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势,是要在户外吃晚餐啊!
她以为家里人出发已经够早了,结果到了文化宫一看,足球场上人山人海。有带凳子的,有带毯子的,有直接席地而坐的。
大家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喝茶的、嗑瓜子唠嗑的,连打扑克牌的都有。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卖冰粉、卖春卷、卖咸菜的来来回回。整个环境,堪比冉青时代的大型演唱会加野餐现场。
陆青予自从来了这里,一直觉得80年代的城里人挺少的,街上几乎见不到多少行人和汽车。现在感觉全城的人都汇聚在这里,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老爷子手搭凉棚看张望了很久,终于找到了淹没在人群中的苏远宸。
苏远宸估计也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喊得口干舌燥的。他看见陆青予高兴地挥着手,老爷子带着一家人就过去了。
一张硕大的白布被竖着撑在操场中央,白布前面的20米处,有一个绝佳的观影位置。这里摆放着六排带靠背的椅子,估计是给文化宫工作人员用的。
椅子方阵周围被很多人抢先占了,只有一个最靠前的地方空着,地面上用白粉画了一个圈,写着“有人”二字。
陆青予一家就站在“有人”两个字上面。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摆上板凳马扎小桌子,围拢了开始吃喝。
苏远宸得意地说:“这位置留的不错吧!保证看得清清楚楚。”
老爷子竖起大拇指:“确实太棒了!谢谢小苏同志。”
“谢谢苏哥哥!”红红嘴巴甜甜的。
周素莲对他点点头,陆青予只能做出无比感动的样子说:“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没齿难忘!”
苏远宸看到她来已经很高兴了,见她如此虚伪地赞美自己,心里更乐了!
他忍不住就要臭她一下:“那你可要记住了,你又欠我一个人情,要好好感谢我哦!”
“……”陆青予瞬间就不想和他说话了。
看她脸又拉长了,苏远宸心情舒畅地干活儿去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她笑虽然挺开心,但好像逗着她、捉弄她,让她做出奇怪的表情,更加让人觉得有趣。
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人上了树、坐在了围墙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文化馆。陆青予猜,半个南州城的人都来了吧!
吃喝玩乐的时间过得很快,夜幕很快就降临了,一束光照亮了操场中间的白布。画面逐渐清晰,音乐随之响起,整个文化宫安静下来。
这部电影确实挺有趣的,把一群男女老幼都逗乐了,大家笑点很低,笑了一阵又一阵。
被这样的欢乐感染着,陆青予也大笑了好几场,甚至眼泪都笑出来了。
然后,她就这样一边哭着,一边笑着;一边笑着,一边哭着。
和半城的人在一起大笑,好像真的,不寂寞了。
在她不远处的苏远宸,不时望着她。看着她哭,看着她笑。看着她的表情从落寞到洒脱。
好像比让她生气暴躁,让她展现出自信的样子来,还挺有趣的。
但自信洒脱的小青鱼,好像并不需要他。
苏远宸的情绪又低落下来。
第24章 这菜单上面的也忒贵了
秋日的氛围越来越浓,早上的天光不再很早就亮了,白日里开始凉爽起来。
80年代的天空没有污染,太阳出来的时候,蓝天高远,太阳落下的时候,星子明亮。
这是冉青不曾见过的场景,陆青予很喜欢。空气中带着露水、泥土的味道,而不是汽车尾气的煳味。
在于方林的严格指导下,这一个月,陆青予掐丝工艺进步迅速。
从盘子到杯子,再到胭脂盒、首饰盒都能做了。制作的纹样从简单的花卉,到繁杂的云纹雷纹,也能磕磕碰碰做出来了。只是熟练程度不够,花费的工时是普通工匠的三倍。
国庆之前,赖鑫组织工友把新人学徒把作品摆在二楼。李长生、陆开明、彭城挨个看过去,对于学徒们的进步还是很满意的。
“大半个月就能有这样的进步,师傅们辛苦了。”彭城对着赖鑫说。
赖鑫挺得意的:“这些孩子都是些白纸,全靠师傅们手把手一点点的带。确实是很辛苦的。”
彭城拿起一只茶盘仔细看了看:“这做得还是挺平整的,转折不平整的地方也知道找补切割了。这是谁的作品?”
赖鑫接过来翻开看了看,背面写着“赖-1”,更加得意地说:“这是我带的小徒弟,曾来。这个小伙子手巧心细,性格也好,谦虚主动,性子也好,整天乐呵呵的。”
“嗯,不错不错!好好带。”
李长生补充道:“这娃我去看过,确实不错,有当年彭师兄的风范。”
彭城不说话了,转头去看其他的作品。
他又挑起一件胭脂盒说:“这个也不错,上面这朵牡丹走线很流畅,拼接处几乎看不出缝隙。再练练就可以接活儿了!”
打开盒子,里面写着“于-1”。
彭城问:“是于师兄的哪位徒弟?”
“于方林的徒弟我弄不清。”赖鑫含含糊糊地说。“可能是章同吧!”
“是吗?”彭城笑了笑放了回去。
陆老爷子不干了,他立刻发言:“于方林手下最厉害的徒弟,能标为1的,怎么可能是章同呢?只能是我孙女陆青予。”
李长生抽动嘴角:“你还真是大言不惭!”
眼看两个老师傅又要吵起来,彭城突然问赖鑫:“对了,女厕所的事完成了吗?
国庆后就要举办女工入职比赛了吧!我看门卫室已经收了好些报名表了。等考核完,选上合适的人,再等一周她们就要入工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