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257)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只是不知道将来在家庭中,这个人的表现会怎么样?

陆青予放下纸笔问自己,怎么又想起他来了。难道自己也有些恋爱脑上头?

她摇摇脑袋,把这个人从脑海中甩出去。铺好白纸,重新研究屏风的制作,绘制屏风木框架的外形和图案。

另一边,去首都的火车要坐三天两夜,苏远宸和同班的学员闲聊了几句,趴在上铺摸出纸张来写信,写完了信反复读了两遍,觉得不满意,又开始重写。

写完了一腔爱意,他开始写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写求学时的故事,写路上的见闻,还贴心地绘制了风景插图。一下火车,他就把厚厚的三封信投进了火车站的邮筒里。

等陆青予在博物馆收到信,已经是一周后了。她回到自己工作的临时位置,准备好好欣赏一番。

信封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鼓。这不是信,是写的小说吧!

她拆开一封,里面详细写了一个男孩子调皮捣蛋的少年往事,另一封是少年时对世界的各种好奇。

最后一封信,他描述了卧铺火车上的趣事,附了好些插图。一个个方框内,用简洁的线条画着沃野千里、高山流水、茫茫冰原。

画家孙方中年后也来了,负责修补古代字画,扭头看见陆青予对着信边看边笑。各种纸张摆了一桌子。

老人家八卦之心熊熊燃烧起来,伸长脖子看到好多插图。“哟,这信有意思,以画代文呢!”

陆青予忍俊不禁,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信息交流方式吧!没有家用摄影设备,连续的图片也算另一种视频。他希望她能更直观的见识到一路的风景,感受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震撼吧。

孙方中见陆青予不反对,走近了捡起两张画:“为什么每张画都要画个方框?这框是什么?”

“是火车车窗!”陆青予笑着说。

“哦,这些都是从车窗里看见的风景啊!”孙方中笑着把两张图片摆在一起。“很有趣,你这朋友用了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造景方法。”

“移步换景?”陆青予把插图铺在桌上排列起来,如同看见一辆疾驰的火车。方框是车窗,风景在框内,想象无限延伸。

“古代壁画喜欢用这种方法,敦煌壁画看过吧!经变故事都是这样画的。把不同的故事场景,安排在一个画面中,用一些背景来进行自然分割。”孙方中作为老画家,对壁画很熟悉。

陆青予在他指导下翻找到一本敦煌图谱,九色鹿的故事缓缓展开。

对了,之前她苦于铜胎底板有尺寸限制,画好的人物组合,总是被无奈裁成好几块,边缘线从人物的身上走,看着突兀不流畅。

现在看来她的方向反了,不该先画内容再来找框线边缘,而是先定好框线再来定内容。每个框内一个情节一组人物,只需要选择最经典的几人即可。

她重新铺好一张整纸,画出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框。铅笔刷刷响起,框线变成了窗、变成了门和柱、变成了婀娜的树枝、变成了蜿蜒的河岸、嶙峋的假山,甚至是飞起的丝带。

红楼人物在框中逐一描绘。首先表现的是元妃、贾母相见的情景,黛玉帮助宝玉作诗的情景,接着是十二金钗的各种组合互动。小框中是其他角色、小儿、宠物,整个画面一框一景,相互交织又统一协调,活泼而灵动。

“妙啊!”孙方中眼看着陆青予画好草图,故事场景一一呈现。

陆青予松了口气,主体部分的草图终于成型,接下来还需要很多时间反复推敲构图和细节。

她把这张草图誊抄在一张小一些的纸上,然后附上一封短短的信:“苏苏,谢谢你送我火车上的风景,我找到绘制屏风的灵感了,请祝贺我吧!”

这封信飞奔去首都,又是一周。

苏远宸拿着图纸,再次去了文化/部。

第130章 越是亲人,伤你越深

气温渐渐回升,廖胜男飞快生长,一天一个模样。

年前她还只能坐着,咿咿呀呀的要别人陪她玩儿。年后,她已经学会爬了。趁着春光,家人们把胜男的小床摆在院子里。

陆开明一边喝着茶水晒太阳,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电台广播评书。家里面每个人都有事儿做,大家忙忙碌碌,生活越来越好。周素莲准备大显厨艺,慰劳大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种票据虽然还是限额领取,但是只要有钱,很多东西都能买到。陆青予和陆小小两姐妹挺会赚钱,家里的大头开支都被她俩包圆了。

周素莲已经不再积攒肉票,一个月才给孩子们打一次牙祭。现在的她每周都会买上两三次猪肉,月中甚至能买上牛肉、鸡鸭等好东西。

没有苏远宸大清早把陆青予从床上拉起来约会,她可以美美地睡一上午,中午起来吃亲妈的好手艺。

可老天爷注定是不让她好睡的,还没吃午饭,院子里的门被敲响了。

陆红红正在和廖胜男玩耍,闻讯站了起来,打开门上的安全小窗户看了出去。然后看见了两个自以为永远不会看见的人。

“红红啊,给你叔婶开个门?”乔彩霞和陆金满脸笑容。

陆红红嘭的一声关上小窗,转身跑进院子大喊一声:“小小姐的爹妈来啦!”

“啥?”

陆开明半眯着的眼睛睁开了,周素莲擦着手走出厨房,陆小小放下笔望着院门方向。

“叔,我是陆金啊,我们来拜年,给我们开个门吧!”

现在已经二月初了,早过了拜年的时候。

“小小,我是你的亲娘,来看看你和外孙女,让我们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