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326)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原主回来,她就回去系统空间,原主要是不回来,她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燕朝官员三年一任,三年前,邓翰墨从翰林院进入了户部,三年后的今天,邓翰墨再次面临选择。

邓翰墨留在京城三年,拓展了不少人脉,有因为他驸马身份主动攀上来的,但也不乏公事过程接触建立联系的,总是,是一笔十分可贵的隐形资源。

但是,留在京城三年的弊端也很明显。

尽管作为一个农家子,但由于自小进学堂读书的缘故,邓翰墨对民间百姓生活并不太清楚。

在考中前,他的一应生活事宜都被邓家人安排的好好的,等考中了,进了公主府,他的生活直接跳跃到了贵族接济,更是不存在体验民间疾苦的可能。

这就导致,邓翰墨不了解时事。

当官的,处理的不就是百姓的那些事儿,小到春播秋收、粮价物价,大到税收征兵,无一不与百姓息息相关。

偏偏邓翰墨不太懂。

这也是官员升迁之路上必须有外调经验的原因。

只有真正的掌管一地百姓民生,才能真正做出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毕竟这一届皇帝又不是一个昏君,只要听听奸臣们的追捧就可以给升官。

所以只要邓翰墨还想要上进,他的外调之路势在必行。而三年的时间,京城的人脉基本够用,外调正是时候。

三年前,邓翰墨求到了冉佳仪的身上想要留在京城,因为留在京城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想要外调就容易多了,毕竟有人调出去就意味着京城多了一个坑儿。

但邓翰墨依旧提前跟冉佳仪报备了,因为他摸不清冉佳仪的想法。

这一次,冉佳仪听了欣然接受。

静极思动,她在京城一待就是五年,一开始去各种宴会还有点新鲜,到了后来,到了地儿就是在打瞌睡,忒没意思了。

也不知道原主何时才能回来,冉佳仪也有了出去走一走的想法。

不说别的,见识一下大燕朝的地大物博,就足以冉佳仪心动了,说不定原主在系统空间里看的高兴,就愿意回来了呢。

既然准备外出,一切就得收拾起来。

邓翰墨自己的还方便,冉佳仪这边的就比较麻烦。

公主的身边一应物件都是最珍贵的,侍女们也不在少数,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配置在京城带着简单,但是要一股脑全带过去就有点难度。

带哪些人走,哪些要留下来看守公主府,人不在,公主府的一应收入支出又该如何安排,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事儿,须得冉佳仪亲自安排。

好不容易在再次梳理公主府账务的时候,将一切安排妥当,邓翰墨外调的文书也下来了。

这一次,邓翰墨被派去的地方是南方一个丰饶之地、鱼米之乡的所在,大庆府。

大庆府离京城也就两三日的路程,但其与地处北方的京城截然不同。

若说京城是粗犷的北方美,那么大庆府就是典型的南方婉约美了,说不上优劣,却是各有特色。

马车载着人,车后跟着长长一串行李,冉佳仪便踏上了前往大庆府的路程。

因为行李比较多,又没怎么着急赶路,原本三两日的路程,硬生生走了七八日方才到。

好在任命文书的时限足有一个月,倒不至于迟到。

这一路,冉佳仪吃的好、睡得好,加上沿途美景喜人,冉佳仪的精神状态比之困在京城要好的多,身边的下人们也一个个喜笑颜开,像是有什么大喜事一样。

及至到了大庆府,一行人的兴奋才稍稍缓解。

--------------------

第169章 第十个世界

大庆府说是府, 但其实也不过弹丸之,不然也轮不到邓翰墨这个小年青。

其在整个大燕朝虽然排不上前列,但也算是不错的地方了。地处南方鱼米之乡, 百姓安居乐业, 税收也充足, 邓翰墨这么一个初初外放的官员,能被派到这里,绝对是沾了冉佳仪的光了。

即使冉佳仪没有特意安排, 下面的官员也不敢真的把长公主一家子派去什么犄角疙瘩地儿吃土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邓翰墨初来乍到, 又是在京城攒了几年的雄心壮志,一来到大庆府就开始行动起来, 结交当地官员, 整顿府衙内务,一时间忙的风生水起。

相比起繁忙的邓翰墨来说,冉佳仪就实在悠闲的有些招人恨了。主要冉佳仪并不乐意给个渣男开展夫人外交。

大庆府确实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气息浓厚。

冉佳仪抛去了在京城的那些繁文缛节,仗着这里没有人认识她、也没有人的身份高过她, 每日里东逛逛西跑跑,今个儿爬山、明日里游船, 日子好不逍遥。

冉佳仪这边小日子过得乐滋滋,邓翰墨那边也不差。

作为京城翰林院出来待过户部下放的官员,邓翰墨在这一处地方还是十分受欢迎的。

总归地方不穷, 百姓日子能过、府衙税收富足, 民富官也富, 可谓两厢得宜。

只是日子好过了, 一些幺蛾子也陆陆续续冒出来。

邓翰墨和冉佳仪来到大庆府之后,住的是安排的官邸,面积不大不小,住两个人绝对绰绰有余,因而冉佳仪也没有特地出去住。

这住在一起,很多事情就在眼皮子底下了。

比如,邓翰墨的某个同僚,给他送了一对歌姬到府上,第一时间就有人过来报告了冉佳仪。

冉佳仪也不客气,直接就打发人去打扫院子了,有兴致了还会喊人来唱唱曲,邓翰墨也还是一句话都不敢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