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托了原主的好运气, 不过两周下来, 冉佳怡就找到了合适的房屋。
这是一处位于偏郊区的青砖瓦房,自带前后院,距离学校并不远,走路约莫二十分钟的路程,已经有些年头,但因为主人时常维护,外面看起来还算可以。
冉佳怡几乎是一眼就相中了,一问价格,要价足足一千五,有些超出她的预估。
但房子位置、条件着实不错,她舍不得放弃,硬是软磨硬泡将价格给还到了一千二,还是人家看在她是大学生的份上行的方便,即使这样,也几乎花尽了她几乎所有的存款。
倒是多亏了如今学校每个月都有一些钱粮补贴,不多,可也足够她一个人开销,不然,她还真下定不了决心。
价格谈妥,接下来的手续办的利索,很快,屋主人就准备搬离。
原来的屋主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本是一个人住在这里,唯一的女儿早两年外嫁了,儿子也在遥远的北方当兵,听说今年刚有了孩子,老大娘这才离了故土去带孙子。
老大娘在本地也没有了关系亲近的亲戚,索性卖了房子,去了还能给儿子补贴点。
屋里贵重的物品早已被收拾干净,但大件和一些不值钱的小物拾都给留了下来,冉佳怡很是庆幸,不然短时间内可没钱置办一套新的。
房子定下来,冉佳怡也着手搬家事宜。
说是搬家,其实也就一个月前带过来的那些,东西并不多,冉佳怡一个人,慢慢搬了两天也就结束了。
这般动作自然瞒不住人的,而且,也没必要瞒着,很快,宿舍乃至班级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她要搬出宿舍,还是自己买的房子。
对此,那位带着孩子的舍友还好生道歉了一番,冉佳怡也无话可说。
其实大家也大概看出来了这位同学的困难之处,原先夫妻俩下乡过日子,基本没存下积蓄,如今两人都上了大学,就靠学校每个月的补贴过日子,还得养活一个孩子,经济艰难可想而知。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说是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其实应该是出不起租房子的那份钱,这种情况就难办了,总归是同学,做的不能过火,可要是一直忍下去也不是事儿。
但这事与冉佳怡也没多大关系了。
因着是来到学校第一批认识的人,尽管搬出宿舍,冉佳怡上课、活动还是习惯与他们搭档,后面倒是听了不少八卦。
不过大学里,这些只是学习之余的调剂,充斥满校园的是浓浓的学习氛围。
————-
这时候的学校虽然经济条件远落后于后世,可在学习、以及各种活动上可是毫不逊色。
像是冉佳怡他们的文学专业,就有自己的文学社团,每周都会有固定组织活动,像是学习诗会,创办报刊等等,热闹的很,每人都能拿出一两首好诗、做些一两篇锦绣文章,出去也能被其他学院称一句才子才女。
除此之外,老师们的补课也很是严重,不过在求知若渴的学生们看来,也正是他们热切渴求着的。
原因还在于这一届学生良莠不齐,极少数能有高中水平,大多数初中水平,甚至有的瞎猫碰上死耗子的连初中水平都够不上,要想学习大学水平的知识,总得先将前面的补齐。
都说学一门会一门,既然选择了文学专业,在这个世界冉佳怡也不去想别的,就想着学好,其他的都暂且放下。
只是,她最近有些缺钱,不去做小生意,能想到的也就写文章赚钱了。
沉寂已久的文学界,在高考恢复后,迎来了巅峰的爆发期,各种杂质、报刊如雨后笋般冒了出来,在不触犯大方向的前提下,也算是百花齐放,冉佳怡夹杂其中丝毫不起眼。
她暂时不够水平去写长篇文章,寻常也就自己试探着写一写短篇的散文、科普文,给各种杂志投稿,幸运的是,有小半都被录用了。
这年头稿费也不低,基本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就能给她带来十几二十的收入,算是一门颇为不错的赚钱手段了。
若论学习文学专业,冉佳怡感觉收获最大的还是,对于文学整个体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诗词歌赋、到近现代的散文、小说、现代诗,在文学欣赏的同时,也能体现文学特色。
像现阶段创作的文学作品,大多也能反映当下的局势,节奏基本是轻快明亮、充满希望的,只是可惜,随着白话文的普及,现代诗歌总归有些落寞。
————-
在这般活跃的氛围中,冉佳怡几乎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直到,她收到叶家那边的来信。
刚到卢市的时候,冉佳怡就给叶家人去了一封信,只是一直没有接到回复,叶家在村子里也没电话电报之类的,她也就懒得折腾。
没想到叶家人在时隔三个月后会再给她写信。
叶家人堪称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典型,如今寄信来自然也是有目的的。
倒不是别的,而是今年上面下发了恢复市场经济的文章,胆子大的已经抓住机会开始先干起来,而胆小的则还在观望,叶家人一直在村子里生活,对这些根本不了解,便想着写信来问问。
叶家,叶大哥已经有了正式工作,短期内恐怕是不会想着这些的,而在其他三兄弟里,以冉佳怡的了解,恐怕只有二房会想着这些。
事实也的确如她所料,叶家二哥提出要出门做生意,其他叶家人都不同意,正闹的不可开交,也吵不出一个结果,便提出要来问问她的意见。
虽然对叶家人有些小意见,可也不至于在这些事情上坑骗他们,冉佳怡直接将自己想法如实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