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170)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那爷爷帮忙看看,这花瓶如果摆在外宾服务部会不会受到欢迎呢?”陆青予巴巴地望着老爷子,她现在心里没底。

老爷子把稿子举起来又看了两遍,“受不受欢迎,我还真不知道。我以前的工作就是按照图纸做掐丝,简单虽然画了一些,但是从没设计过大作品。

帮你看制作的难点和不合理的地方,我还行,看市场走向我真不懂。要不你请教一下燕京珐琅厂的许美华?看她愿不愿意给你一些指导!”

“对啊!放着大专家不请教,我一定是忙糊涂了。”陆青予拍着脑门。“那爷爷帮我看看这图制作起来有没有问题。”

老爷子放下稿子:“你这花瓶线条少,掐丝难度不大,但是铜丝间的空隙太大。估计要把珐琅颜料烧平整的难度比较大,可能需要多次加工。”

陆青予摸着上面的荷花:“我准备用两种铜丝,主轮廓用1毫米的,里面的暗纹用0.3毫米的。”

“如果这样,我建议你把鸭子做成金浮雕的。”老爷子笑着说。“和荷花有所区别。”

“金浮雕当然好看,但是我,我还不会!”陆青予打着哈哈。

“你把稿子发给许专家看,金浮雕我来帮你搞定。”老爷子轻轻转动手腕,“两个月了,错过了好多精彩故事,现在我该回去上班了。”

“好!”陆青予笑得眯缝了眼睛。

只要陆开明回到工坊,剩下的妖魔鬼怪就再也跳不起来了。工坊会结束内耗,开始真正的生产的。

果然,工坊里见到老爷子回来,呈现出了三种结果。

第一种以彭城为首的彭家师兄弟表示了热烈欢迎。恭敬地把老爷子搀扶到了二楼,陆开明工作室还和以前一模一样。桌上杂乱摆放着放大镜、笔、矿石块和翻开的书。

姑娘们插了一束野花,让房间充满了生机。

第二种以孙信为首的李长生的徒子徒孙们,露出不屑的神情。孙信把周定富叫了出去,名曰写生。曾来、郑军约着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不知道说些什么。

第三种就是类似张沅、吴忠一类的人,他们两边都不去靠近,专心做着自己的事。

但是和两个月前相比,围拢在老爷子身边的人明显多了很多。

老爷子很开心,他*喜欢这种简单的工作氛围。大家的话题全是技术、工匠、创新。

彭城比陆开明还要开心,他连连说着:“师叔回来就好了,工坊就有定海神针了,我就放心了。”

“哪有你说得那么夸张,我不过是闲不住,发挥余热罢了!”老爷子呵呵笑着。“把工坊搞好还要靠你们年轻人,我们落伍了。”

“师叔说得对!所以现在我们大力培养年轻人,去年招的几个年轻人都开始承担重任,能独立完成作品了。像陆青予,已经在特级车间做副主任了。”彭城拉着陆开明的手拍了拍。

“时代变化太快了,您看看港台片儿、外国片儿。我们和他们差距好大啊,我希望他们年轻一辈,能快速成长,把工坊带到更高处去。师叔,我就能和您一起功成身退了!”

陆开明回握了彭城的手:“小彭,你可不能退。我没有其他能力,只懂技术,我会把毕生积攒的技术都教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成才。其他的,还要靠你多辛苦了。”

陆青予听出来了,以后老爷子主管工坊的技术和培训工作,其他事情绝不插手。

彭城听完很满意,他也不愿意送走李长生这尊大神,再来一尊新的大神。

如果事无巨细都要请示他人,他还做什么总经理。

“感谢师叔!我们天和全靠您啦!为了避免再次出意外,以后接送您的事儿,小杨包了。”彭城的话说得特别动听。

“家有一老,必有一宝。我们工坊的宝就是陆师叔!”张少坚甜言蜜语跟上。

所有人都夸赞了两句,人群就散了。留下陆青予坐在老爷子身边。

老爷子对陆青予说:“看出来了吧!”

“嗯,看出来了!彭经理有些担心呢。”陆青予为老爷子倒了茶。

老爷子笑着说:“我做好自己的本分,他不会干扰我的。青予,我来教你金工錾刻浮雕工艺,去把我柜子里的铜片和锤子、錾子、垫片拿来。”

陆青予到柜子里翻出一个牛皮口袋,里面是一把小锤子,十几支金属錾子,每支錾子尖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

有直线、弧线、点、圈、环、珠、双线、鱼眼、柳叶、方形、半圆等各种图案。

这些工具陆青予见过,是修复景泰蓝文物上面的小狮子用的。

“来吧!看着我做,然后自己去试试!”陆开明的脸上不再轻松,只留下凝重的神情。

陆青予搬上小板凳,拿出笔记本,认真地看着,时不时接受老爷子的考教。

这个时候,他们不是爷孙,是师傅和徒弟。

老爷子放好垫泥板,把一块铜片置于其上。

先用小锤子和大号的半圆簪子向一侧进行敲击。随着敲击声,另一侧出现一个凸出来的轮廓形状。再换小一点的型号,细化轮廓。

能大概看出一个扁扁的圆形上面叠加着一个小小的圆。两个圆之间,过渡自然,看起来像某种动物的身体、脖子和脑袋。

接着老爷子把铜板翻过来,再用锤子反向敲击大小不同的錾子,以此来刻画各种细节。此时用力比第一次用力稍微小一些,以免凹陷过多。

做好后,老爷子把铜板翻过来再次进行錾刻调整。来回几次后,一个小鸭子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