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林家的房子问题。
林家的房子是林家祖辈传下来的,林父年轻的时候翻修过一次,但这么多年过去房屋也有些老了。
现在林家总共有四间房,另有一间杂物间和一间厨房,现在人少空出来了一间,但是后面等老大和老二回来了,必然又要出问题。
还有,等人回来了,一家子的吃喝也是个问题,要是老大带了老婆孩子回来,多了几张口,又由谁来负担。
如今林家的日常开销是由冉佳仪和老四老五均摊,三个人都有收入,也不存在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可等老大、老二回来,那可就说不好了。
四个人的吃喝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了,长时间了谁也吃不消。
冉佳仪准备等人都回来了,就把这个家给分了。
她有自己的收入,谁都并不用靠,完全可以自己养自己。
至于其他的,四间房给老大两间,老二一间,老四和老五这几年工作也存了一笔钱,可以在院子左右边各建一间新房,将来结婚也体面。
家一分,几房的吃喝就可以分开,很多矛盾都可以随之解决。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冉佳仪就可以脱离林家老母亲的身份。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吃什么喝什么,都完全由自己决定。
这是冉佳仪谋划了好久的事情,可惜的是之前两个下乡了,她总不能趁人不在直接把家给分了,如今等人都回来了那才叫名正言顺。
说起来近在眼前的事情,真算起来也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冉佳仪依旧静悄悄的。
认真起来的时间过得格外的快,就在众人内心呼唤着:不够不够,时间再走慢点的时候,十二月还是如期而至。
林家,考试前一个月,冉佳仪就什么都不要林建国和林建设去做了,就连工作的厂子里,在考前一个星期都去轻了一周的假,好在如今的工作单位都是国营的,也都支持员工参加高考,因而没什么反对的意见。
十二月的气候已经有些冷了。
冉佳仪将林家国和林建设一起送上的考场,几人均穿着厚厚的棉袄,虽然都是往年的旧棉袄,可一家三口一起也足够显眼,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冉佳仪全然不做理会,安心将两个孩子送进了考上,方才回家。
两天半的考试过得繁忙而慌乱,稀里糊涂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原本充满希望而火热的考试期过去,寒冷重新覆盖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这才意识到:啊,冬天来了。
参加考试的考生们自是焦急考试成绩,可再急、批卷也需要时间,只能焦心的等着。
在众人的期盼中,新年如期而至。
农历新年依旧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林家三口人就在这一年度过了他们最后一次三口人的春节,虽略显冷清可温馨十足。
林家没有多少亲戚,初三林建慧回娘家之后,这个新年的必备环节就算结束了。
——————
春节过后,方在正月,好消息就陆续传来。
先是老四林建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是省城大学,算是他们这一片儿比较好的大学了,再就是老五,虽然考的不如老四好,但是也考上了一所省城的大专,两个人正好在省城做个伴儿。
林建设没有那么多心思,从小听同胞兄长的已经形成习惯,能继续在一起反而高兴的很。
林家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还都是厂子里的正式工人考上的,这一下在街坊邻里间瞬间就出了大风头。
有点远见的都知道,林家的算是彻底出头了,短视的嫌弃林家有工作不好好珍惜的同时还是有点酸溜溜的。
因为这年头,即使是大学的毕业生,那等毕业了还是需要国家分配的,到时候可不一定有现在的单位好呢,再说了,也不是谁都能抛下已经熟悉的工作,从头开始的。
但是冉佳仪知道不是,这年头大学生的含金量虽然不显,但是等再过几十年那也是十分珍惜的,而中专、高中只能在近十来年吃香。
显而易见,林家的崛起就在眼前。
就在林家积极为林建国、林建设两人准备出行的一切事宜时,下乡的林家老二林建军也有好消息传来。
他被江安市的一所大学录取了,专业并不是很好,可他也很高兴了。
信里林建军说,他现在已经跟下乡公社的知青办商量办理回城事宜了,到时候户口直接转到学校去,就算是真正回城了。
林建军还说,一些东西要寄回去,家里要接收一下,至于人还得过一阵子才能回去,很多手续要去跑,还得跟知青办和乡下一些熟识的人告个别,算是送别宴。
冉佳仪回信恭喜,还告知了两个小的也考上大学的事情,一门双喜又升级为一门三喜。
只有林家老大迟迟没有消息过来,冉佳仪猜测结果恐怕不太好,不然老大回来的心思可比老二要急切的多。
冉佳仪去信问,大概到了2月中旬,才收到林建党的来信。
看的出来,信写的很是慌乱,不过,内容也确实叫冉佳仪震惊。
原来林建党并不是没有考上,只是这结果,在冉佳仪看来,还不如没考上呢,因为林建党的录取通知书被他老丈人私下扣下来了。
作为队里的大队长,一般到村里的信件都是由邮递员给到村里,统一由大队长接收后,大队长再给村里各家各户分发的。
这样的处理方式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乡里乡亲的,也不可能私吞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