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宽慰:“我是一开始就说了,回城是肯定要想办法一起回,他们不相信才会闹到这样的。那林远你呢?”是真的舍不得,还是仅仅只是不想让自己显得过于薄情。
林远自己也说不清,他一直让李玲玲等自己,可女子的青春何其宝贵,一个虚无缥缈毫无保障的承诺,凭什么让人相信他呢。
想到这里,他就不敢再想,因为他怕最后会得出一个自己本就是小人的结论来。
“不提这些了,离开学就半个月了,过几天收拾下差不多也是要离开了,咱俩几个在海市的,到时候一起走?”
一样的道路,同行还有个伴,冉佳怡自然无有不应。
林远过来找人前,本以为这会是一场促膝长谈,可话赶话几句就直逼人心,他也没了深谈的心思,内心深处,他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这样一个小人的。
虽则对方并没有露出看不起的意思,可林远心中还是有几分别扭,很快就结束了谈话,两人各回各屋。
冉佳怡回房,想到刚才的对方不由得轻笑,记得上辈子的林远过的可是很不错,原主却一辈子蹉跎,没能再走出去。
由此可见,人有时候自私点,才会过的更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林远做的就对,只是对比起原主的遭遇来,难免让人有几分唏嘘。
前世原主可不仅是没能上成大学。
人生不只是大学一条路,华国发展的大好时机就在眼前,原主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可每当她想要做些什么改善生活时,却总会被李家人以种种理由阻止,他们用自己落后的思想,同样禁锢住了原主,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
竹里:昨晚直接躺睡着了,一个字没码,连请假条都没挂qaq
第343章 第二十三个故事
一场称不上交心的交谈结束, 两人在寂静的夜里分开。
临近开学,一众知青们的心情也越来越放松,暂时没有了生存的压力, 前方又是光明摧残的前途, 他们自然是应该高兴的。
冉佳怡也就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度过了最后半个月。
随着时间愈走愈近, 离别的愁绪自然也是有的,毕竟一起相处了那么长时间,可到底奔赴美好未来的兴奋占据了上风。
等到那一天真正来临, 所有人的面上都带上了难以掩盖的喜色。
一群人里面,下乡最久的已经七八年,最短的也有两三年了, 在李家村,他们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美好, 可挥洒在田地间的汗水更叫人难挨。
此时要离开, 既有几分迫不及待,又有几分惆怅。
知青们互相交换了地址和联系方式,同一地方的约定一起走,冉佳怡和林远跟另外一个女知青一路,一起回去海市。
大件值钱的行李早在之前就寄走了, 小件或者用不上的都被送给了周围的邻里,自然又得了村人们的好一顿夸。
最后, 在同一天,所有的知青们大包小包,拎着行李和介绍信, 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村里人为了表示善意, 还特意派了牛车来送, 知青们也没拒绝, 不然这一大段路光靠脚走可得费上不少劲儿。
一路到了镇上,与村人做了最后的告别,他们坐上了前往市里的公交汽车,然后从县里坐上开往四面八方的火车,就是真正的离开。
颠簸的车上气味并不如何好闻,但没人顾得上在意,他们都在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美好校园生活。
等到了县城,也到了知青们分开之迹,他们分别踏上不同的列车,驶离不同的方向。
这时候还没有禁止旅人的亲朋来送行,三人透过车厢,能看到车窗外人们不舍的目光,紧紧缠绕在车上的亲朋身上。
忽然,一声小小的惊呼吸引了冉佳怡和林远两人的注意力。
声音是与他们同行的知青小姑娘发出的,她的眼神死死盯着窗外,转而犹豫的看着两人道:“远哥,思恬姐,你们看那里。”
顺着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两人便明白为何小姑娘那么惊讶了。
因为距离车窗一段距离之外的,赫然是李玲玲和李辰的身形,他们竟然提前追到车站来送行了。
送就送,冉佳怡的心绪还不至于为此有什么大的起伏,在她这里,结束就真的是结束了,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以后都不会再见面。
只是林远的态度就颇有点值得商榷了,那脸上的不舍再明显不过,看的冉佳怡都有点不忍,“你真的不后悔吗?”
林远闻言收回自己有如实质的视线,轻轻摇了摇头:“不会。”
冉佳怡也搞不懂这人了,说没有感情那肯定是假的,不然也不会这么不舍了,可要说这感情有多厚那也未必,终究比不过回城与上大学。
仿佛这就是男人的通病,而林远以后会不会后悔,谁又说的准呢。
-----
车子终究还是缓缓的动了,冉佳怡的视线没再往外看一眼,而林远却不自觉的再次凝视起了某处,人影越来越小直至再也不见。
他们没看见的是,原本伫立在原处的两人,到底没忍住跟着车子小跑了几步,只是火车的速度哪里是人能赶上的,最终不过徒劳罢了。
李辰垂头丧气回来,看着身边姑娘宽大衣服下依旧遮掩不住的凸起,他有些疑惑:“你为什么不告诉他?”
李玲玲苦笑:“告不告诉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至少现在我还有他。”
李辰有些恨铁不成钢:“你这样有什么用,难怪留不住人。”
李玲玲被讽刺了也不生气,反而有些惆怅:“我只是不想他以后想起我来,是我面目可憎的样子罢了。”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她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