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做贤惠女(快穿)(800)

作者:竹里人家 阅读记录

时间刚刚过去了两天,董娘子依旧没有上门,宋母着急的嘴角都起了燎泡,却又等来了赵家的下人,赵家人上门,自然要问她人准备的怎么样了。

宋母哪里能拿出人,只得好言好语将人招待一番,承诺一定三天之内一定把人送到赵家,又搭上了一小袋粮食,这才送这心不足蛇吞象的下人离开。

没有找到其它合适的人员,时间又这样紧,宋母也想不到其他人选,只能继续在董娘子那边想办法。

等不及隔天,宋母直接气冲冲上了董娘子家的门,也得亏宋母没读过书,否则便该知道当初三顾茅庐的故事了。

宋母一路心火旺盛,将一切盘算得好好的,这一次,她一定要董娘子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果董娘子愿意的话,她就直接把人送到赵家去,也不用顾虑那么多,毕竟赵秀才家能耐可大了;要是董娘子不同意,她也不在这儿费功夫,纯耽误时间、还费力气,万没有送钱上门还遭嫌弃的。

到得董家,这一次宋母难得板着一张脸,面色不渝,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换成了董娘子腆着一张笑脸,这让焦急难耐心的宋母心中稍微好受了一点。

不待她质问,董娘子就将自己的困难说了出来,那样子仿佛比宋母都着急。

“宋大娘,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说好上门的,可,可是我娘非要说我得给二两银子给小妹做嫁妆。

您替我想想,这总共就五两银子,给了二两,我这一家四个孩子,剩下三两还得请人帮忙照顾,也少不得花销,别说撑个三年五载,就是撑两年也有写难了,到时我在赵家出不来、孩子又没钱过活,这可咋整?”

宋母算是听明白了,董娘子就是想坐地起价,五两银子都嫌不够,真不知有多大的胃口。

其实赵家算是大方的了,给了十两银子,够买几个黄花大闺女的了,可架不住宋母自己昧下五两,能到董娘子手上的就只剩五两了。

如今董娘子想多要,那便只能从自己那一份里出,否则赵家就是冤大头,再多也未必愿意,偏偏宋母自己舍不得。

这下子,宋母也不知道,是董娘子压根不答应好,还是如今这般涨价好。

前者是自己压根拿不到银子,后者是自己少拿银子,不论怎么选,宋母心中都是极不甘心的,但不甘心也由不得她,就如她拿捏着董娘子,赵家也拿捏着自己,银子就是她最大的软肋。

愁眉苦脸的宋母又盘算起来,若是从自己的五两里取出二两,那自己还有三两银子赚头,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于是摆出一副好人模样,道:“董娘子,既你这样说了,那我就替赵家拿个主意,这二两银子赵家替你出了,但你也不要再磨蹭,时间不等人,赵家还等着抱儿子呢。”

董娘子心中觉得好笑,面上依旧恭恭敬敬地奉承:“真的是太谢谢您了,宋大娘,以后您就是我们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我们全家都记着您的好,以后有什么事儿,我们能做到的一定不推脱。”

宋母心中老大不爽快,董娘子的话说的好听,可董家人就是给她干再多活,也抵不到二两银子啊。

但显然这话不能直接说,有了把柄,宋母臭着一张脸,强势要求道:“那你今天就收拾收拾,跟我走吧。”

董娘子傻眼了,“宋大娘,我既答应了你,就一定不会食言,你且等我收拾收拾,明日一定去找你。”

宋母都快被忽悠怕了,唯恐董娘子再反口,心道少不得再给个甜枣,于是掏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二两银子,先给了董家娘子,就不信这人见了银子还有撒口的份。

虽然银子少了心痛,可好歹有了保障,宋母真真是痛并快乐着,殊不知,另一边冉佳怡看完全程,躺在床上乐呵得直翻腾,暗道这董娘子可真是一个促狭的。

--------------------

第369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俗话说事不过三, 经过了这一遭,宋母可真是一点不敢放心,回到家之后连觉都睡不着, 就眼巴巴的等董娘子上门了。

一晚上宋母望着董娘子家所在方向, 那叫一个望穿秋水, 终于熬过了漆黑的夜,等来了黎明,只这是否会是宋母的黎明可就不好说了。

天刚朦朦, 熬了一夜的宋母最后还是忍不住眯缝了眼,只是还不忘吩咐儿媳妇去做早饭,不吃饱, 哪有力气等人上门啊。

约莫到了早上七八点钟,宋母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只觉得自己做了一场噩梦, 却不记得梦到了什么。想着董家人过来的话,也差不多该出门,宋母强撑着从床上爬起来,吃过儿媳做的饭,这才打起了精神等人上门。

这一等又是一个小时, 大概到了上午九十点,远远的瞧见一个人影过来, 宋母顿时喜出望外,蹭的一下坐起来。

只是等人慢慢走近,宋母这才发现了不对劲, 董娘子身形大概也就是一个年轻妇人的身形, 不说多苗条, 可至少正常, 只这来的人怎么瞧着五大三粗的一个壮汉模样。

等人到了跟前,宋母才知道那不是自己的错觉,上门儿来的确实是一个男人,她不认识这人,那人却很自来熟的说自己是董娘子请帮忙过来走一趟的。

听到第一句话,宋母心就不自觉沉听下去,果不其然。

或许是因为中间夹杂着其他人,董娘子没多说,只说自己劝了又劝,娘家和夫家还是不同意,于是她当然也不能同意,只能婉拒她的这番好意。

至于之前给的那二两银子,董娘子连提都没听,宋母第一反应就是她毁约不成,还想赖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