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宋大郎自己搞不定,只得请宋母出马,将五岁勉强能照顾自己的大儿子留下,两个小的都送去了宋母那里。
宋母碍于刚到手的钱,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哪怕带孩子真的是一件颇费心力的事。
宋母自从五年前大儿媳进门之后,那真的是没干过什么重活累活,此时再接手,顿时叫苦不迭,不过短短几天,甚至滋生出了再给老大娶个媳妇的想法。
当然,这里的娶其实就是买,不过不同于正经的买人,这时候的黄花大闺女也就是一袋粮食的事,相较于刚卖出了三两银子高价的大儿媳来说,实在是廉价的很。
可惜,这算盘到底在想到多一口人要花费的粮食后打消了。
但她也没有继续委屈自己,而是将两个孩子分别塞给二儿媳和三儿媳,理由也是现成的,孩子娘卖身的粮食他们也有份。
--------------------
第361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在宋家人过得鸡飞狗跳之时, 冉佳怡也带着两兄妹回到了镇上。
他们居住的这处院子是他们短期租下来的,也就租了半年左右,主要镇上的房价并不便宜。
别看狮子大开口从客栈老板那里要来了一百两银子, 可这一处镇上的两进院落, 也要五十两银子, 还有更贵的。
适逢乱世,为了不当吃不当喝的宅子,挥霍掉手上的真金白银, 冉佳怡有些不舍得,多点银子总多个保障。
回到镇上属于自己的院落,冉佳怡才算彻底松了口气, 可算是摆脱宋家了,自此后, 她可以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
但同时, 她也要对今后的生活做一个规划,坐吃山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行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盘点自己的存银,一开始的一百两,在镇上租房加上几日的开销,还有今日所谓的买身银, 已经去掉了十两,还剩下九十两, 即使对镇上一般人家也是一笔不小的存款。
但冉佳怡吃亏在,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且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 独自在镇上生活其实有点危险, 这还多亏了两兄妹年纪不小, 当兄长的虽然瘦弱可好歹看着也是一个男子汉了。
古代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要是冉佳怡一个女人住在镇上,怕不是当天就得被偷个精光,人不被卖了就要庆幸,但有了一个男人,安全度就上升了很多。
因为这,冉佳怡倒也没打算亏待两兄妹。
名义上是主仆不假,但一来冉佳怡事先做过承诺以后会还人自由身,也就没必要真的把人当奴仆使唤;二来,说白了三人也称得上相依为命,在彼此都没有坏心眼的前提下,必要的体谅还是需要的。
所以,两进的院落,三人一人占了一件屋子,两兄妹也各有自己的一间小屋子,在这座宅院里,他们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只要不奢侈,九十两银子还可以他们过上很久的平淡生活,暂时没有赚钱门道,冉佳怡即使再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
除去钱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宋家那帮人了,
想起自己今天从两兄妹手上抢来的一两银子,冉佳怡决定明天就宋回给原主的亲身父母那边。
理由也很正当,公婆这种一天都没养过她的人,都可以理直气壮享受她的卖身钱,凭什么原身的父母抚养了原主那么多年,却连一丝便宜都占不到。
乔家父母不算多疼爱女儿的人家,可从始至终也没亏待过原主,她如今代替了原主理应孝敬一番,多的她做不了,这一两银子想来也能帮上乔家一点儿。
当然,这些都是冉佳怡的主观想法,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原主残留的情绪。
上一次回乔家时,她就发现,原主心中对娘家有一股很复杂的感情,既怀念感激又有两份怨恨,个中感受难以言明。
冉佳怡便知道,原主心中还是惦记着娘家的,但她当时进了赵秀才家门就被困住了,等三年后再出来,父母已经故去、娘家也不是记忆中的娘家,她连怀念怨恨都找不到人。
故而,这一次,冉佳怡顺着原主的意思,照拂一下乔家,希望能让乔父乔母安然度过这次危险,不至于没了娘家。
既然要回乔家,那肯定是要带东西回去的,冉佳怡在院子里扒拉了一圈,最后还是决定就带点粮食和一两银子,对农家而言也是份重礼了。
-----
来到镇上的第一天,冉佳怡带着两兄妹将整座宅院重新收拾了一通,吃了一顿饱饭就早早休息。
翌日清晨,吩咐两兄妹照看好家中,冉佳怡就提着礼物出门。
从镇上通往乔家的道路要比去宋家远不少,冉佳怡足足走了小一个时辰才终于到地儿。
待到了地儿,才发现乔家村与上河村同样的寂静,要是不注意还以为这是一座空村。
乔家如她预料的一般毫无动静,想来还并不知道原主被宋家卖了的消息。
也是,距离这么远,村人们现在又都从不出门,消息传不过来也是正常的。
所以,在冉佳怡敲门,等来乔家大弟媳开门后讶异的目光,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嫌弃,如果她没有看错的话。
冉佳怡也不搭理她,人家儿媳瞧自己这个出嫁的大姑子回门不高兴,可自己回娘家也碍不到她的眼,没必要看人脸色。
“爹娘,你们在家吗?”其实不用问,人肯定在家的。
很快,屋内就传来了乔母有气无力的声音:“是四娘吧,你怎么回来了?”
冉佳怡也不见外,无视大弟媳想要接过自己手中篮子的手,径自带着东西去了乔家父母的屋中,她的东西是准备给乔父乔母,可不是给不待见自己的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