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五岁的小豆子已经懂得不少东西了,尤其听哥哥的话,此时听见也不问为什么,脚下旋风似的跑到钻习惯了的狗洞。
不小的狗洞在这处破败的墙上算不得什么,经常进出这个洞小豆子不觉得有什么,他动作灵活轻巧地穿过狗洞,两边看了看,确定没人发现自己,顿时撒起脚丫子就往村口跑去。
村口有一棵很大很大的老槐树,只是叶子早已不见一片的,瞧着没有什么生气,但高大的树干依旧给人它依旧很强壮的错觉,小豆子坐在树下、无聊的晃着脚丫子等娘亲回来。
约莫到了傍晚时间,小肚子等到肚子饿的咕咕叫,才等到自己的娘亲回来。
见到人他一个猛地扑上去,抱住了娘亲的大腿。
董娘子被吓到、差点一脚把人踢出去,只在最后关头意识到来人,努力收回踢出去的力道。
将人揽住,不禁询问:“小豆子,你怎么出来了?”
小豆子过了这么长时间,早已不记得家中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大哥喊他来告诉娘,有人在门口等着。
董娘子听见眼神暗了暗,看来对方确实很着急呀,距离那位好心的姑娘上门才没有一天,这位竟然就来了。
看看手中提着的东西,董娘子眼神复杂,这些都是用昨儿上面那位姑娘的银子买回来的来那个是,二两银子的购买力也是不俗,她只花了其中一部分就买到了不少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他们一家过上很长一段时间。
只是财不外露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两相比较,想到堵在自家门口的人来意,董娘子就先生了几分不喜。
粮食是肯定不能叫人看到的,想到大儿子的机敏,再看到脚边小小一只的小儿子,董娘子有了主意。
放轻脚步,来到院子有狗洞的那块儿,将粮食放了下去,并嘱咐小豆子仔细看着,她这才缓缓地挪到正门,手中只提了一个小小空空如也的篮子。
“大娘,醒一醒。”董娘子的声音没有特意压低,宋母很快就清醒过来,一看四周都要天黑了,顿时着急起来,她可还得回去呢。
--------------------
第367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迷糊的思绪渐渐从睡梦中清醒, 宋母看着眼前的人,突的明白了什么。
“你是董娘子?”
董娘子并不意外对方能认出自己,也不否认:“是的, 请问你是?”
宋母当即将自己的身份清楚到来, 她也明白, 谈这种事情,首先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份取信于人才行。
宋母之间自己话刚说完,对面的妇人更迷惑, 不由得道,“我们还是进去说吧,这事一时半会也说不清。”
董娘子并未拒绝, 而是带着人进了院子。屋内并没有点灯,有点灰蒙蒙的, 但还能看得清, 董娘子请人坐下、又给倒了一杯凉开水,这才请宋母继续。
“是这样子的,我今天大老远过来,实是有一桩好生意要与你谈。”
董娘子疑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有什么生意可谈的?”
宋母见她不信, 信誓旦旦道:“这生意可不是一般的生意,说好吧, 你做好了定有大笔银子赚,说不好吧,只那么一项不好, 你且仔细听我说来。”
董娘子便不再反驳, 认真听对面说起来。
宋母遂掐头去尾开始说, 只说赵家来找自己, 自己因为儿媳已经卖身牺牲了一次,没了机会,因为听说过董娘子家符合条件、所以才找上董娘子。
还主要强调了体谅她家困难,这才想着帮衬一把,如果她不愿意,自己再去找别人也是一样的,那话语间,简直把自己当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般,浑然忘记了自己逼迫儿媳妇时的凶恶。
且不说董娘子事先知情、此时心知肚明,只当看戏一般当做笑话。
只她依旧听得认真,没有直接拒绝,想着如果对面的妇人再打什么坏主意,也能提前告知一下帮助自己的小娘子,这总是好的。
宋母却只看见对方听得认真,或许是对十两银子抱有太大的自信,而完全忽略了对方眼底的不屑与不满。
噼里啪啦一通,宋母的话讲完,眼巴巴盯着对面的董娘子,“你觉得如何?”
董娘子觉得自己若先前听了宋家小娘子的话,只有半分的疑惑的话,此时这半分疑惑在对方的讲解中,也完全消失不见。
解去了最后一丝疑虑,董娘子便更加坚定了为宋家小娘子拖延几天时间的决定。
从宋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中,她隐约也察觉到如若自己断然拒绝,指不定这妇人还要再找上宋家小娘子,到时候又是一桩官司。倒不如自己这边给拖拖,如果能拖到赵家不耐烦,那是最好,便是拖不到,能晚一天都是赚的。
“我就称呼为宋大娘吧,宋大娘,按理说赚银子这个事情我不应该拒绝,但我家的情况你也看见了,就我一个寡妇,带着五个孩子,大儿子也不过才十岁。
如果我真去了,五个孩子在家也没办法过,再说了,我本就寡妇门前是非多,这样的事情,要是真掺和了,只怕这一家子以后也没有活路了。”
-----
董娘子离开后、五个孩子怎么过活,这从来不在宋母的担心范围之内,又不是自家崽子,但若牵扯到最关心的银子,那就不一样了。
眼见董娘子要为了孩子拒绝,顿时就着急了,“董娘子,不是我说,有了五两银子,你想干啥不行,银子买了粮食还有得剩,到时再添上一亩地,有的粮食还怕别人看不上。”语气中满满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