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来不行,那就只能来软的,看来接下来这段日子,还是要对她好点,哄得人把钱上交才是正事,薛母心内琢磨。
于是,冉佳怡便迎来了自己在薛家的高级待遇。
做饭、做家务、打扫卫生?
不存在的,要不是想着二房不好洗大房的衣服,薛母都要吩咐老二家的一起干了。
至于老二家愿不愿意,那当然是愿意的,毕竟婆婆要来的,以后都是自己儿子的,忍辱负重,她可以的!
冉佳怡将一切看在眼里,也并不拒绝,反正是自己享受,与她受到的优渥待遇不同,薛茂还是如以前那般,早起下地干活,天黑回来吃饭,那勤恳的程度让冉佳怡叹为观止。
问,就是人在外不能孝敬父母,回家得多干点。
这样的言语,仿佛每个月打回来的六十块钱不是他们辛苦在外赚来、而是天上掉下的。
有人愿意当孝子,冉佳怡也不阻拦,没了琐碎的家务活缠身,日常除了跟三个丫头培养感情外,就是满村子溜达,东家坐坐、西家串串,受到了村人的热烈欢迎,代价则是一遍遍说津门的热闹事。
期间,也没忘记提了礼物回去娘家。
艾家住在山里,即使这几年外面的发展很快,山里道路不通,艾家村依旧落后,没什么大的变化。
地域的困难,冉佳怡没办法解决,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没钱没人的,拿什么来修路,只能等等上面能不能拨款。
不过,改善艾家的生活还是有办法的。
靠山吃山,山上最多的就是一些山货,这些在当地不值钱,只能贴补点家用,到了远离山里的平原,还是很受欢迎的,只是村里人没有路子销货,只能被外来客商压低价。
冉佳怡的计划就是帮艾家人销货,她如今有自己的铺子,虽然是个服装店,可夹带点自己家的山货,还是可以的。
她跟艾家人说了,艾家人顿时欢天喜地,艾家父母的欣慰不必多说,弟弟和弟媳也满心欢喜。
秋天山里的山货刚收上来,还在库房里堆着哩,今秋来的客商出价太低,艾家父母一算,还不够花的功夫,索性留下自家吃,如今,可算有了去路,一个月的辛苦没白费。
跟艾家商量好,趁着天晴将东西晒晒,等到年后她一起带走,登时皆大欢喜。
时间一眨眼过去,喜气的氛围笼罩了人群,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又是一年春节时。
--------------------
竹里:前一阵子忙工作的事情,太忙了,接下来可能更忙,争取五一存点稿子吧,兼职太难了。
第412章 第二十七个故事
这一年薛家的春节, 过得格外热闹,听闻冉佳怡在外赚钱,薛家的正经亲戚且不说, 连那些远得没边的远亲也特特跑上门, 要不是他们自己介绍, 兼之薛母默认,冉佳怡都不认识。
上门自然是想要好处的,这个说借钱、那个要工作, 还有胆大敢提合伙的,不用她出口,先被薛母堵了回去。
薛母可不是个窝里横, 而是内外都横,在薛家村这一片骂遍全村无敌手, 弄得下面儿女成亲都难, 要不然,也不至于薛茂看上了就愿意与原主家的婚事。
也就是接连两个儿媳进门,自诩长辈,这才收敛了些,但这也还是建立在没有人招惹的前提下。
如今有人动口袋里的钱, 薛母岂能叫人如愿,就连自己的娘家人, 也叫她一口气轰了出去。
从初一到初五,纷纷扰扰,冉佳怡连回娘家都没个清静, 好在一句婆婆当家就足以杜绝大部分人开口的机会。
开店和摆摊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摆摊停一天少赚一天钱, 可店要是一天没开, 可不止钱的事,指不定就得损失一批顾客。
因而初六,冉佳怡就计划着返程。
她跟薛母开口只提了一句想带几个女儿走,依旧被拒绝了。
“你在外面忙,开销也大,带她们三个出去干什么。”薛母拒绝的理直气壮,她个当娘的都没去呢。
“我店里忙,她们去了也能帮帮忙。“这话自然是糊弄薛母的,这么小的孩子肯定得去学校上学。
讲道理是肯定讲不通的,什么津门对三个孩子发展好的大道理冉佳怡随口就能说出一箩筐,但三个孙女的未来根本不在薛母的考虑范围内,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将来一副嫁妆了事,如此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薛母狐疑的看看三个小孙女,这么小的孩子能帮什么忙,眼神一转,话张口就来:“三个小娃懂什么,干脆让你二弟二弟妹去。”
冉佳怡只呵呵笑,并不接话。
“老大家的,你什么意思?”
“娘,我就是个小店,你再弄两个人,店也不用开了,直接关了得了,省得到时候要是发不起工资,伤了情分。”
薛母一想也是,一个人一个月起码得给30才行,还得包吃包住,两个人就是六十,虽然不知道店能赚多少,可再多能多到哪里去。
“要不,让你二弟妹过去?”
冉佳怡:“我那侄子还那么小,弟妹舍得?”
老二家的当然舍不得,儿子还那么小,且不说婆婆能不能照顾好,就是能照顾好,要是以后跟自己不亲怎么办。
轻重缓急她还是有数的,只要儿子在、家里钱早晚都是他们的,不外乎早一点晚一点。
“娘,大嫂说的对,宝儿还小呢,我不得照顾着。”
薛母想说自己可以照顾,但看着小儿媳一副防贼的模样,也说不出来了:“那你二弟总可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