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爹爹呢?”冉佳怡继续问,想知道崔大有在孩子心中是个什么形象。
“爹不好。”小柱子说这话时声音低低的,像是担心被指责一般。
冉佳怡也小声道:“哦,哪里不好了,没关系,你跟娘一个人说。”
小柱子瞅了瞅娘亲,鼓起勇气道:“爹给小石头和狗蛋他们吃糖,不给我。”
冉佳怡瞪大了双眼,还有这事,原主的记忆里可从来没有过崔大有往家里带糖,原因只有一个,崔大有的糖在回家之前都给了别人。
她不由得在心里恶狠狠的骂了句渣爹,哄道:“没关系,娘明天去给你买糖吃。”
小柱子并没为这句话高兴,而是小心翼翼问:“娘,爹是不是不喜欢我啊?”
冉佳怡见状心疼极了:‘怎么会呢,我们柱子这么可爱乖巧,谁见了都会欢喜的。”
小柱子暗淡的双眸霎时亮了两,小脸红扑扑,显然是兴奋的,“真的吗?”
冉佳怡重重点头加大自己话语的可信度:“当然。”
小柱子顿时没了刚才的失落,全然只剩喜悦。
夜话到此结束,母子俩在一片温馨和乐的气氛中进入梦乡,另一边的崔大有可就不那么高兴了。
-----
挥了一下午的锄头,崔大有是腰酸胳膊腿疼,本想着回来可以好好歇一歇,结果,面对的是妻子的冷脸,还要自己做饭,着实很惨了。
好在这活儿他干十几年早手熟了,此时取了点玉米面,糊了两个饼,就着咸菜也混个肚儿饱,只是这实在没办法跟实实在在的饭菜想必,故而他心中还是有几分落差的。
这还只是一顿,想起妻子说的,以后不干活就没吃的,崔大有一个头两个大,他也清楚,帮别人干再多的活,也没多少人愿意留自己吃饭的,原因很简单,活有的是人干,粮食却只有那么多。
这一下子,崔大有陷入了僵局,是选择继续帮人,还是先顾全自己,没多犹豫,崔大有就选择了前者,他们以前都帮助自己呢,而且他也不信,妻子还真就能不给自己吃饭。
冉佳怡自然是做的出来的。
或许是学乖了、也或许是担心妻子真真说到做到,第二天崔大有早起去自家地里干了半天的活,才抽空去帮了村里人。
冉佳怡验收了成果也没食言,这一天做的是三人份的量,叫崔大有稍松了口气。
如此一过三天,冉佳怡还以为能多安生一段时间,崔大有就旧态复萌了,起因在于他二大爷腰扭了,需要人照,这货就毛遂自荐去了。
话说这二大爷下面三个儿子,一串孙子孙女,又不是照顾不来,可崔大有不这么想,二大爷对他有恩,如今腰扭了,合该是他报恩的时候到了。
这下子,地里的活是彻底不干了,上门贴身照顾还不算,原主存下的铜板和这几天好不容易攒下的几个鸡蛋也被糟践没了。
冉佳怡气得差点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好容易按捺下怒气,当天就没给人做饭,问原因,给人做孝子贤孙,那二大爷不得管饭嘛。
--------------------
第266章 第十六个故事
这一次事件直接导致了两人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战。
冉佳怡除了做母子俩的饭、洗母子俩的衣服, 外加喂喂鸡外,是彻底万事不管了,至于地里的活, 谁爱干谁干。
要搁在平时, 崔大有还有心理论几句, 可现在他敬重的二大爷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他一直小心照顾,也无心他顾, 没人做饭就自己随便做了吃两口,衣服脏了就水里搓一搓,晾干继续穿。
冉佳怡看的出来, 即使这些活他都是干惯了的,可大男人干活没有那么细致, 几天下来, 崔大有的衣服即使刚洗过也显得脏兮兮的,偏他自己全然不觉。
冉佳怡也不多嘴去提,她在筹谋帮娘家赚钱的事。
要是自己上,冉佳怡有很多种方法发家致富,可适合甄家人的, 冉佳怡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搞养殖最适合。
实在是她那两个弟弟和弟媳都不是顶聪明的,小心思或许有, 可做生意之类就不行了,这也是原主出嫁后还能得到娘家不少照顾的原因。
但养殖不同,古代没有全套的养殖系统, 穷人家自己养些鸡鸭是舍不得吃的, 而富贵人家自家庄子上产的也只够自给自足。
一方面, 大规模养殖没有必要, 二来,市场饱和度有限。
但冉佳怡并不觉得这是大问题。
她在现代听长辈们讲过这样一个经典的企业案例,说是两个美国人到非洲卖鞋,当时非洲人压根就不穿鞋,于是一个人觉得非洲没有市场直接放弃,一个却觉得这是一大片篇未开拓的市场,在经过市场调研制造出适合当地人的鞋子后,赢得了广大的非洲市场。
这说明,很多时候,并不是市场没有需求,而是需求没有戳到消费者的心里。
规模养殖一旦形成,肉类成本会降低,到时候不管是饭馆、还是百姓个人肯定都乐意花些低价买肉吃,冉佳怡对此很有信心。
只是大规模养殖还要面对很多技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常见的疫病,一旦发生就会血本无归,冉佳怡只知道个大概,并不敢贸然做大,好在他们的本钱也并不多,想做大都做不到。
有了主意,冉佳怡就开始了整天往娘家跑的日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劝说娘家人相信自己。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养鸡,甄家人多,足足养了二十来只,每天喂鸡、打扫就是一件累人的活,这项工作原本是二弟媳的,但二弟媳怀孕后,这任务就交给了三弟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