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是厂长要求定的,说是工人阶级要时刻学习上面领导的最新指示,原主一般不看这些,拿了报纸放桌上,等同事到了谁想看自己拿。
冉佳仪初来乍到,尽管有原主的记忆在,但到底有些陌生,便拿起报纸好了解一下最新的政策方针。
报纸一共四面,都是黑白的,第一版是市里一个糖厂员工的优秀事迹和表彰,第二页和第三页则是用了大幅的篇幅讲述了知青下乡的必要性和动员措施。
看着照片上火车前的浩大人群,冉佳仪意识到,知青下乡大运动的热潮已经开始。
原主上一世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必然性,所以她一早就决定了,绝对不给林建党让位子。
既然那几个便宜崽子都说自己偏心,那自己就一个都不偏,有能耐的自己找工作去,没能耐的就乖乖下乡,至于她自己,有一个工作还愁过不好嘛。
报纸上的内容简单,冉佳仪只略微过了几眼,就给折好放到桌角处。
又过了大概十分钟,时间到了7点50,办公室的其他同事才陆陆续续过来。
等到办公室六人全部到齐,主任就开始带着大家学习**。
这已经是办公室的固定项目了,在开始工作前读一遍**,既有利于大家学习**,也是为了彰显厂子政治正确、积极学习。
待读完了一遍,大家这才各忙各的。
说是各忙各的,但这日子不年不节的,又不是发工资的日子,办公室的人都清闲的很。
一眨眼的工夫,有人拿起报纸看,有人开始织毛衣,冉佳仪也没什么事情,就开始了自己的戏精之路。
————-
“唉。”冉佳仪假做深沉的叹气,顿时引起了同事的注意。
“你这是怎么了?”隔壁的一个大姐好奇的问道。
不等冉佳仪开口,另一个中年男人嘴快的代替她回答了,“肯定是为了她大儿子,是不是。”
像是做了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般,同事得意的眼神看过来,冉佳仪在心里感叹神队友的同时点点头,“我家建党工作工作找不到,这可怎么办啊?要是我把工作让他顶,又是从试用期做起,家里还有四个小的,日子怎么过的下去。”
隔壁大姐纳罕的出声:“你还这么年轻,顶什么岗啊。”
中年男人也附和道:“就是,你儿子顶岗了,那日子可不好过了哦。”
冉佳仪装作一副小白花一般,“可是不顶岗,建党他就要下乡了啊。”
围着的两个同事顿时没话说了。
这个说:“谁能想到下乡还能强制呢。”
那个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冉佳仪又是一叹气:“我可怎么办啊,家里还有四个孩子上学呢,建党要是顶岗,估计还是来这办公室,工资还不如我现在呢。”
“那倒是。”中年大姐表示很懂,“你现在的工资养活一家人都难,再低一家人可就吃不饱饭了,要我说啊,大小伙子下乡就下乡,好好干活也饿不着。”
中年大姐有一家乡下的亲戚,平时也没见到日子怎么艰难,反而还时不时能给自家送点菜粮食啥的,不说过得多好,至少吃喝不愁。
冉佳仪装不懂询问:“下乡真的没关系啊,我家建党可害怕下乡了。”
中年大叔不屑道:“大小伙子怕啥,要是有能耐自己找工作,顶你的工作干嘛。”
冉佳仪记得这位同事家里的儿子前两年高中毕业,进了隔壁糖厂工作,工资待遇比他这个当老子的还要好呢,难怪这么自得。
冉佳仪继续叹气,“现在找工作是真难,不过乡下日子不难过就好。而且我看着报纸上说,上面领导大力推行知识青年下乡建设农村,老大后面还有几个小的,可怎么办啊。”
本来只是三个人的小声讨论,但是这话一出口,顿时整个办公室就安静了下来,一瞬间的工夫,落针可闻。
安静就只一瞬间,很快叽叽喳喳的声音响了起来。
“真的假的?”
“哪里说了,我家小儿子明年也要毕业了。”
“我家闺女也是明年呢。”
众人一下子就急了起来。冉佳仪将报纸上的内容一一指给他们看,“你看,就是这里说啊,’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还有这里,说’不在城里吃闲饭。’都是这个意思。”
一群人听了一个劲摇头,都苦巴了一张脸。
“你说这都什么事啊,好好的城里待不得了。”
”不过也是,你看现在街上的青年越来愈多,这个月都打了好几次架了,在城里闹事不如去乡下挣口饭吃。“中年大叔这招人恨的话一出来,顿时就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几个女人异口同声的嘲讽,给中年大叔立刻吓的坐在了座位上。
————-
你一言我一语,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等到中午,几人去了食堂吃过午饭,下午几人这才着手为数不多的工作。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下午5点下班的时间。
冉佳仪收拾好桌面,关上办公室的门,最后一个离开。
回到家里,五个孩子都已经回到家了。
只是家里的灶房还是凉的,显然并没有人主动做饭。
其实因为这几年搞运动的关系,现在学校里的学习任务几近于无,老师们是不敢管学生的,也是因此,下午三四点,这些学生就可以放学了。
尤其现在暑假,这几个宁愿出去疯玩,回来也不做饭,这就实在很遭人嫌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