着食材在手底下烹制成美味佳肴,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是曾经作为家庭主妇的原主生活中最大的快乐。

而今,冉佳仪来了,将这一份兴趣发扬光大,并且最终取得了自己的成绩。

随着在酒店厨房地位的不断提升,冉佳仪的待遇也逐渐提升,除了拿到手工资的大额上涨之外 ,住宿条件和在厨房的待遇也一点点上升 。

从一开始的几十块钱工资到几百,从一开始的大通铺到独立住房,从地位低微的小小帮工到掌握厨房一定话语权的大厨,冉佳仪的进步肉眼可见。

直到最后,她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挡一面后,她向酒店老板提出了辞职。

因为她还是有自己的一番事情要做。

—————

酒店老板是一位姓廖的中年男人,圆乎乎的身子加上啤酒肚,看起来就如同一尊弥勒佛一般,看着就觉和蔼可亲。

即使是在冉佳仪这个现代人看来,廖老板也实在是十分奇特的一个人。

在酒店待的久了,冉佳仪才知道厨房之所以不避讳人,其原因就是酒店很多大菜的菜谱都是廖老板家祖传的。

本应该丝毫不外传的手艺,廖老板反而大大方方的亮出来,向所有觊觎它的人开放。

这实在是很先进的分享观念了,至少冉佳仪从中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与廖老板接触多了,冉佳仪有一次就曾经问过廖老板为什么,那时候廖老板很是惆怅的说了一句:“对这些技艺来说,能真正的发扬光大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而且即使同一个配方,每个人做出来的其实也都不太一样。”

从始至终,重要的从来不止是那一份简单的菜谱上的文字 ,而是做菜人的那一份坚守。

冉佳仪私以为廖老板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也无意深究。

相逢即是缘分,冉佳仪珍惜这些人生路上途径的友人。

几年的工作积累下来 ,冉佳仪光是工资都存下了一笔不菲的存款 ,且她一个人也没有太大的花费,光进不出的,日积月累也就有了不少。

这笔钱被冉佳仪分出了两个用途,一笔是用来作为她创业的启动自资金的,另一笔则是单独存放作为后续的生活成本。

而这生活费用里面还包括原主那两个孩子的。

这三年里,冉佳仪每年也会寄一次钱回陆家村作为两个孩子的生活和上学费用。

三年间陆家村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他的与冉佳仪无关,但与她最近的就是陆二春在去年经人牵线搭桥,和隔壁村的一个寡妇再婚了。

这也给冉佳仪带走孩子增添了几分希望,后妈大多总是跟继子女处不到一起去的。

即使这三年里不能让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但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时候 ,还是希望能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尤其是教育,更是要从小就抓起。

冉佳仪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几十年将是知识飞速发展的年代,储存更多的知识才会更有能力去迎接崭新的社会。

从酒店辞职后,冉佳仪在外面买了一套小两室,供她和两个孩子一起居住绰绰有余了,好在这时候房价也不贵她能承担得起。

—————

时隔三年,冉佳仪再次回到陆家村,早已是物是人非了。

村子里少了不少熟面孔,也多了不少生面孔,不过冉佳仪只是来接孩子,顺便迁走自己的户口。

三年前她毅然决然的出来,孑然一身,在外既无亲朋依靠、也无财产傍身,户口只能留在陆家,现在她在外面买了房子,户口方才能迁过去。

原主熟悉多年的陆家村,对此时的冉佳仪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但好在陆二春家里的房子虽然有些旧了,却还是原来那个位置、那个模样。

冉佳仪过去的时候家里没人,房门虚掩,冉佳仪也没好直接进去,就在门口等着,门没关,人今天就应该还会回来。

还是隔壁的邻居发现了冉佳仪,似是见着了什么稀罕事一般,大呼小叫起来,引来了不少邻居前来围观,还有好事者主动请缨去田里喊陆二春回来。

被当做看稀罕物,冉佳仪也不觉得气恼,早在做出离开的时候,冉佳仪就知道,自己与这群人永远不可能再坐到一起了。

固然,在冉佳仪看来,留在村子里的人是极其封建保守的,但在这些人的眼里,冉佳仪这样何尝不是离经叛道呢。

道不同不相为谋,冉佳仪并不强求别人的选择与自己一致。

只略微等了等,冉佳仪就看到了从地里急急忙忙赶回来的陆二春以及他身后的妇人,看起来应该是后娶的妻子。

冉佳仪被带进了屋,隔绝了外人肆意打量的视线,当着陆二春的面,冉佳仪才提出自己前来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