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770)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双方你来我往一番,自然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景象。

有临出门前乔母的那番话,冉佳怡一行人也不急着回去,就在宋家坐了会儿。

乔家两个儿媳见公婆没有糊涂到借粮食出去,就放心的回了屋继续躺下。

只乔父乔母陪着,这种时候,请客吃饭是不可能的,只桌上每人一杯水,饥饿的时候勉强填填肚子,降低一点腹部因空虚而产生的灼热感。

干巴巴的几句对话后,双方就再无话可说,再者,说话也是要费力气的,腹中饥饿,多说一句话都感觉再消耗为数不多的能量,尤其冉佳怡两人抱着孩子走了这么远,早上吃的那些感觉早就消耗一空。

人饿就没什么精神,再想到如今的状况,悲观的情绪蔓延在众人心头。

————-

沉寂了一会儿,乔父乔母也没了留人的心,实在是气氛太尴尬,只在人走之前,乔母还是不放心想亲口问一问女儿怎么样了。

将乔父和女婿留在了客厅,乔母带着女儿回了老两口的卧房。

乔母进门第一反应就是光上门,和女儿一起坐到床边,细声问起了近况。

冉佳怡自然是如实相告,包括今天宋母让她们几个儿媳带人回娘家打秋风的事,倒了个干干净净。

乔母听了先是叹息,不过转而想起自家也是这情况,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了。

她有点愧疚的对女儿道:“四娘,娘也不是骗你,是家里的情况也不好,最近已经减少到了两天一餐,不吃饭的时候全部躺在床上,实在接济不了你。”

冉佳怡不在意:“娘,没事,就是有我也不能真带回去,家里那么多人,一人一口都是不小的量。”

乔母连道也是,可还是担心不已:“四娘,那你可怎么办啊,亲家不会难为你吧。”

冉佳怡说不会:“我来之前就打过招呼了,咱家人多,婆婆也知道。”

听女儿这么多,乔母放下了一半的心,她起身几步打开橱柜,挪开了外层的衣服,这才露出了下面被藏起来的东西来。

那一小包的粮食,是乔家最后的保障,此时乔母却将它拿了出来。

小小的包裹被放到床铺上打开,冉佳怡看见,里面有一小份的精米,少少的一捧,白的能晃花人眼,另外还有一把干红枣和两大块黄色的糖。

东西不多,可在这时间节点却是很珍贵的东西,在关键时刻能救一家人一命的宝贝。

只见乔母挑挑拣拣,最后,将两块糖块和一把干红枣用一个块小布料包起来,塞进冉佳怡的怀里:“我能给的也就这么多了,你自己藏好了,别傻不愣登的,三个孩子还指着你呢。”

冉佳怡愣愣的看着怀中的东西,第一反应是不能接,边将东西塞回去边说:“娘,不用,家里也......”

乔母却不容反驳的道:“给你就接着,这点娘还是能做主的。”

冉佳怡也就不再拒绝,因为乔母肯定是思考过的对女儿的一片心意,况且还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米。

东西不多,放在一起也不到巴掌大,冉佳怡瞧了瞧自己上下,把东西往袖子里一塞就完全看不出来。

乔母又给她理了理袖子,保证一点痕迹也看不出来,这才满意的点头:“你也不要太傻,东西自己收好。”

冉佳怡点头,乔母言语间都是对女儿的一片爱护,她都细细听着。

前世,原主在宋家被嫌弃,最渴望的就是父母的怀抱,可惜那时候乔父乔母因为熬坏了身子早早去了,下面弟弟弟媳没有那么亲近,有娘家也跟没有一样。

这一辈子,冉佳怡想,等她有能力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他们。

母女俩说完话,从屋内出来,客厅翁婿俩已经各自低头沉默。

冉佳怡牵着两个孩子,告别了乔父乔母,五人如同来时一样出了乔家大门。

这一趟算得上无功而返,气氛并不很好,一路上,冉佳怡就听的宋大郎不断唉声叹气。

冉佳怡问:“怎么了?“宋大郎又不说话,两次过后也就随他去,懒得搭理。

他的意思冉佳怡很明白,这是介意在乔家没借到粮食,虽然刚才嘴上说着没关系,可出门前肯定是抱着些幻想的。

————-

就在这样尴尬的氛围中,两人沿着来时的路回到了宋家。

屋内很是安静,显然他们是第一批回来的,回来的这么快,一看就知道连顿饭都没混上,在屋子里躺着的三人连出来看一眼的欲。望都没有,继续躺尸。

--------------------

第351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冉佳怡将三个孩子安置好, 说安置其实也就是给放床上去,下一顿在明儿早上,且还有一整个下午和晚上呢。

这还不是结束, 等宋大郎也进房间休息后, 冉佳怡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想办法。

之前在系统空间里想的简单, 把自己卖了,可这是货真价实的古代,只要有一纸卖身契, 那生死全由人,自己一点做不了主。

即使她在的时候替原主应付一切,也不能保证原主回来后也能做到, 所以,她想到了假卖身。

即伪造一次假卖身, 有了原主的记忆, 冉佳怡知道,只要不去官府备案,卖身契就不算真正成立,而大户人家所谓的下人都是在官府备案过的。

当然,去官府备案得交钱, 但好处也显而易见,过了官府的奴仆只要跑了那就是逃奴, 一辈子都不能光明正大的恢复自己的身份。

这也就成了冉佳怡现在抓住的漏洞,骗着宋家人签下卖身契、再把卖身契捏在自己手中,并不去官府备案, 应当是瞒得住的, 毕竟乡下人一般也想不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