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361)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家里的情况渐渐好转,在冉佳仪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几个孩子都彻底默认了干得多、吃得多的家庭原则。

比如家里老三林建慧因为手脚麻利、干活快,每次总能多分到半块红薯、一块肉,更加激起了几个孩子干活的决心,彼此间你争我赶,形成了非常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对此,幕后推手冉佳仪只想说一句,干得好!

————-

几个孩子的改造成果显著,收入也十分显著,相比较而言,冉佳仪这边的进度就有点慢了。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冉佳仪拢共绣了七条帕子出来,条条都精美华丽异常,叫人打眼一看就能看出其中蕴含的心血。

只是,东西是好东西,冉佳仪却在找寄卖的渠道时候犯了难。

冉佳仪去供销社看过,卖衣服布料的柜台也兼带着卖些手帕之类的手工物件儿等,但显然在这个小县城,有几分小资情调的精致帕子并不十分受欢迎,更别说冉佳仪这刺绣的了。

这个小县城的生活水平不算好,县城里的人没有生活特别困难的,但也没有几个舍得花钱买这好看却并不经用的刺绣,在他们看来还不如自己买了布回去随便裁裁呢。

冉佳仪跟售货员打听的,基本上一个月也就只能卖出一两只手帕,库存里的几十条足够他们卖到明年这时候了。

这一情况让冉佳仪很是无奈,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这个赚钱的方法,可是冉佳仪到底不愿意放弃,这是她想到最好的办法了,要是另想他法也不是没有,但无疑就麻烦的多了。

接下来的时候,冉佳仪没有再缩在家里一心绣帕子,而是积极的外出打听其他渠道。

黑市她是真不敢去,要是被逮住了没有一个能帮她的不说,还有一群拖油瓶。

最后,冉佳仪将主意打到了更加繁华的市里。

他们市全名叫做江安市,因为市里有一条江路过,所以还有一个中型规模的码头,依托水路交通很是便利,是周边几个城市的中心。

别看他们这小县城总共就三个小厂子,江安市里可是足足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国营厂子,这些厂子覆盖各行各业,小到火柴厂、制糖厂,大到机械厂、手表厂甚至自行车厂都是有的。

品类繁多的各类工厂,小的百来号人,多的好几百,大量的工人岗位使得江安市的人们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个在厂子里工作的人,换言之,他们生活条件也很好。

这样的群体才应该是刺绣这样中高端商品的目标客户,冉佳仪就是打的这些人的主意。

趁着一旬一天的休息时间,冉佳仪一大早起来就带着自己的几条手帕搭上了往市里去的公交,这一路过去足足有三个小时的车程,冉佳仪只得赶早出发。

等到趁着蒙蒙亮的天色上了最早的一班车,狠心交了两毛钱的车钱,脑子昏昏沉沉的冉佳仪不由得在车子一晃一晃的节奏里闭上了眼睛,陷入了香甜的梦里。

等到她再次醒过来,是在乘务员嘹亮的一句“市里到了,要下车的赶紧下车”的催促声中醒来的。

只是睁开眼睛往外瞄了一眼,冉佳仪就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小县城和江安市的区别。

小县城道路狭窄,街上多是灰衣布裙的路人,一整天街上也见不到几辆自行车,四个轮子的更是从来都没有见过。

但是江安市就完全不同了。

宽阔的足有两车道的道路,不时有四轮车从身边驶过,就是道路两边的自行车也一直没停过,视线转到街上行人的衣着上,几乎看不到几个身上有补丁的,那衣服的颜色也是十分亮眼、引人注目。

————-

下了车,同路人问了市里最大供销社的位置,冉佳仪揣着自己的小包裹再次出发。

宽阔的道路横平竖直,街道两边整整齐齐的院子,不时还有几座五六层高的住宅,两边的商铺也不少,售卖的商品琳琅满目。

冉佳仪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在小县城里,看惯了灰扑扑的小县城,还以为这会儿到处都是落后与破旧,却没有想到,原来在不远的市中心,竟然还有这样称得上豪华的地方。

冉佳仪敢肯定,江安市这样的即使在华国排不上一线城市,那也是数得着的。

强忍住被各类商品吸引住的目光,冉佳仪脚步坚定的往市中心供销社的方向走去,一路经过大大小小各色商店也几乎没有停留。

但是,走着走着,冉佳仪就发现了前方一个奇怪的商店。

别的商店里,不管是卖食品、衣服、生活用品还是小家电之类的,店里都不乏客人,看着很是热闹,但这一家店格外的不同。

这家店装修的极为简洁明了,看着颇有一种后世的欧式风格,将周边一众商店衬成了乡下土疙瘩。

但这样的店却没有客人,感觉到奇怪,冉佳仪好奇心下脚步就慢了下来,甚至脑海中有一股奇妙的感觉让她停下来去看看。

店门口整洁干净、空无一人,等走到近前冉佳仪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家专门售卖给海外友人、侨胞物品的商店。

这时候,冉佳仪才恍然意识到原因——这个商店是只收外汇的。

鉴于这时候的国情,貌似不管是政府还是这些商店厂子都是以能给国家挣外汇为荣的,但这时候国内能拥有外汇的人极其少见。

为数不多的外汇还大多是依靠在国内的外国人带来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店里的人这么少了。

因为大家根本就没有身为外汇的进场券,加上这年头的售货员都自觉高人一等,想必这外汇店也不例外,既然买不起,自然就没有人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