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佳怡就提不起劲儿了,后天周一她要上学,就不能跟着爷奶一起去了。
-----
但赚钱确实是一件大喜事,第二天,田奶奶就去寸头隔了一斤肉回来改善伙食,冉佳怡吃的心满意足,最后一点不干也散去。
作为家里提倡做生意的大功臣,冉佳怡恢复了吃喝玩乐的小学生生活,将发挥余地留给了老两口。
接下来,田家爷奶在家鼓捣卖红薯干的,田奶奶还新制了红薯球。
比起完全由红薯制作的红薯干,红薯球的做法就复杂多了、配料也更贵,但吃起来口味也更好,有了几分点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更卖得上价。
冉佳怡作为一个小孩子,在第一天的数钱之后,再也没能见识到爷奶赚了多少钱,可看着二老红光满面的气色和家里愈加改善的伙食,也知道这门生意不错。
家里成堆的红薯进了家门,制成红薯干出门,再换成钱进来,这一转手就是几倍的利润,田家的钱罐子也渐渐充盈起来。
体现在冉佳怡身上的就是多了几件新衣服和几本故事书,头上的头花也攒足了一个星期的量。
冉佳怡对此很是满意,要是能再有点追求、去县里开个铺子就好了。
只不过这点田家暂时是不考虑的,去了县里啥都要花钱,他们心里打鼓。
这门生意一直做到了春节来临,冉佳怡所在的学校早早就放了学,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过年的喜悦。
春节是个团圆节,辛苦了一年的人终于能轻一阵,盘点下一年的收获,再享受些平常不舍得的花费,买件新衣服、几样小零嘴、一桌丰盛菜,这就是一个好年了。
这时候的人们总是十分大方的,连带田家的红薯生意也更好。
原本每次去县里他们只带两箩筐的红薯成品,下午卖完就回。
等进了腊八,街上的摊位多了起来、人也多了不少,卖对联的、玩具的,卖衣服、吃食的,人人上街都不空手回
田家见此每天多带两箩筐,在天黑之前也总能卖完,这一直持续到了腊月二十三。
小年到来,家家户户的东西准备的差不多,街上的人总算好了点。
在冉佳怡的劝说之下,田家又恢复了两箩筐的量,每天中午就能回来,然后继续晒制红薯制品,顺带准备过年的年货。
这是冉佳怡到来之后第一个在田家的年,双方都挺重视。
都说新年新气象,冉佳怡添了全套的新衣服、家里的吃食摆满储物间,在她的劝说下,田家爷奶也各自添了一件新衣。
欢欢喜喜,满是对新年的向往和憧憬。
小年过去,日子就过得快了,村子里的人也难得闲了下来,东家走走、西家转转,妇人们在家里准备新年夜的团圆饭,男人们满村子转悠打牌唠嗑。
就是没有大人的田家,也因为好吃的零嘴儿吸引来了不少小伙伴,冉佳怡对此表示很得意,过年还是热闹点好。
享受新年喜悦的同时,冉佳怡也有点小担忧,那就是从她回来后,就没有见过亲妈汪巧儿。
田家有多么热闹喜庆,钱家的汪巧儿就有多么冷寂孤单,这很难让冉佳怡不担心。
可再如何,汪巧儿这个年肯定要在钱家过,冉佳怡无可奈何,只能等着人回汪家后她去看看。
--------------------
第242章 第十四个世界
大年初三, 往年汪巧儿来田家的日子,冉佳怡等待到有点心不在焉,同村的小伙伴喊她一起玩耍都被拒绝, 一心等待汪巧儿的到来。
自从被送回来后, 两人就没有再见过面, 这具身体天然有对母亲的担忧,连带着冉佳怡也对汪巧儿多关注了几分。
按照以前的时间,汪巧儿就是过来估摸也得半下午, 但中午冉佳怡看着桌上丰盛的美食都毫无胃口。
田奶奶看了焦心不已,连声劝她多吃点,她也听不进去。
好在没有叫她等太长时间, 几乎是午饭刚过,蹲在门口小板凳等待的冉佳怡就看见了汪巧儿走过来的身影。
那脚步略微有些急促, 听得出主人有些着急, 可越到近前,那脚步声越慢,直到两人面对面,汪巧儿方才停住。
母女俩面面相觑,彼此都是陌生又熟悉的样子。
冉佳怡的眼里, 对方仿佛跟几个月前没什么两样,可又似乎憔悴了些许, 让她不免担心对方在钱家的日子是否舒心。
无奈的是,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将自己小小的身子贴上面前人的怀抱, 软软的喊了一声“娘”。
而在汪巧儿眼里的女儿, 状态就要好上太多了。
她仔细端详着面前的女儿, 一段时间不见, 女儿明显长高、长大了不少,脸蛋也有了几分圆润,一身簇新的新衣服更是衬的小姑娘气色极好。
不难看出,女儿这段时间过得应该很好。
汪巧儿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这样的女儿了,连来之前心中的几分愠怒也尽数消散。
恍惚回忆中,小姑娘一开始也是这样,被父母宠爱着无忧无虑。
可自前夫去世女儿就没了小孩子家的鲜活,到钱家后更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一如她的模样。
从记忆中回过神,汪巧儿摸了摸小姑娘的油光水滑的乌黑秀发,“凤儿,走,进去。”
说着牵起女儿的手往里面去,正是寒风凌冽的时候,小姑娘的手早已被冻得冰凉,却叫汪巧儿一直暖到了心窝里,仿佛这个寒冷的冬天都多了一丝温暖宜人。
汪巧儿牵着女儿进屋,却见熟悉的院子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显见得院子早已经被打扫过一遍,一副焕然一新的模样,角落里可见小孩子玩的草蟋蟀、蜻蜓,桌子上的果盘尽是小孩子爱吃的零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