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景泰蓝厂花发家史(308)

作者:猫山醉 阅读记录

程适试探着问:“这个度怎么把握?您知道,这熊业是华侨。我们市的轻工业经济才开始起跑……”

徐以林打断了他的话:“发展经济,也不能违反法律法规,不能违反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如果每家单位企业都这么干,南州市的经济迟早要完蛋。”

“张馆长,你这个小干事这次展览办得不错,文章写得也漂亮,这次立功了!好好带,这是个可栽培的好苗子。”

这是上级对苏远宸的最高褒奖,张守光笑逐颜开,连忙答应:“我们一定好好培养,为国家贡献人才。”

“陆开明师傅为南州景泰蓝几十年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还培养了这么优秀的接班人,您辛苦了。”徐以林握着老爷子枯瘦的手,很是感动。

老爷子今天终于有机会吐出心中怨气,非常开心。拉着徐以林的手使劲握了好几下。

徐以林好不容易松开手,对着陆青予说:““陆青予同志,年轻有为啊,从此以后全国工艺美术界将有你的一席之地。希望你继续创作,给南州再创辉煌!”

最后徐以林总结:“等闭幕式结束,给你们该有的一切。”

至此,工作汇报到此结束。

两个人扶着陆开明走出政府大楼,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三个人坐在走廊望着门外的天空,这老天爷,正在荡涤世间的丑恶污渍。

“我真的想不明白,人为什么可以自私到这种地步!我真的很想问问他,他知道他错了吗?”陆开明悲伤的话语响起。

两个年轻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他们都知道老爷子说的是谁,李长生已经成了他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三个人默默等了片刻,阵雨散去,阳光重回大地,空气变得清新且舒适起来。

几天后,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展闭幕了,陆青予的《红楼情》屏风获得了全国陶瓷景泰蓝类作品的金奖。其他联名的几件作品从银奖到铜奖也有,真的是拿奖到手软。

同一时间,苏远宸关于南州市景泰蓝的专题采访也登上了各大报纸报刊。除了南州的《晚报》,本省的工人《日报》《妇女之家》。其中对南州市手工业者的调查一书,被推荐上了全国主要报纸《光明之声》,还节选了部分内容。

当然节选的时候,苏远宸选择了歌颂亲亲媳妇的这一段:

“曾经,传统观念里认为这是男性更占优势的行业,陆青予同志身为女性踏入景泰蓝设计师这一领域,必然面临诸多挑战。可她凭借骨子里的坚韧,打破偏见成为了天和工坊的首位女工匠。在学习技艺时,她付出了比旁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景泰蓝的繁复工艺。

体力上的消耗、旁人质疑的目光,都没能阻挡她对景泰蓝的热爱和追逐梦想的脚步,因为她坚信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虽然改革开放后,世界文化冲击着我们,但只要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坚持融入现代元素,做价廉物美的产品,中国的传统工艺必然能走进大众的生活。

天和珐琅工厂在新时代,让景泰蓝这一艺术重焕生机,让更多人领略到其无与伦比的美。也让曾经的手工小作坊,成为产销一条龙的现代化企业。

陆青予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景泰蓝的传承发展添砖加瓦……”

火了,都火了。

写文的和被写的,都火了。

第156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八月初,南州市在小礼堂举办了简单庄重的表彰会,本市轻工业、文化业的单位齐聚一堂。

金银制品厂、丝绸厂、陶瓷厂的人分别坐在天和的两侧,不远处是想和天和交朋友的纺织厂、竹编厂、灯具厂等等。

新组建的模特队挤在了丝绸厂的旁边,婚庆公司紧随其后。画家孙方中干脆坐在了陆青予旁边,张砚林挤在了孙方中旁边,用眼神和她打着招呼。

整个轻工业、文化界的人都与天和愉悦的交流,避开了华盛等人热情的笑脸。

华盛被挤到了角落里,熊业带着赖鑫、曹廷辉、曾来团团坐着,脸色十分难看。

殷丽瞧见了,悄悄和陆青予咬着耳朵:“没看见李正林。”

陆青予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也觉得华盛这个组合很奇怪。原本应该到这里来的李长生、李正林、孙信一个都没有看见。

“难道是他们不想来吗?”覃莉天真地问着。

“怎么可能?”邓思诗立刻回答。“可能是丢不起这个脸吧!”

领奖的时候要和陆青予同台,这三个人咽不下这口气。

虽说李长生后来知道这是陆青予的圈套,可能怪谁呢?陆青予也没有强迫他们用她的图纸,但他们每一次看见她的修改方案,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最后走进了她的圈套。

这就是绝对美感带来的绝对选择!

抄袭也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吧!

实际情况是,李长生并不是因为不愿意来,而是他被正在停职接受调查的李正林连带,不得随意外出。

李正林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可他早年在街头混,有各种传言。套路杨胜保的几个赌徒虽然不认识李正林,可认识李正林的朋友。

市公安现在准备把所有赌徒的朋友们都找出来,势必要找到李正林教唆犯罪的证据。

同时,轻工局的工作组也进驻了华盛,对华盛的生产方式,现有作品开展调查,对工厂职工进行座谈访问。

工厂里的工友们就像见了包青天,纷纷讲述了华盛的各种盘扣剥削。没有一周时间,调查出很多不合规定的生产流程、奖励流程、奖金规定和大量抄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