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515)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冉佳怡想起自己留下的那张文字配图,缓缓地点点头,田爷爷才放心了点。

-----

两人将孩子牵进屋里,给小孙女拿了她爱吃的零嘴儿,方才商量起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孙女到底要不要去上学。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就是他们是不识字的老农民,也知道读书上学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钱家不愿意供孙女,那孙女怎么才能去上学呢。

现在的学费也不贵,一年才十来块钱,他们老两口也给的起,可孩子在钱家养着,他们出学费人家也不一定愿意啊。

这下老两口可愁坏了。

见老伴儿苦恼的样子,田奶奶深埋心底的念头再次蠢蠢欲动:“老头子,你说,咱们把孙女要回来好不好?”

田爷爷被这个提议吓了一跳,可他显然也心动了:“这行吗,钱家和娃她娘愿意吗?”

田奶奶笃定道:“钱家肯定愿意,就是巧儿她说不好。”

田爷爷顿时也明白了,谁家愿意养别人家的娃啊?

至于儿媳妇,他们老两口的面子想来想来还是管点用的,虽然对不起儿媳妇,可他们老两口也只能再倚老卖老一回了。

老两口打定了主意,看着孙女就没了忧愁,只剩下满心欢喜。

田爷爷问老伴:“家里还有多少钱,孙女要是回来了,用钱的地方可不少。”

田奶奶很是得意回答:“我攒下了这个数呢,给孙女读书肯定够了。”说着手悄悄比了十根手指来。

田爷爷见了不可思议:“有这么多?”

田奶奶毫不骄傲,“可不,现在时代好了,能攒下来钱了。家里的鸡蛋、地里的菜和粮食,都是能卖钱的。”

他们在回过神后,也会去集市售卖家里的出产,赚了点儿钱,这也让他们对养孙女多了几分信心。

田爷爷深以为然,“还是现在好啊,想当初......”

田奶奶可没有心情听老伴儿的忆苦思甜,都多少年的老黄历了,还时不时叨咕。

“行了,都说八百遍了,你还是想想,怎么跟巧儿和钱家说吧。”

虽然猜测钱家愿意,可架不住他们理亏啊,钱家可给他们养了一年的孙女,田爷爷心也虚着呢。

“你说,要不我们把粮食还给钱家?”田爷爷思忖着,孙女这一年也没添新衣啥的,想来也就费钱家一点粮食,家里十亩地,钱不多,可粮食还是不少的。

田奶奶有点舍不得粮食,老农民眼里粮食那比钱还重要。

可老伴儿说的对,不还粮食,那孙女就得欠钱家的人情,这可比欠钱还严重。

这么想着,田奶奶又心疼孙女,孙女正是长个子的年纪,刚身上那套,她看着袖子都短了一截。

“好,就还粮食,巧儿来了我跟她说。”

达成一致意见,老两口估摸前儿媳也该过来了,田爷爷看着孙女,田奶奶颤颤巍巍去厨房做饭,打算饭桌上好好说说。

却说这边田家爷奶商量好了对策,那边钱家汪巧儿回家不见孩子也快急疯了。

将孩子送去了学校,钱奶奶回了筒子楼的老大家,汪巧儿则是回了自己家。

本来还想着女儿闹情绪得哄哄,结果硬是没找到人,到了孩子房间一看,床头多了一张纸。

--------------------

第240章 第十四个世界

汪巧儿不认识几个字, 可这纸上是小孩子的涂鸦。

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从标志着钱家的位置一路到了田家标志的所在,期间还经过了一辆牛车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这含义汪巧儿看得出来, 闺女是回田家了。

汪巧儿想到前阵子女儿问的话, 心里也有点难受, 如果条件允许,她也愿意让女儿去上学啊,可这不是钱家不愿意吗?

如今两人寄人篱下, 要是真惹恼了钱家、被赶出家门,她们还能去哪里。

汪巧儿恨自己命苦、埋怨女儿不懂事,可女儿还是要去找。

她头一次顾不得家里的家务活, 跟邻居说了一遍自己要回乡下,就急匆匆的出门了。

一路上, 汪巧儿思绪起起伏伏, 颇不平静。

一会儿想见到女儿要好好安慰她,不能读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会儿又想到,要是女儿不听话,她要好好训斥女儿听话, 不能添麻烦,实在不行她去求求钱桂生也行。

但从始至终, 汪巧儿都没有想过,女儿不愿意跟自己回去的可能。

过去的一年,两母女相依为命, 女儿是她的寄托, 只有女儿在身边, 汪巧儿才觉得人生有一点盼头, 如果女儿离开,汪巧儿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

汪巧儿顾不得浑身的疲倦,急急忙忙来到了田家,还没进院门就看到了院子里的爷孙三人。

这是以前在田家经常出现的一幕,两老一点也不嫌弃唯一的孙辈是个小丫头,她和当家的出去干活,两个老人就在家里带孩子,欢声笑语不断。

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以前,汪巧儿一时陷进了回忆里,有些怔怔。

好半晌她才从这种情绪里走出来,不管再如何美好,那都是过去了,现在她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

跟在自己身边,女儿只是不能去上学,可要是在田家,女儿不仅吃饱饭是问题,可能还要下地干活。

小孩子不懂事,可她是大人,要替孩子打算好。

“爹妈。”

一声突如其来的招呼打断了院子里的气氛,三人看向声音来源处,见到来人又是一阵沉默。

汪巧儿来不及多想,进了门,将女儿拽过来就是一阵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