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庆芳华(294)

作者:叶不渝 阅读记录

“孙姐姐亲口告诉我的,不会错。”五娘十分肯定,这件事她当时确认好几次,“我也听到那掌柜的喊他东家了。”

赵夫人想了一下,“那有可能是沈家送给她的陪嫁。”

还真让赵夫人猜对了,金玉记就是沈氏和陆虞一起创立的,还有一位神秘的东家,陆虞也从未见过。

应该说陆虞根本没过问过,一直都是沈氏的人在打理,自从陆虞跟孙滢结了婚,沈氏就完全抽身了将自己手里那份交到陆虞名下,声称是给孙滢的四季服装费,皇上上次又强调了官员不允许经商,陆虞把铺子里的文契全部换成了孙滢。孙颖也开始对外宣称金玉记是她的产业。

但陆虞也不止一次跟孙滢说过,“皇上可能想彻查官员经商,只是需要一个契机。那些铺子你能不插手的就不要插手了,全都交于掌柜的去做。”

孙滢将铺子的收益拿出两成,成立庆膳房的分号。如今虽然没有旱灾了,但百姓们穷,也是真的。

这件事我准备交于谢夫人、五娘‘二嫂、清池、孙渏去做。

考虑到未婚女子不宜在外面抛头露面,孙滢吩咐太了管家等她们成亲之后再跟她们说。

刚开始规模较小,谢夫人一个人能主持大局。

皇上得知此事后冷哼了一声,“这个孙氏,人不在京城了,到处留下她的名字!她到底想做什么?”

皇上专门找了个帐房,让他去查长春观从紫徽山上运下来的鱼卖了多少钱。

一查吓一大跳,每天差不多有八千两银子,六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整整三个月,90天,孙银一共赚200多万两银子。

她不仅赚到了200多万两银子,而且人人都夸她是善人。

皇上此时不由暗暗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封了孙氏做国师,要不然他就成了昏君了。

其实是孙滢今年赚的比皇上想象的还要多,匠人们在紫徽山上又发现了黄玉和翡翠。五娘头上戴的镶八宝簪子,就是金玉记自己做出来的,材料全部自给自足,金玉记每天纯利润超一万两。

短短几个月,银楼就为孙银赚了100万两银子。这太多了,估计皇上一查就查到他头上。

孙滢所以想了想,找到了表哥,沈重安,“表哥,把金玉记的东家换成沈家,利润我给你两成,就当是孝敬外祖母、外祖父了。”

“送出去的东西,哪有再收回的道理?”沈重安说道。

孙滢硬着头皮说出了“朝鲜禁止官员经商,估计后面会有大动作。”

沈重安吓了一跳,“那我现在就去变更东家。”

所以这今天京都的风声也变了,都在说,“孙夫人没钱了,要卖银楼了。”

皇上听到消息后大为高兴,他私库里比之前陆虞看账本的时候又多出来好几倍。

陆虞从外面回来,孙滢问他,“皇上最近心情如何?”

“暂时看不出来,就那样。”

孙滢理解为:没有不高兴,那就是高兴了。

“你明天回家里一趟,我要去明州了,整理出来一些东西,给你的父母,你带我带过去吧。”孙滢交代青檀。

“有十匹细棉布,有一个紫砂香炉,还有一套梨花木的桌椅,还有

十斤胡椒,四只羊,十只鸭子,两篓鱼,东西是有点杂,但都是一个家庭用得着的,青橦谢了恩,就跟着牛车回去了。

青檀中午在家里吃了午饭,给孙滢带来了自己家里的菜干:萝卜干、茄子干、豆角干……满满当当装了一大袋子。

“让夫人别嫌弃,吃个新鲜。”她母亲叮嘱道

下午孙滢午睡起来,青檀过来回话,“我爹娘说了,如果您不急着走,就去奴婢家里吃顿便饭。”

孙云点点头,说了声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不仅孙滢去了,而且和陆虞一起去了。

因陆虞过去了,张大山他特意请了卢阳,史佳瑞,马恨之作陪,又特意到铺子里拿了坛好酒。

还跟孙滢客套道:“咱们乡下地方没有什么好招待的,请陆大人莫要嫌弃。”

一餐饭吃下来,作为家主的张大山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庄稼人也不太会说话,请各位吃好,莫怪。”

回到藕香院,青檀过来悄悄回道:“青云拿回来的有一个伤风败俗的金发美女的鼻烟壶,有一刀澄心纸。”

孙滢欣慰地点头,“看来皇上对你弟弟挺好的,这样我就放心了。我不在京都,你要帮我照看着你弟弟,时刻督促他不要被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迷失了本性。”

青檀本想说自己要跟着孙滢去明州的,但是她见孙滢说的慎重,胆战心惊的答应了。

回到家中,又将原话给父母学了一遍。

张大山说的:“孙国师断未来知过去,想必是算出了什么,咱们这种小老百姓就按照她说的来做吧。”

孙滢悄悄地向陆虞道:“我需要进宫,见一次皇上。”

陆虞也没问她去做什么,只点头道:“我来安排。”

隔了一天,午膳的时候,陆虞赶早回来,在家里吃了午饭。

“皇上答应见你了。”

孙滢喜出望外。

陆虞笑道:“是为了银子的事?”

孙滢就笑着看了陆虞一眼:“什么事都瞒不过陆大人。”

“那我就跟你一起去吧。”

到了宫中没等孙滢开口,皇上就问道:“国师接了圣旨,为什么不出发?”

“臣妇现在还不能走,一来,还未向皇上辞行;二来此去民众路途遥远,但我一介妇人,又没有审批文书,如何能在当地建港口造大船?

“国师可带了太子同往。”皇上高兴地笑了起来,朕让你能干,还不是被朕使唤的团团转?