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都是虚情假意,四姑娘并不留恋,转身跟着小侯爷身边离开,没再回头一眼。
远处,冉佳怡静静的看着,坦白说,这位四姑娘的反应比起原主来好了太多,应当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也不是说原主差劲,就是没娘的孩子天生就少了一道教育,做事难免不周全。
想起刚才见面时对方的承诺,还不知道这份承诺有用没。
尽管冉佳怡再担忧原主的亲事,但这时候的倪府也轮不上操心她,因为三姑娘的婚事要提上日程了。
三姑娘的年纪也不小了,跟四姑娘一样十七岁未出门子,但她跟四姑娘情况又不相同。
倪夫人对唯二嫡出姑娘的婚事自是上心,从三姑娘十岁就开始暗中想看,到了十四岁才终于定下婚事,约定好十六出嫁。
时人女子十五及笄,但一般疼女儿的人家都会多留女儿一年,十六出嫁的反而更多。
偏偏三姑娘时运不济,十五岁那年未婚夫家祖父去世,守了三年孝期,硬是等到如今快十八才出了孝期。
不过这只能说运气不好,但这事儿本身也不全然是坏事,一来三姑娘虽则晚嫁两年,但这两年呆在娘家总比去夫家一起守孝来的好,守孝太苦了;二来,倪家姑娘愿意守,往后对方家里就得多担待女儿几分,这可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好处。
所以,眼见三年孝期已到,倪夫人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开开心心准备起女儿的婚事。
————-
但这一准备,倪夫人的心情就不大好了,无他,女儿的嫁妆实在太少了。
一般京城贵女的嫁妆都是从出生开始攒起,因为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古董字画、好的木料摆件等等,本来倪夫人早两年就准备好了,是一份不亚于大女儿的嫁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本以为随便嫁个女儿去侯府,不要多少聘礼、嫁妆自然也无需准备多少,但偏偏这门婚事大办了。
相较于嫡女丰厚的嫁妆,庶女的嫁妆也就公中出个几千两银子,父母亲戚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再添加,但总数一般也不会超过一万两。
但偏偏这个庶女嫁进侯府,正正经经按照侯府继室的嫁妆置办,在丈夫的盯梢下,倪夫人只得从亲女儿的嫁妆中扒拉了一部分,当然,这部分公中会补上。
但少了的东西就是少了,拿着钱一时间也买不到,倪夫人那叫一个心急如焚。
最后实在无奈,倪夫人只得添了一个庄子和两个京城的铺子,才心满意足,这可都是能钱生钱的好东西,以往都只能传男丁,现下算她占了便宜。
至于自己的两个儿子已经在外办事,总有办法再挣到的,可以说,倪夫人是将对大女儿的疼爱一并加到了小女儿身上。
这场婚事历经了三年时间的考验显得愈发重要,双方都比较重视,但也都着急,倪家女儿年纪大了等不了,男方家年纪大了也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谁知道再等下去会不会有别的变故。
两方商议着定下了婚期,定在第二年的春天。
--------------------
竹里:坦白,昨天卡文其实是因为看了国家宝藏第三季,心情激昂澎湃、难以言表,久久难以平息,然后悲催找不到写文的感觉了。
强烈安利这档节目,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何其广博,古人的智慧、今人的传承,每多看一分,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就要更深几分,此生无悔入华夏,浮躁的社会更需要看看历史的沉淀。
第318章 第二十一个故事
作为侯府里第四位出嫁的姑娘, 三姑娘的婚事办的颇有些不上不下。
要说风光也确实阵仗不小,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要说落魄那也不至于, 毕竟是尚书府的嫡姑娘, 嫁的人家也是京城里数得出的世家, 可就是有点尴尬。
倪夫人和三姑娘也不是很满意,根本原因还在于,这门婚事跟先前四姑娘的不相上下, 对以正室和嫡出为荣的她们来说,这不亚于一场羞辱。
但再不甘不愿,一场婚事结束, 那就都是过去的事了。
侯府下面几位姑娘的年纪相差不大,如今三、四姑娘都嫁了, 轮也该轮到原主这位五姑娘, 等她的结束又轮到了六姑娘,一代复一代,不外如是。
只是,三姑娘的婚事是早早就定下的,四姑娘阴差阳错但好在结果也不错, 等到要操心五姑娘的婚事时,倪夫人才发现, 这人选有点难选。
大户人家的庶女,要么进更高门做妾,要是嫁给门户相当人家的庶子, 再往下就是清寒的科举学子。
本来, 也无拘哪一种, 但五姑娘情况有点特殊, 特殊在上面姐姐一嫡一庶都嫁给了不错的人家,要是再将庶女送出去做妾,难免打这两位姑娘的脸,偏生后两种的人选都得好好挑选。
皆为夫妻的两家即为姻亲,姻亲自是要互相帮衬,正经亲家绝对不能是那烂泥扶不上墙的。
倪夫人对着京城青年才俊的名单看了又看,这是京城女眷中间流传的名册,主要是介绍京城内未曾婚配的优质男女名单,是一份相对客观的资料,倪夫人也可以参考一二,至于真实人品还得自己考察一番。
不过两天,倪夫人的耐心就彻底告罄,不上不下的,哪能选到什么好人家。
可这也不是她说不干就不干的,原先拖着四姑娘是因为自己的三姑娘没成婚,尽管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可好歹有一个遮羞布。
现在么,要是继续拖下去,传了出去肯定会影响。
她自己选不出来,索性将这个难题甩给了倪大人,是他的亲女儿呢,这也是倪夫人自己图省事儿,原主上面也没个姨娘能说得上话,只能任人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